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城记》思呈记
我戏称《私城记》为“思呈记”,思呈的好友阿芬说:“她就是有意用谐音取这个书名。”
《私城记》的确是陈思呈的私人城市笔记,她写童年生活见闻,无非打酱油,做煤球、卖尿、做大水……所有内容,都是市民本身最为熟悉并是其中主角的日常生活。潮州有句俗语,字面不太文雅,我把它改了一下。大意是要自夸或吹牛,千万别遇到熟人。
写文章,写那些被称为文艺作品的小说散文之类,免不了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升华美化。但纪实散文则以实为性命。思呈在我们面前,写我们最熟悉的生活,是需要胆量的,更必须自信,必须在平凡生活中发现别人之未见的闪光点,或深刻,或有趣,或奇特,或新鲜。这一切,思呈做到了,她写童年的调皮、淘气,写江边孩子那些野性十足的胡闹,令人醒目。
客顶来船,停在江边。孩子们从水里冒出来,偷鱼饭,偷猫汤,被追打得连仅有的一条裤衩都掉到江中。而她还说“连猫汤都喝过并且是偷喝过的童年,有什么理由不能傲视人群?”
这种文字,你写得出么?我是甘拜下风的。
闲在家中客厅读《私城记》,妻子见我那么专注,就说“读一篇来听。”
以前曾这样读过,比如林语堂、梁实秋、黄苗子们的闲文都读过。她要听思呈的,我就挑了书中一篇《城北地带》,因为妻子就是出生在城北并在那里住了六十多年,正好看思呈如何写她们都熟知的地方风物。
思呈出生并生活在南门地带,她听老人说,自古以来,城北一带是富贵人家多一些,官府设在城北,各式学校和重要机关单位都在城北,而城南的住户,以手工业、个体户为主,有一句乡谚说得残酷:人乌地粗,所出人奴。
她今日写城北地带,是一位大学毕业,居于大都市广州,业有所成的中年人了,来城北完全可以写大名鼎鼎的涵碧楼,许驸马府,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李厝祠,但你看她写什么?她去看以前卖衣服布匹的商场,发现变得狭窄寒酸,心情如看到美人迟暮。
踏进门去,墙上的标语和宣传画也还是当年那些,一个脸型丰满两腮鲜红的卷发女性,旁边写着:“愿您花枝招展,愿您青春常驻。”还有一块显眼木板写着“服务公约”,共十条。她把这十条公约分行排列,像对待一首被引用的唐诗一样印在书中:
1、商品陈列要美观丰满
2、店容店貌要清洁卫生
3、接待顾客要主动热情
4、介绍商品要耐心周到
5、销售环节要方便群众
6、柜台操作要准确快捷
7、老少顾客要一视同仁
8、买卖公平要明码标价
9、老弱顾客要优先接待
10、顾客选购要当好参谋
我朗读这公约至第三条,妻子笑出声来,接着每读一条笑一声,读完,我们都大笑一阵!
厉害了,陈思呈。谁会来参观商场去发现这被废弃的旧公约!发现了谁又会捡之入文?这其实是宝贝,是这篇《城北地带》的灵魂。思呈说“那是最有时代感的东西”。慧眼!
现在的散文作品,能真正吸引人的不多,一读就能引人发出会心之笑更稀罕,这则很平常却是个性化十足韵味无穷的广告公约,能让两位走过世界许多大商场的老人禁不住发出赞赏的笑声,实在是充分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潮州商业人员的服务态度、经营理念。这绝非出自文化人之手,而是商场经营者的心声,是他们的本色!
这种鲜明的时代印记,以前不曾见,以后也见不到了,只能到思呈书中去找!
陈平原在《如何谈论“故乡”》的长文中说:“今天的中国,诗意与问题兼有。谈故乡,不能太文艺腔,还得有历史感与现实关怀。否则,会显得很矫情。”又说:“今天谈故乡、聊乡土,说乡愁,切忌把它抒情化,田园化,牧歌化。”
思呈用最平实的语言谈故乡,充满历史感,她不回避问题,没有故意抒情的文字,但对故乡的深情,却处处冒着诗意,这就是修养。
陈平原还说:“了解自己的故乡或脚下的土地,这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情景交融,学问讲求切己,如今的人文学者,很多人悬在半空中,表面知识渊博,可那是电脑搜索得来的。读书人的"接地气",常被解说为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关怀底层",我的理解更为平实,那就是贴近时代、关注日常,接近民众生活,获得真实感受。”
《私城记》思呈所记,全是她在小城获得的真实感受。
新闻推荐
潮州海关助力企业走上“变废为宝”创新路 1-10月潮州市工业混合油出口比增15.6倍
本报讯(记者杨燕芳通讯员周梦莹张映如)记者近日从潮州海关获悉,今年1-10月,潮州海关检验监管工业混合油出口5814.72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