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垃圾桶微改造“变身”四分类垃圾桶 古城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潮州日报 2020-04-22 12:00

牌坊街垃圾桶结合实际贴上相应的垃圾分类标识贴纸。 詹嘉鹏 摄

本报讯(记者詹嘉鹏)近期,细心市民发现,摆放于古城区道路两侧的普通二分类垃圾桶,以及居民区街头巷尾的普通240L大垃圾桶,桶身上张贴了一些有关垃圾分类的标识贴纸,“变身”为四分类垃圾桶。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去年古城区被选定为潮州市垃圾分类试点区域以来,湘桥区住房和城乡局就第一时间按国家新《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购入了一批符合标准要求的四分类垃圾桶,为实行垃圾分类工作打好基础。

然而,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古城区增加更多的四分类垃圾桶,让大家慢慢从概念转向行动,进一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湘桥区住房和城乡局联合太平街道、金山街道、西湖街道、湘桥街道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通过“微改造”,使普通垃圾桶“变身”分类垃圾桶。

在牌坊街、滨江长廊、开元路等路段,记者看到,普通二分类垃圾桶以及普通240L大垃圾桶都被张贴上了绿、蓝、红、灰不同颜色的标识贴纸,每张标识贴纸分别对应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种不同类别,上面还印有一些垃圾示意图,例如烟头、饮料瓶、胶带等,让市民或游客一眼就能分辨自己手头准备要扔掉的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

分管此次改造项目的负责人廖莎告诉记者,相比于重新购入一批新的四分类垃圾箱,对既有的普通垃圾箱进行“微改造”好处多,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此外,他们根据古城区各主干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每一类分类垃圾桶的数量配比进行调整,例如牌坊街小吃店多,市民或游客平时产生最多的是饮料瓶一类的可回收垃圾,和吃剩食物一类的厨余垃圾,该区域普通二分类垃圾桶改造成“可回收垃圾桶”和“厨余垃垃桶”的数量就会比较多。在该区居民区街头巷尾,由于大家日常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是最多的,则会多摆放一些桶身上张贴有“厨余垃圾”标识贴纸的普通240L大垃圾箱。

据了解,目前,古城区已完成“微改造”的普通垃圾箱有约388个。接下来,湘桥区住房和城乡局将继续对古城区原有的环卫作业收集车进行“微改造”,按垃圾分类作业车辆要求,对应分成4种颜色,从而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收运,有效解决杜绝垃圾分类前端“混装”问题。

新闻推荐

服务行业加速复工 市场消费热情释放

昨天,游客在古城区商店选购潮州特色美食。牌坊街大部分商店开门迎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旅游购物。家电维修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