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州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助推高质量发展
潮州交通网络逐步完善。温亿中摄
皓明科技生产陶瓷的智能车间。纪金娜摄
潮州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林文强摄
潮州古城文化气息浓厚,图为潮州大锣鼓。
资料图片
1月11日,中共潮州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在潮州市党政机关会堂召开。会议指出,落实“1+5+2”工作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当前,潮州迫切需要加快高质量发展。发展路径何在?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潮州定下的发展路径和定位,切合潮州实际,也突出了潮州的优势和特点。
“潮州要以特做大、以特做强,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要将工艺、潮菜等方面的精细文化、精品意识注入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各个方面,还要坚持开放的理念,推动发展要素融入发展大局。”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说。
撰文:郑淼鑫纪金娜苏仕日达海军陈榆潮宣
编辑统筹:甘韵矶
三大“特”色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潮州有产业之特、资源之特、人文之特。在“特精融”三篇文章中的“特”,是指打造特色产业、塑造特色城市、弘扬特色潮州文化。于潮州而言,当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特色产业是内核支撑。在民营经济较为活跃的潮州,中小企业是主力军,拥有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等八大支柱产业,大多以传统产业为主。
如何做好“特”字文章?只要找准发展路径,传统产业照样有春天。因此,潮州提出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1+4+1”工程,即1个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食品、服装、印刷包装、不锈钢等4个国内前茅的产业集群,1个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卫浴制造基地。
使命在肩,行动于前。潮州制订出台了《潮州市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潮州市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文化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9个政策文件,并修订了一批政策,多措并举完善“1+N”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力争三年打造陶瓷产业、食品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5个500亿”产业集群,潮州的特色产业正在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陶瓷,无疑是潮州八大特色产业名副其实的龙头。“中国瓷都”也是今日潮州最闪亮的“名片”。目前,潮州全市拥有各类陶瓷生产企业5000余家,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陶瓷年产销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5%、25%和40%,出口量分别约占全国的30%、40%和55%,均居全国首位。全市陶瓷总产值超500亿元,陶瓷行业从业人员数十万人。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推进,潮州积极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车间、3D打印、机械手等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引领带动潮州制造向潮州智造蝶变。而在此发展过程中,潮州市的陶瓷工业突飞猛进。去年8月,潮州首次发布全国陶瓷行业首个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指数,促进日用陶瓷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抢占行业内的话语权和制高点。去年9月,潮州顺利通过“中国瓷都”复评。
放眼当下的潮州,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韩江新城、高铁新城四大发展平台和临港产业园、东山湖现代产业园等七大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迅猛,形成总面积达50多平方公里、预计年产值超2000亿元的产业园区集群。未来,潮州市将立足产业优势,培育壮大工业陶瓷、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
悠悠古韵的潮州古城、古色古香的牌坊街、联阁重瓴的广济桥……潮州在历史文化的沉淀下显得沉稳与厚重。如果说“特色产业”是内核支撑,“特色城市”就是硬件支撑,“特色潮文化”则是软实力支撑。这三者互相促进、互相依存。
潮州正奋力挖掘“潮文化”的宝藏。依托其古城特色、潮文化特色,通过实施“文化+”战略,促进文化和经济、产业融合,从而推动潮州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转变。潮州提出,要注重发挥特色优势,建设文化潮州,其中包括依托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谋划举办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论坛,着力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面向全世界的文化基地,精心策划历史寻根、文化求源、美食体验、民俗共赏等活动,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窗口。
去年,潮州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从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配套设施建设、品牌打造、城市形象宣传营销四大方面找出具体问题,并列出解决对策、目标任务以及具体工作措施和责任单位,通过重点项目先行,推动潮州市旅游业提质升级。潮州提出,到2022年底,全市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以上,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初步建成以潮文化为特色,独具品质、享誉中外的世界潮文化旅游目的地。
“精”致协同,为腾飞插上“双翼”
潮州无论是潮绣、潮菜、木雕、陶瓷,还是风土人情、民俗讲究,处处都透着精致精细的风韵。李雅林表示,要坚持协调、绿色、共享的理念,把精细文化、精品意识注入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各个方面,下苦功夫提升产业品质、城市品质、生活品质,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潮州产业之“精”,早已闻名于世。而城市之“精”,正是近年来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潮州古城承载日渐饱和,未来的城市发展空间又在哪里?“潮州要建设好精致城市,要从精当规划开始。”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说,古城虽是潮州的“魂”,但有其局限性,建新城才是潮州的未来。要解决中心城区的饱和问题,就得推动人口向新城聚集。
“新区新城要有新气象,老城也要焕发新活力。”去年5月,李雅林在新区调研时指出,当前,潮州新区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特别是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缓解区域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以项目带动发展。同时,要进一步优化新城规划,统筹规划医疗、教育、商贸、养老等配套设施,并把人文、自然生态、社会治理、党建工作等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去年8月,《潮州市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出炉。根据计划,潮州紧紧围绕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按照“古城保育活化、旧城更新改造、新城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打造宜业宜居、文明整洁、精致精美的“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计划提出,将以“一年补短板、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工作要求,至2021年,全面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城市发展品位,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精品意识注入城乡建设,以精致特质深挖潮文化内涵,以精美追求推动新兴业态发展。潮州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古城活化保育渐入佳境,历史街区和一批文物景点修复日益完善,一江两岸灯光秀获广泛好评;2019年11月29日,韩江东岸,潮州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城开工进入了建设阶段,该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将建设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新文化地标之一……如今,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迎来华丽蝶变,古城和新城齐齐发力,为潮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冬日的夜晚,“凤城之光”璀璨,韩江畔游客依旧熙熙攘攘。“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来我这做客,作为潮州人,我觉得很自豪。”近日,潮州市民陈先生带着朋友站在韩江畔欣赏最新版的“灯光秀”时感叹:“潮州,真是越来越好了!”
软硬“融”合,引得凤栖蝶自来
潮州是一座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侨胞资源独特的城市。这座位于广东“东大门”的小城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珠三角与海峡西岸之间的纽带,也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
要做好“融”字文章,就必须坚持开放的理念,把思想融入时代洪流,以思想“破冰”实现行动“突围”,推动发展要素融入发展大局,加强与汕潮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海西经济区乃至“一带一路”的对接合作,运用好5G、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打破“省尾国角”局限,为高质量发展引进新元素、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面对“双区”建设重大机遇,潮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殷昭举说,必须找准找好潮州对接融入的切入点,从产业、科技、文化、交通等领域加强对接、主动融入,扎实深入做好“特精融”文章,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城市群融合,交通便是基础。而交通便是潮州做好“融”字文章的“硬联通”。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广东省上报的《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根据规划,在粤东区域将有公交化的快捷城际旅客运输服务,实现汕潮揭地区中心城市“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地区“一小时交通圈”。
《潮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至2020年,潮州将构建以厦深高铁潮汕站、饶平站和潮州港为基点,以高速公路、轨道交通、航道等主要通道为纽带,陆运、水运、铁路相互配合,进一步沟通珠三角,连接海峡西岸,连接周边地市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甬莞高速、梅汕铁路客运专线、潮汕环线、大潮高速……近年来,随着交通网的四通八达和持续在建,潮州的交通枢纽地位越来越明显,区位红利进一步释放,与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交通更加完善,与周边城市的连结更紧密、融合更深入。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潮州的外贸企业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潮州品牌”在海内外更加响亮。据统计,2019年1-11月,潮州外贸进出口197.3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同期平均水平。
潮州努力做好“融”字文章,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广阔的视野,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区建设。
在深圳第五届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上,潮州首次组团参加并以专馆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三城三都三乡”的城市品牌,吸引侨资回流进潮州。8月底,东莞、中山、广州,潮州巡回文旅推介……潮州正在全面带领企业“走出去”,又积极“引进来”,同时又不断提升服务,促使项目“落下来”。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500强益海嘉里粮油食品项目3个、碧桂园智能卫浴项目2个、恒力陶瓷自动化项目1个、华侨城工业地产项目1个、蒙牛雅士利新工业项目1个……这是这两年来潮州招商引资的一份成绩单。8个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一批投资均超过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这背后,正是潮州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更积极打通“软联通”融合的喜人成果。
数读
●2019年,潮州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50亿元,增长6%。
●据潮州海关统计,去年前三季度,潮州市糖果出口货值实现11.36亿元,占广东省糖果出口额31.93%,位居广东各市首位。
●潮州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00多公里。至2020年,在建或将新建铁路117公里,届时铁路里程将达到201公里。
●潮州港现有可使用码头8座、泊位13个,已利用岸线6430米,其中5万吨级以上码头3座,去年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35万吨。
●2019年1-11月,饶平海关共监管进出口货运量822.8万吨,其中进口810.3万吨,位列粤东口岸首位。共监管进出境车辆1929辆,同比增长83.7%,位列粤东五市首位。
●2019年1-11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5%,增幅居全省第7位,出口增长6.8%,增幅高出全省4.3个百分点,新增外资项目6个。
一线观察
潮州大打“特色经济牌”
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行走在潮州,一张张国字号的城市名片纷至沓来,彰显着潮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而名片的背后,正是潮州特色产业的支撑。目前,潮州逐步形成了以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不锈钢等八大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正在大打“特色经济牌”。
以陶瓷产业为例,虽然近年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但潮州陶瓷产业发展蹄疾步稳,风景独好。这正源于潮州陶瓷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得以保持了产业持久的生命力。
在皓明科技的生产车间,约200个工业机器人伸开手臂,沿着设定的轨迹不停运作。从陶瓷成型、修坯,到印花、画线、施釉,再到运输、烧成,不见以往陶瓷车间的尘土飞扬,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制造”。在潮州市源润科技有限公司,一排3D打印机正按照系统设置的样式不停作业,机器嘴中“吐”出的瓷泥沿着轨道一层层打印叠加,构筑出各式瓷器。
此外,潮州三环集团通过创新技术,发展成全国首家实现陶瓷后盖市场化应用的企业,并在芯片用电子陶瓷基片、光通信用陶瓷等前沿科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其中,光通信连接器用陶瓷插芯占全球市场用量70%以上,被工信部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找准发展路径,传统产业照样有春天。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越是困难越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做好特色产业转型文章方面,潮州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举措,培育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叫得响的龙头企业,加快新动能新产业培育发展,进一步擦亮老字号品牌;高起点编制陶瓷、食品、服装、不锈钢等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积极打造省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培育一批企业孵化器、创业创新空间,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进程。
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放眼当下的潮州,总投资137亿元的华瀛LNG、年产值超150亿元的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基地、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全球智能卫浴,以及深能源LNG“一张网”、先进制造产业园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实体经济项目和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作为潮州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5个500亿级”产业集群正逐步成型。
未来,潮州将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努力在新兴产业培育、工业地产、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产教融合等方面,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闻推荐
粤医保电子凭证上线 参保人上微信就能领覆盖超万家医院、药店,1.07亿广东人进入“码”上支付智慧医保新时代
覆盖超万家医院、药店,1.07亿广东人进入“码”上支付智慧医保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