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潮文化”火起来,产业生命力够强劲 潮州:从历史向未来 千年城正年轻

南方日报 2020-01-10 06:08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图为广济楼前的布马舞。黄礼祥摄

潮州是“中国瓷都”。去年8月,潮瓷再次进京。图为2019中国(北京)国际陶瓷精品展潮州专馆,潮州陶瓷备受青睐。纪金娜摄

潮州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图为位于潮安区江东镇的红棉公园。苏仕日摄

潮州是“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图为潮州木雕制作。

张凤珊摄

打卡!打卡!打卡!时下,潮州,这座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诱人的美食、古韵的民宿、精美的工艺等潮文化“火”起来,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城市!

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这座千年城的历史积淀,为其铺设了一条具有潮州特色的文化崛起之路。“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潮州独特的资源优势。”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说。于潮州而言,“文化牌”既是“旅游牌”,也是“生活牌”,可以着力的是,发挥文化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相关特色产业高端化、产业化发展。潮州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有能力、有责任为展示传播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下,在潮州,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潮文化,正在融合孕育更有时代感、更“潮”的文化,这座古老的城市正以“文化+”为驱动,展现出年轻态的活力,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传统文化“活”起来

潮州非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轮番展示、现场制作,让无数游客零距离领略到潮州文化的魅力

周四晚,牌坊街,非遗展示时间来了。

灯光下,只见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抽纱代表性传承人薛建铭持细长剪刀,有序剪断棉布上细细的经纬线,尔后手指翻飞,针线快速穿过,在细小的挑断处打结绣制,独具特色的抽通工序就这样展示在路人眼前。

围观者不乏年轻人,他们被精致的展品、精细的动作所吸引,俯下身伸着脑袋细细观看,发出“叹为观止”的赞叹之声。从东莞来的王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她颇感兴趣,不停提问,不住拍照,啧啧称赞:“太美了、太精致了,今晚学到了很多。”她觉得潮州特别有文化味,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得特别好。

这两年多来,每逢周二、四晚上,潮州非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轮番展示、现场制作,让无数游客零距离领略到潮州文化的魅力。以人民广场、牌坊街为阵地,潮州常年开展潮乐演奏、潮曲清唱、潮州铁枝木偶表演、灯谜会猜、潮州大锣鼓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活动品牌。事实上,包含非遗展示、文艺巡游在内的这一文化品牌活动——“文化古城·乐享名街牌坊街群众文艺活动”,获评广东省2019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牌坊街上这常年动态展示的,只是潮州众多文化瑰宝的一小部分。其中,不少非遗项目或工艺美术门类的从业者已将展室升级为“博物馆”,或开放参观、或可预约体验。目前全市纳入“博物馆之城”体系的各类博物馆已经有54家。根据规划,这一数量在2025年之前将达100家。

在古城里,入住特色鲜明的民宿客栈,体验民居文化甚至成了游客来潮州的第一理由。这些曾经的老宅子、老院子,被打造成一间间文化气息浓厚、有“潮”味的民宿客栈和茶馆,融入潮州木雕、潮州剪纸、潮州麦秆画、潮州工夫茶、潮州手拉壶等特色文化,正焕发着新的活力。目前,潮州的民宿客栈已从2013年的3家增至106家。节假日期间,这些特色客栈一房难求。

红色文化“联”起来

当下,红色文化旅游悄然兴起,“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已成为潮州市旅游“新宠”

2019年10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沪粤“左联”文化交流活动在潮州举行。上海、广州、潮州三地的“左联”纪念馆缔结为姐妹馆,携手访英杰故居、韩江畔追忆志士、相约今年办展……这是沪粤两地弘扬左翼文化运动的爱国精神、打造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创新实践。

“红色历史”为潮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早在1921年初,潮州就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发生了潮州七日红、茂芝会议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和潮州渊源颇深,“左联”潮州英杰等红色名人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目前,全市有4处红色革命文物列入省级文保单位,13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列入市(县)文保单位。

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馆长何瑛说,广东韩江沿岸保留着较多的粤东“左联”文化青年的重要革命历史遗址。“这是一条具有广东特色、艺术价值和红色记忆的文化旅游线路。”

在潮州,还有更多“红色文化”可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联动”。为此,潮州正探索红色旅游“四色”融合发展模式,即带动红色旅游的“红、绿、蓝、古”四色融合发展,实现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碧水蓝天、古迹历史等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的高度整合。

当下,红色文化旅游悄然兴起,“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已成为潮州市旅游“新宠”。潮州将以弘扬“左联”红色文化、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潮州骑行节、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潮州潮安龙湖古寨站),推动“红色旅游+体育产业”发展。

潮州还携“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走出去、联起来。去年4月,潮州广州两地达成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合作协议,其中内容之一便是共同开发“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旅游路线,加强两地红色文化研究和资源共享,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新品牌。

文化平台“搭”起来

如何让区域性的潮州文化走出去?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与民间都在探索发力

堆金的潮彩金碧辉煌,瓷板画格调高雅,潮州木雕通通透透,鼻烟壶可水上漂……2019年11月,全国首个权威工艺美术展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南京举行。潮州以专馆的形式亮相,组织近百位大师携近千件精品参展,成为本次博览会中规模最大的特色展区。面对精致的潮州工艺美术精品,现场观众连连惊呼:“令人震撼!”

这是潮州搭起文化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遗项目、工艺美术门类众多,如何让区域性的潮州文化走出去?近年来,当地政府部门与民间都在探索发力。

近年来,潮州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一线城市的重要展会上,组织企业、大师、非遗传人等以潮州专馆的形式进行推介,进一步扩大了潮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潮州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渠道。

在深圳侨交会上,一个好消息令人关注: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城将落户潮州。几个月后,这个总投资约50亿元的项目顺利开工,将在潮州搭建起一个常设性的文化平台,涵盖工艺美术城、大师工作室、创客中心、中小型企业总部、孵化中心、服务配套等功能。这是潮州首个综合创意产业园区,同时也是广东省首个以潮文化及工艺美术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的园区。

此外,预计总投资超300亿元的万达集团“世界潮人文旅”项目也在推进中,将多维度、多渠道、多形式打造潮人精神家园。

潮州的民间力量也意识到潮州文化的商业价值,并分别搭建起走出去的“平台”。

去年,潮州市韩福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继在上海城隍庙的黄金地段和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园,开设潮州非遗文化专馆,成为上海市民和海内外旅客了解潮州非遗文化的新窗口。

2019年11月17日起,深圳百师园文化产业园正式对外开放,园内设立2000多平方米潮州非遗馆,“一站式”长期呈现潮州百余名非遗传承人的数百件精品。“我们通过挖掘整合资源,传承创新,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更好推动潮州文化走出去。”百师园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伟雄称,“中国百师园”创立于潮州,目前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设多个机构。

在李雅林看来,潮州文化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他指出,潮州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东南亚、面向全世界,谋划举办规模大、层次高、影响广的论坛活动,讲好潮州故事,使之成为世界潮人“寻根”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

文化产业“跑”起来

潮州的文化产业正在迈步,更多的涓涓细流正在汇聚

如何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新动能,走上产业之路,实现文化经济强市?

去年8月,潮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潮州文化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30条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其中,从旅游、制造业到创意,从科技、金融到区块链、体育,一连出现7个“文化+”,充分展示了潮州打造产业融合的决心。

如前所述,潮州正在打造市内潮文化聚集创新平台、国内潮文化推介平台、海外潮文化交流平台,从不同层级、影响范围为潮文化“搭舞台”。

当下,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方面,潮州正从全链条进行打造。其中包括出台扶持工艺美术人才的相关政策;引进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园项目并将开发为工业地产,集聚相关个体和企业等并使之降低生产成本;筹办“中国瓷都·潮州杯”国际陶瓷设计大奖赛,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在传统支柱行业中的应用;产学融合,牵线引导韩山师范学院百名博士走进企业等。

去年8月,潮瓷再次进京。其背后,正是以更高的要求发起的一次新的“出征”——既亮出潮州的实力,擦亮“中国瓷都”的金字招牌,更是为了抢占陶瓷行业的制高点和掌握陶瓷行业的“话语权”。

独特的文旅资源激发了潮州更大的活力,节假日期间,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潮州全市文化旅游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升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三年都居全省前列。

近期,潮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22年,潮州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600亿元,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初步建成以潮文化为特色,独具品质、享誉中外的世界潮文化旅游目的地。

潮州的文化产业正迈步“跑”起来,更多的涓涓细流正在汇聚。“十大手信”评选、“韩愈杯”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相继开展,引导提高潮州非遗衍生品的综合效益和附加值;中国工艺美术之都潮州十大青年创新产品发布,传统的工艺美术流淌着年轻的“血液”;民宿客栈内潮文化融汇,文创产品惹人喜爱……

“潮州的传统文化特征非常鲜明、传统文化形态丰富,在国家提倡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背景下,在广东打造文化强省的当下,潮州有很多新的机遇。”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凤亮如是说。

国家名片

潮州不大,却有“三城三都三乡”等国字号金字招牌,成为城市品牌形象。

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著名侨乡”“中国工夫茶之乡”。

延伸

潮文化里的潮人精神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历史上,因为山水相隔,潮州形成了区域特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它们渗透到潮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造就了潮人之精神。

潮人精神是什么?或许,从韩江上的一座桥——广济桥,可以延伸并窥探一二。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的修建可谓奇迹。从南宋乾道七年(1171)的潮州知州曾汪始建第一个桥墩,到明朝宣德十年(1435)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修,及至嘉靖九年(1530)终于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格局,竟历时359年!潮州文史专家曾楚楠说:“旷日持久,终底于成,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潮人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精神,在建桥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这座世上绝无仅有的广济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浮桥闭时,人可过江,浮桥开启既能快速排洪,又能通行巨大船舶。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桥上修起桥亭。

如此修造广济桥,既是潮州受“积极入世”儒家文化影响的印证,也是潮州人“通权达变”的行事风格。

“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这首传唱湘子桥的潮州歌谣,使用的是潮州方言。潮州方言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称“美”为“雅”,“慢走”为“款行”,此类儒雅之词在潮州话中不胜枚举。儒雅深入潮人的骨髓,成了潮人的日常。曾楚楠说,潮州礼俗中仍可见周礼的影子,潮州音乐中有很多古代的曲牌……积淀了古文化成分的潮人,自然“儒雅”十足。

“儒雅”的潮人又是追求精致的。广济桥的亭台楼阁不仅限于遮风挡雨,更有雕梁画栋,尽显富丽堂皇。如今用非遗项目展示延续古时“一里长桥一里市”,其中潮州木雕、潮绣、麦秆画等都精致无比。

这“精致”已是潮人的生活方式:种田如绣花,工艺求“绝活”,饮食讲“工夫”。走进潮州,每一件家常的事情似乎都能有所“讲究”。一泡工夫茶只冲三小杯,“关公巡城”过后还要“韩信点兵”,保证每一杯茶量均等,茶色均匀;一件潮绣要绣多层垫高,施以“辅、垫、钉、贴、缀”等技艺,使得绣品惟妙惟肖;一道潮州菜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讲究清、淡、鲜、嫩、巧、雅……

潮州菜、民间工艺等精致精巧又进一步强化了潮人“儒雅精致”的文化特质。不久前,潮州出台城市治理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也是秉承这一理念,坚持扩容提质,发扬潮州精致文化特质,突出“潮州味”,塑造精致精美潮州。

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的广济桥还是兼容并蓄的,正像潮州人圆融开放的特质。工艺之间相互借鉴,中外文化在潮州碰撞并散播开去,“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文化因此远传海内外。2018年,广济桥还被广东省纳入以“侨乡风情,兼容并蓄”为主题特色的“华侨华人爱国情怀”红色游线。

无论是从中原跋山涉水一路南迁,落户于此并开枝散叶的潮人;还是从韩江出发,搭乘着红头船过番开拓新天地的潮人;抑或是,当下正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的潮人,都在传承着坚韧的拼搏与奋斗精神。恰如喝浓茶、嚼青橄榄等饮食文化中所蕴含的“先苦后甜”,潮人仍将精致不已,仍将奋斗不息。

撰文:苏仕日洪礼慧达海军陈榆潮宣庄端

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去年潮州市改造“四好农村路”292.4公里 “十件民生实事”任务89公里全部完成

本报讯(记者袁晓金)昨天,潮州市组织收看收听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潮州市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迅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