西新街道“24H?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24小时不打烊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本报记者丁玫
“有什么需要就打这个电话,尽管说。”近日,西新街道“24H?志愿服务队”队员在入户走访时,向服务对象送上留有服务热线电话的24小时服务卡。
西新街道“24H?志愿服务队”去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潮州市首个24小时志愿服务队,由西新街道党工委领导、西新街道团委直接指挥,志愿从事社会公益服务事业。“24H?志愿服务队”采取结对帮扶形式,24小时全天候为有需要的辖区社矫人员、吸毒人员、失独困难家庭、残疾人、低保户、独居老人等各类特殊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陈伯,口罩用完了吗?最近一切正常吧?”在西新社区居民陈伯家中,“24H?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郭镇和、黄惠敏一边把口罩、消毒液和生活用品递给了陈伯,一边询问着陈伯的近况,陈伯高兴地握着志愿者的手,连声说“谢谢你们经常抽空来看我”。记者了解到,陈伯妻子长年卧病在床需要看管照顾,还要长期服药。陈伯在市场租了个摊位卖鸡蛋,女儿工资较低,一家人收入微薄,经济生活十分困难。
“知道陈伯家的情况后,志愿者就找我们商量,能不能帮陈伯向市场方协调减免租金。”西新社区党委副书记董晓芸告诉记者,志愿者的提议他们也很支持,于是和志愿者多次上门与市场方协调,最后市场方答应给陈伯减免摊位租金、管理费。“志愿者的长期定向服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社区更和谐了。”
在西新街道,还有这样一户“特殊”家庭。家中有三人患有精神疾病,没有正常劳力。已经外嫁的黄女士是家中的大姐,她除了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还要不时回到娘家照顾生病的娘家人,忙不过来。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这户人家的门、电线都比较老旧,有时还有陌生男子进出,存在不稳定因素。”志愿者林树青说,服务队掌握情况后,定期上门打扫卫生,筹钱更换床垫、换了门、刷了墙,还在多方协调下,帮助黄女士将三名患有精神疾病的家人送到医院。既减轻黄女士压力,也让她放心、安心。
湘桥区西新街道人口密集,流动性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有不少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更稳妥地解决这些问题,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西新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谢焕杰认为,除了党委、政府的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努力外,如果能有一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志愿者队伍,将是有效的补充。“24小时志愿者能够在帮扶对象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并介入采取帮扶措施,成为连接街道党工委和群众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协助维护社会稳定。”于是在多方探讨和调研下,“24H?志愿服务队”成立了。
“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旨在深度参与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缓解社会矛盾,这是"党建+志愿服务+社会治理创新"新模式的创新成果。”据谢焕杰介绍,前期,街道针对辖区内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摸查了解、分类,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志愿者通过定期上门访视服务对象,做好一人一档的志愿服务登记表,及时掌握对象动态,适时提供帮助,为党工委、办事处提供稳控工作决策参考依据。
志愿者们每月或每半个月便上门走访,与服务对象聊天沟通拉家常,增进感情交流。给个别存在意识形态不稳定因素的对象做思想工作疏导,使他们增进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的正确看法,邀请心理医生给有需要的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值得一提的是,服务队建立24小时防疫救急服务机制,如服务对象如孤寡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员半夜或其他时间出现发烧、生病等病情求助24H志愿队,志愿队将随时提供救急服务。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24H?志愿服务队”也发挥了作用。“志愿者们入户宣传,讲解防疫知识;为帮扶对象量体温,送去口罩、消毒液,清热凉茶,帮他们屋里屋外消毒;为个别疫情期间行动不便老人送肉菜等,一系列暖心措施,让他们安心居家防疫。”西新街道党工委委员谢丽丽说。
“如遇到一些志愿者不能解决的事情,我们会及时把相关情况反馈给街道和社区,寻求解决办法。”志愿服务队队长郭镇和是潮州市滨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作为党员和湘桥区人大代表,郭镇和积极动员公司员工参与志愿服务。“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快一年,一开始队伍有8个人,现在有16个人了。”郭镇和说,除了自己的员工,还有长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人员。
西新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谢焕杰表示,接下来,街道将以党建为统领,强化统筹整合,以志愿者为路径,全面助推基层治理,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18日,湘桥区召开会议,部署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工作。据悉,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有序推进,按照上级统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