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安区登塘镇着力发展“一镇一品” 力促“炒仔茶”提质增效

潮州日报 2020-03-31 09:15

本报记者黄琼

阳春三月春风暖,潮州市各地陆续步入了春茶采摘期。近日,记者在潮安区登塘镇世田村尖岽山蓝家湾生态茶场看到,从茶园到工厂,春茶生产一片繁忙。茶农挎着篮子穿梭在茶垄间摘茶,茶叶加工厂内传统的“登塘炒仔茶”炒制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运转的机器在对茶叶进行杀青、揉捻……

登塘镇地处潮安区西北部地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世田村平均海拔500米左右,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全村现有茶园面积3000多亩,年产炒仔茶5万多公斤。蓝福斌是世田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制作炒仔茶已有将近30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自己家的茶园面积有30多亩,按照今年茶叶的长势,一亩大概能摘到茶青100多斤。“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炒仔茶的发展,茶叶的销量跟价格均稳中有升。做成成品后,好的一斤能卖到七、八百元,普通的大概是一百多两百元,预计今年的收成还不错。”

在蓝福斌家的茶叶生产间里,制茶师傅们正在炒制刚摘的茶叶,一股淡淡的茶香弥漫开来。据介绍,传统的“登塘炒仔茶”炒制过程要经历“三炒三揉”。炒仔茶的做法独特,在炒制过程中须用猛火,一炉茶需要用大火炒制15小时以上,期间要不断地搅拌、翻转茶叶,让茶叶均匀受热,不能烧焦。“炒仔茶不用晒青,摘回来之后就可以进行杀青制作,做法比制作凤凰单丛茶简单。”蓝福斌告诉记者,新鲜茶叶杀青要半个钟,随后要进行揉捻、翻炒等多道工序,全程需要20多个钟头,才能制成成品。

由于受炒锅的摩擦,成茶色泽呈铁灰绿,表面起一层薄薄的白霜。炒制后的炒仔茶香气浓郁,回甘力强,而且茶性温厚,不伤胃,现在喜欢喝炒仔茶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当地人用来炒茶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茶种,近年来,当地用来炒茶的以白叶单丛茶、水仙茶等茶种为主,炒仔茶口味也呈现多样化,不仅当地群众喜爱,还销往揭阳、汕头、丰顺等周边地区。

据了解,登塘镇炒仔茶近年来呈快速发展势头,至2019年底,全镇种植面积超1万亩,年产茶叶100多万斤,销售额约1亿元。目前,全镇有世田村、大葫芦村、黄潭村、平林村、尧田村、小葫芦村等6个茶叶种植专业村,7个茶叶专业合作社,“一村一品”茶叶专门实施主体2个,全镇从事与茶叶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约1万人。去年,该镇组织成立登塘镇茶叶协会,并结合相关扶贫政策,加大对“登塘炒仔茶”项目的扶持力度。

登塘镇茶叶协会会长李俊告诉记者:“我们从2019年7月成立茶叶协会,逐步带领茶农走出去,推广擦亮"登塘炒仔茶"这个金字招牌。”他表示,协会接下来将带领茶农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深加工来提升“登塘炒仔茶”的产品附加值,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推动茶农、茶企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促进茶产业振兴发展。事实上,去年,登塘镇有关茶叶企业已研发推出了一系列茶叶休闲食品,有“登塘炒仔月饼”“登塘炒仔老姜茶”“登塘炒仔陈皮茶”等,受到群众的喜爱,收到较好的社会效应。

围绕整体茶产业发展,登塘镇党委政府开拓思路,着眼长期发展道路,着力引导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整个茶产业配套全面发展。目前,世田村有九成村民从事炒仔茶生产工作,登塘镇农技站站长驻世田村第一书记柯泽歆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和茶厂来收购贫困户及普通茶农的茶青,统一制作标准、生产标准,朝生态环保、绿色食品等方面对茶叶进行加工、销售,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如今,在登塘镇党委政府、登塘镇茶叶协会及相关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登塘炒仔茶”发展劲头强势。柯泽歆告诉记者,登塘镇正在着力推进申请注册“登塘炒仔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及“登塘炒仔茶”市级产业园项目,接下来要发展“一镇一品”,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联农惠农,助推茶叶产业加快发展。

登塘镇党委副书记蔡烜表示,接下来,登塘镇将全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红色登塘,炒仔茶之乡”这一主题,为实现登塘镇乡村产业振兴绘就发展蓝图,致力于推进登塘镇茶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大发展,用活用足各级优惠政策措施,扶持一批重点企业、金字招牌、行业带头人、标杆产品,寻找一条适合登塘镇自身优势特色的发展路子。

新闻推荐

凤凰镇全力做好采茶工防疫工作 约1万名采茶工进山采茶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近日,潮安区凤凰镇正有序开展春茶生产工作,一批本地及外来采茶人员也陆续到岗。据了解,凤凰镇全镇现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