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与新生 潮汕工艺中的“再造”之美

汕头日报 2019-11-21 00:49

《“猪”事如意》嵌瓷图成品

麦秆画——《乐中其中》

详情请扫二维码

潮汕的瑰丽手工艺术中,嵌瓷和麦秆画显得与众不同——它们源自于破碎,在拼贴中重塑灵魂,在手艺人的匠心中获得新生。

岁月渐长,手艺人们鬓染霜色,非遗工艺后继惟艰。想要在新的时代中保留那一门手艺,又需要后来者的多少巧思?

嵌瓷“落地” 出新

潮州嵌瓷博物馆工作室里,留着板寸头的年轻小伙儿思索了许久,心里似乎有了底,指关节略宽的手拿起铅笔,慢慢地在磨砂瓷盘上勾勒草图,一个猪头人身的形象逐渐清晰。

这位年仅21岁的青年人是嵌瓷大师卢芝高的徒弟,也是该工艺的传承人。嵌瓷,是广东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破碎的瓷片,在嵌瓷手艺人化腐朽为神奇,变身为各式栩栩如生的花虫鸟兽,在庙宇祠堂的屋脊熠熠生辉。

如今,在嵌瓷手艺人的奇思妙想中,嵌瓷悄然“落地”,不再只是高居屋顶,还运用到了工艺品的制作上。今年年初,许名泰制作了一幅融合现代卡通元素与传统工艺的《“猪”事如意》嵌瓷图,用以猪年贺岁。“年轻人更喜欢创新的感觉。因为创新有更多的题材,比如之前做过海贼王、火影之类主题的嵌瓷,也有很多人喜欢。”

工作桌边是各种不同的瓷器,花瓶、碗盘、茶杯……不同部位需要的瓷片是不同的,“瓷器的弧度是不一样的”,团状祥云需要面积较大、弧度较缓的瓷片,花瓶正合适,绸带则不同,需要弧度明显的小瓷片,如小茶杯的碎片,来表现它的曲折飘逸。

麦秆画“乐在其中”

汕头大学淑德书院非遗文化展览中,一幅画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

画中,小猫黑黄相间,毛发色泽光亮,腹部一撮白毛若隐若现,它目光如炬,全神贯注地看着前方兰花上的蝴蝶,一只肉乎乎的前爪伸出,伏地蓄势,它野心勃勃,势在必得。孰知那蝴蝶突然发现近处的危机,扑腾着翅膀准备逃跑,小猫一紧张,毛发微竖,仿佛下一秒便要擒住蝴蝶,夺眶而出。

这幅直径约半米的麦秆画作品出自潮州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刘桂荣之手,名曰《乐在其中》。很难想象,画中不论是毛发光亮的小猫、色彩斑斓的蝴蝶,还是娇嫩欲滴的兰花、低调有致的兰花草,都是用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麦秆,经过染色,剪裁,拼接而成。

麦秆是小麦的茎。小麦原生长于中原大地,这种经过阳光炙烤和汗水浸透的作物,带着与生俱来的野性和粗犷,要驯服它,化腐朽为神奇,需要精湛的技艺和匠人的巧思。

麦秆画并非潮州先民之原创,其源起于河南濮阳,随南迁移民进入潮汕,在先人们的苦心经营下,潮州麦秆画逐渐衍生出独特的技巧,其中以细切法和渐变染色法最为典型。

一刀一刀,细细的麦秆丝变成猫的毛发,变成蝴蝶的翅翼,变成兰花的花瓣。

匠人的巧思不止于此,细节之处,皆是用心。

(来源:汕头草根播报)

新闻推荐

潮州市将开展迎新年“创文创卫”专项整治行动 营造良好城市环境 提高全民文明素养

本报讯(记者郑健)记者从昨天下午召开的市“双创”工作会议上获悉,为营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从现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