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路通财富 扶贫扶出生计也扶“活”了人心潮州市饶平县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环境入手推动脱贫致富
潮州
■航拍美丽的燎星村。
■黄正村的小朋友们在广场上玩耍。
■黄正村村民以种茶为主。
■燎星村贫困户王镇宗与他养的大鹅。
@扶贫概况
『精准』扶贫落地生根贫困村喜迎巨变
潮州市有省定贫困村45个(其中省直单位帮扶3个,中山市帮扶38个,本市自扶4个),有分散贫困户帮扶任务的镇(场、街道)47个。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8900户45545人,达到“八有”脱贫标准的占99%;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157元;4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一座座贫困村的变化,正是潮州推动“精准”扶贫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清晨的燎星村,山岚渐起,路边盛开的木棉花红透了半边天。走在阡陌上,耳边鸡犬之声相闻。航拍仪缓缓升空,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蜿蜒的公路,如同缠绕在绿色山林中的银白色缎带,和谐地慢慢呈现。
要想富,先修路。精准扶贫时期,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的燎星村修通了一条村里盼了几代人的盘山公路——渔浮路;麦园村全村出动,修整了16条从村里到茶园的采茶路;黄正村把分散在山头田边的村民们整体搬迁到了新建的小区,新居白墙灰瓦整洁明亮……
路通则财通,这些村里贫困户沿着这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步步走向脱贫致富。
路通则财通
新建环镇路让15村进入市区1小时生活圈
“我们扶贫工作组刚进来的时候,就问村民,你们最需要什么?当时村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村里的生产生活路凿通。”燎星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林锦波告诉新快报记者。
2016年扶贫工作队刚过来时,燎星村仅有一条很窄的马路通往外面,路宽不足3米,两车相遇都没法避车。除此之外,村里还有一条通往镇里、城里的山路,蜿蜒曲折,窄窄的只能走一辆摩托。这条路,村里老几辈人都想要把它拓宽打通,但因山路跨越新圩浮山两镇,山势险要,开通难度高,因此一直未能实现。
既然“路”是村民们最关心的事情,工作队急群众之所急,立即进行了实地考察,并把调研到的情况向牵头帮扶单位——潮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报告,最终通过统筹帮扶燎星村的六大市直单位力量,把这条名为渔浮的水泥路建了起来。
林锦波自豪地介绍:“渔浮路开通后,和其他村路一起形成了一个环镇公路,整个镇可以走一圈不回头;这条路还将新圩镇、浮山镇以及福建省诏安市太平镇连接了起来。以前,从村里到镇里要走15公里,现在只要10公里;村里上高速公路的距离也从原来的25公里缩短到12公里,这样,包括燎星村在内的渔村片区15个乡村从此进入了潮州市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
路通财通,燎星村是水果之乡,山枣、杨梅、青梅、橄榄、青柑和龙眼等都有种植,一年四季下来,全年都有应季水果收成,渔浮路开通后,村里六成以上的水果都可以从这条路出去;而渔村区15个村的村民,有一半以上也可以走渔浮路上山劳作。
干部群众劲往一处使
今年采茶不用走泥路
同样被泥泞山路困扰的,还有饶平县的麦园村。这是个以茶叶种植和粗加工为主产业的村,村里家家种茶。每逢采茶之际,村民都要在崎岖不平、泥泞颠簸的山路上往返,特别是在雨季,山陡路滑,特别危险。
一直以来,村民们都希望有一天能走在平整的水泥路上去采茶。但山路蜿蜒又分散,要全部变成水泥路,投入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哪里来?
2019年11月1日开始,在麦园村党支部的组织下,支部党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有劳力贫困户和村民们自发参与,在通往茶山的山路上举起锄头、又挖又推、挥洒汗水……“大家都是义务劳动,自发组织上山来干活,感觉非常好。”麦园村村民说。2020年1月13日,16条茶山支路水泥路面灌浇工程如期完成。麦园村党支部书记杨如荣非常感慨,在他看来,总长2800米的茶山支路不仅打通了采茶路造福全村,更是打通了产业链“毛细血管”,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建设工程中,村里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农村治理新格局的重要表现。
清明时节雨纷纷,又到采春茶的时节。今年,麦园村村民的采茶路可以走得平稳安心了。
每条巷道设“巷长”
全村都换新屋住
道路改造能让落后村庄路通财通,修盘山公路、茶山支路都是大手笔,但当记者看到饶平县黄正村全新的面貌时,不由得发出一声惊叹。黄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蔡旭谈起这个典型贫困山区小村的时候,脱口而出便是“实现了整村搬迁”。
黄正村有5个自然村,2016年扶贫工作队进来的时候,村里有77户人家。“村民们都住得很分散,村口住了两户就算一个自然村。”蔡旭说,当时贫困户家的房子基本都老旧昏暗,台风天还得担心停水停电。为了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黄正村以碧桂园幸福新村建设为契机,集中统一建设了95间两层楼房,配套健身广场、戏台、儿童之家、篮球场等一批群众文体设施,还拓宽了村里的主干道,对环村道路进行了整治,每条巷道设立“巷长”,扎实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活动,全天候保持村容村貌。
2019年初,按照以旧换新的置换土地方式,黄正村实现了整村搬迁。贫困户杨志成也从山上的旧屋搬入了新村里的1006号房,“以前家里40平方米住了6个人,现在好了,有160平方米。”朴实的杨志成说得很实在,“新房子敞亮,光线好,出门什么都方便。”今年春节,他家门口贴上了“福临宝地千秋盛财进家门万事兴”的大红春联。
■统筹:李志
■主编:黄越尧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杨升华
■图片:新快报记者孙毅
■宋凰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为黄正村贫困户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贫困户在家门口晒茶。
新闻推荐
茶园里,几位茶工忙着采摘春茶。本报记者庄园摄茶叶生产是潮州优势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