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其他
彭妙艳
不断有祠堂被修理破坏了的消息传来,虽事不关己,然而也为此郁闷。
修理的本意在于巩固、维护旧物,与破坏几近反义。但偏偏在近些年的相关“实践”中,这个对立的关系,鬼使神差的变成相辅相成。从而使大批在过去侥幸脱险的历史建筑,一一地陷入新的在劫难逃,特别是祠堂。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说起来还真有点错综复杂。譬如是因为这些古代、传统建筑没有列入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序列,得不到法律上的保护;或者是虽然也有列入法律、政策上保护的序列,但是却因保护技术上的缺乏保障而出问题,等等。从这些年来出现的情况看,很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窘迫与尴尬。
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尽快、比较全面地把存在的传统建筑,列入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序列,固然很迫切;对那些尚未入列上述各种序列的部分进行登记,并加强修缮的监督也很必要;而对维修准入条件的制订与把关,对维修结果的评审与奖罚的制度的建立,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迷信所谓“资质”,或者因为不属序列中物,就放弃对于维修的监控,都是造成历史建筑遭受人为损毁的直接原因和责任。
我是不主张把所有的传统建筑、历史建筑都当做文化遗产的,因为这是个很大的包袱,今人背不起。需要通过评审分类,把价值不是太大的部分分解开来,以减轻保护的压力。而没有被分解出去的要严保精护,分解出去的如果适合作为“三旧”对待也不必强阻。特别必须关注的是那些属于松散型集体——如宗族所有,或已经划入国有房产,但其来源却是历史上某个宗族所建的部分,愈是应该给出保还是舍的政策依据,使之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不是这样,而是满足于理论上、形式上的重视,但在具体措施、办法上却一筹莫展、一筹不展,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逶迤搪塞,敷衍了事,不用太久,地方传统建筑风貌,将会成为一个不三不四的百纳残衣,别说美丽,就是“像样”都谈不上,这样的传统文化状态,能给世人以什么美的陶冶、优秀的弘扬?很难想象。
包括那些乱七八糟、胡拼乱凑而成的新的祠堂、神庙等借助传统建筑之名的当下建筑,也正在疯狂地大煞风景。合与历史建筑统一进行治理,也已时不我待。
坐视这样的现象蔓延下去,海滨邹鲁变成海滨粗鲁并非不可能。因为海滨先人的朴素、精致的风格,儒雅、实用的精神,都将毁于一旦。代之而起的是浮夸、奢靡、丑陋。都说“潮州厝,皇宫起”,事实上,有谁见过“皇宫”是这样乱七八糟地“起”呢?十足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为建筑已属公共文化现象,不是土豪逞强的舞台。所以对于包括历史建筑修缮与借助历史建筑之名兴建的新怪物,似乎也应列入某种“扫黑除恶”,否则恐怕潮之不潮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风者得焉”。
新闻推荐
潮州市直党员干部投身疫情防控前沿 战“疫”先锋为群众筑起安全防线
在沈海高速铁铺出口检查检疫点,从市审计局抽调来的党员干部郑学伟对过往车辆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本报记者陈宏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