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诗化”教学模式探究

潮州日报 2019-07-24 12:18

摘要:诗化语文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路,更是一种教学风格。其思维特质是语文学科面向素质教育改革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诗化的语文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感染课堂,打造出这样一种美的、诗化了的语文课堂。诗化的语文课堂,要做到教者心中有情,听者为之动情,才能由“诗”而生意、由“情”而达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化教学模式

“诗”在中国文化中无疑是一枝奇葩,由于诗的出现,人类才仿佛在玄深的哲学和繁芜的世间万象之间找到了一种既可悦目又可赏心的表达方式。它使抽象变得具体,使晦涩变得生动,深刻和愉悦不再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矛盾体,而是一种和谐的统一。语文,本质特征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落实语文作为人文性学科的特点,“诗化”课堂无疑是一种极具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探究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国语言文化的语文学科来说,诗化教学思维的特质是小学语文学科面向素质教育改革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在这种美育的过程中,运用诗化教学思维的形象性和深刻性,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即可对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促进他们的智力和审美能力的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诗化”语文概念和特点的个性解读

笔者认为,所谓的“诗化”并非单单指诗歌教学,当然,也包括诗歌的课堂教学,而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要有“诗”的魅力和韵味。教师通过课堂语言的引导,使得学生与他们所阅读的作品之间产生一种“诗”的美感关系,“诗化”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引导学生与作品发生这种连锁关系,这样一来,语文教育中的情境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以情境为引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化”的意境,也是属于诗化语文的范畴。

其次,并不是所有文体都可以使用“诗化”的教学手段。从小学语文教育来看,语文所承担的不单单是一种文学教育,而“诗化语文”更多的涉及到一种语文的文学性、人文性教育,所以,从整体来看,并不是说所有的文体都可以采用“诗化”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诗化”技巧的运用应该是有的放矢地选择作品,而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方法。

再之,应该明白一点的是,“诗化语文”是一种相对理想的语文教学模式,既然是一种理想的追求,那么,笔者认为,是否采用这种方法不必太过于受学生能力的约束,学生的基础如何,在理想面前,一视同仁,大家都是在理想追求的起跑线上,所以,教师大可放开心态,大胆演绎。在课堂互动上,美的传达需要一种形式的演艺,“诗化语文”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语文的美,用语言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所以,“诗化语文”应该注意语言的引导性和传达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诗化”教育存在的现状问题

1、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理解、落实不到位。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四大理念,而在实际贯彻落实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标理念贯彻在口头上,应试教育落实在行动中”的背离现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实不到位。语文诗歌教学侧重落实“诵读、情感、体验、想象”,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课程性质”中强调,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实际教学中,诸如“情感、想象”以及其他课程目标“感受语言的优美”“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些“人文性”的目标往往被淡化甚至忽略,而侧重“实践性”的“体验”也被教师的“讲解”所代替,很少采用游戏、图画、音乐熏陶这类体现“实践性”的活动来引领学生体验,而教师更重视能体现“工具性”的识字写字教学、段落大意的概括等。

2、教学过程形式化。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透露出形式化的倾向,甚至是简单粗暴地为了形式而形式,没有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教学的方法单一,不注重方法的改革,不讲究上课环节,就是老三套:讲字词、解句意、概思想,这个程序成了不少老师的终极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串讲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释,串讲文意,最后让学生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如此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语文美感的教学目标落实,更枉谈有情感、有温度的“诗化”教学了。

3、轻视诵读体验。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诵读更推崇备至,他认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读”也是学生的四种基本能力之一,而且课标对“诵读”有着明确的要求,并贯穿于小学三个学段。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读懂诗歌、把握内涵、体味情感的重要方法。但是,在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分析内容、讲解表现手法等,很少留给学生诵读的机会和时间,学生诵读的兴趣越来越小,读书的兴趣也越来越小,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诗歌学习渐渐失去了诵读这一主阵地,“诗化”在语文课堂渐渐也失去了其独有的魅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诗化”教学方法探究

1、明确目标,以“任务驱动”为动力,强化“诗化”教学的有效性。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令,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等途径,进行学习资源的搜集、开发和共享、应用。真实的任务指标、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学习成效的有效检测,是构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要素。在实施“诗化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原理,让学生亲近课堂,理解课文,掌握技法,熟读成诵,接受熏陶,进而提起笔,学写作文。

2、课堂形象化,营造想象的课堂。“诗化语文”借助的教具不能太过直观化。在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形象能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趣,直观教育的优点,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诗化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直观教具,直观的东西太多,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也就必然萎缩,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也会大受影响。让学生在一种与原生态气息同步呼吸的状态中品味作品,从文本分析上去把握文章的节奏,以读者的心去感知作者的情。

3、用情打造“诗化”语文课堂。诗化的语文课堂,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要打造出这样一种唯美的、诗化了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着眼于一个“情”字,也就是要做到教者心中有情,听者为之动情,才能由“情”而生诗意,让澎湃的诗情促进语文课堂的诗化。当然,教师的所谓“情”的素质,并不是说语文教师非要是情感四溢的“情”人,而是说教师上课要投入。如果一位教师一走上讲台就充满激情,便已经为这堂课定下高昂的基调。此后,再能辅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神态、和谐的举止,就更能感染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调控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主动地融入课堂。换句话说,教师,要像一位高明的音乐指挥家,指引学生演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总之,“诗化”的语文课堂需要的教师应该是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教学策略,具有善于学习、研究、反思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做“诗情洋溢”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不断地开拓与探索。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堂“诗化”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完善、超越,才能时时闪露时代与文化的光芒。

湘桥区磷溪镇窑美小学丁有文

新闻推荐

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等可享受税收优惠 更多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迎来新利好

本报记者郑健通讯员邢慕煌卢芬“感谢税务部门带来的税收优惠大"礼包",我们又可以多招几名退役士兵进公司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