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创作忆家乡 潮语歌曲寄托游子对潮汕大地的无比热爱

汕头日报 2020-03-22 00:48

《英歌锣鼓贺新年》单曲专辑封面

今年春节,我推出了第四首个人单曲《英歌锣鼓贺新年》。在此之前,我先后推出了《夜色小公园》《鮀城之夜》《西堤记忆》等三首个人单曲。我的家乡我的歌,作为一个长期在外求学工作的潮汕人,这些潮语歌曲,勾起了我对家乡潮汕大地的无比热爱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也使我对潮汕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英歌锣鼓贺新年》应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除夕晚会导演组邀约专门创作、由潮汕籍作曲家李志刚教授作曲、词作家翁新杰老师作词的原创潮语歌曲,是潮汕地区第一首潮语贺岁歌曲,为南粤大地携来一股清新隽秀的风。

其实,以方小聪、陈佐辉、李志刚等老师为代表的旅穗潮汕音乐人,一直有个梦想,即创作真正属于潮汕的贺岁潮语歌曲。机缘巧合,广东电视春晚促成了这首歌曲的早日问世。在旋律及配器上,李志刚教授运用了传统潮汕音乐的曲式,邀请了广东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用潮州大锣鼓、唢呐等民族乐器现场伴奏。前奏曲以热烈欢快的旋律营造了过年的浓烈喜庆氛围,歌词展示的是潮汕地区传统的过年情景:“营老爷、拍英歌,迎接新年好运气”,雅俗共赏地表现了潮汕地区人们贺新春的独特的热闹景象。

这次很幸运地应邀演唱《英歌锣鼓贺新年》并亮相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频道除夕晚会。好创作是必须要深入体验生活的,为了更好地演绎这首潮语贺岁歌曲内涵,我特地回到我的家乡,了解潮汕地区欢度春节的习俗和风土人情。

在潮汕春节民俗中,最典型的当属营老爷和拍英歌了。“营老爷”即游神,在潮汕农村,人们抬着神像巡游夸胜。游神是潮汕地区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营”为潮州方言用词,有“回绕”和“畛域”的意思,具有净土驱邪、保境平安、祈求丰登的民俗意义。

每年春节期间的潮汕大地,一场场民俗大戏如期轰然启幕。借助民俗摄影师的镜头,我们看到:慢速下的蔗巷、跳火墩中跃起的孩子、格庵时候激烈争斗的年轻人、快速冲过界线的“老爷”轿子……

这些代代相传的潮汕过年民俗,让我们仿佛悟到了历史和当下、人类与自然,甚至生与死的大命题。

在潮汕,游神(“营老爷”)分为“文营”和“舞营”,“文营”是把“老爷”(神明)抬上神轿,全乡巡游;“舞营”有抢、斗、抛等动作。盐灶的“营老爷”是舞营的代表,整个过程双方可以推打对方,以哪方先冲出界线为赢家,整个过程激烈勇猛,极其有趣。

“拍英歌”更有意思。英歌舞的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在激情四射的旋律和节奏中,将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我演唱《英歌锣鼓贺新年》的时候,眼前晃过了一幕幕有趣的画面……那种听觉的冲击令我兴奋不已!成了我创作激情的源泉。

英歌舞是在潮汕区域文化体系里面具有阳刚之气的两种文化事象之一,另一个是潮州大锣鼓。潮汕英歌舞其实跟我国古代所进行的春季驱傩仪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历史渊源深远。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有两个:一是梁山泊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另一个是梁山泊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这是借梁山泊好汉的英雄故事来表演的集体舞。于是,每逢英歌舞在各种场合表演,人们都会不知不觉随着节奏,被民间那种浩然的阳刚之气所震撼、所鼓舞。

潮州大锣鼓则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是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几乎每个乡村,都有业余的锣鼓队,每逢春节或红白喜事,皆能见到潮州大锣鼓队现身。

潮州大锣鼓以打击乐为主,是以大鼓为中心,以唢呐为领奏的大型合奏形式。鼓手既是乐队主奏,又是乐队指挥。鼓手槌击鼓心、鼓边、鼓沿,采取响击、闷击、重击、轻击以及节奏变化,手槌加花等手法,指挥着乐队的演奏,被西方称之为“东方交响乐”。

作为古老的民俗文化,潮州大锣鼓广泛流行于粤东、闽南以及东南亚一带,可以说,凡是有潮汕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州大锣鼓的风采。每逢年节或地区风俗节日,大锣鼓便鼓乐喧天,声震百里。

为了更好地体现潮汕地区普通民众的过年情景,我参与拍摄了《英歌锣鼓贺新年》MV。我和剧中的家人聚在一起,送大福、送年礼、吃年夜饭、放鞭炮……每一个镜头中过年的情景,都将潮汕人贺新春的景象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我很庆幸有机会演唱潮语歌曲。通过优美的旋律,通过激情的歌词,表达了我这个在外乡的年轻歌手,对家乡、对家乡人的浓浓情怀。 (吴熹)

新闻推荐

肉价稳中略降 蔬菜价格回落

本报讯(记者李欢欢郑媛)昨天,记者走访潮州市部分市场了解到,3月份以来,肉类价格稳中略降,蔬菜价格有所回落。昨天,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