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走出去”搭建文明互鉴桥梁

佛山日报 2019-05-11 06:33

中斯联合考古队员在斯里兰卡北部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考古发掘。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家历史博物馆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上拍摄的文物。毗诃罗普尔遗址出土的造像。/中孟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柴焕波摄(来源:光明日报)在沙特阿拉伯塞林港遗址,中沙考古队员对现场发现的碑铭进行拓制。文/综合新华社、中国文物报、经济日报图/新华社(除署名外)联合考古队员在沙特塞林港遗址水下作业。中埃卢克索孟图神庙联合考古项目所在地。

绵长的人类文明史,给全世界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面对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中外合作考古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月22日,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援外文物合作保护和涉外联合考古,与6国开展了8个援外文物合作项目,与12国开展了15个联合考古项目。

一起来了解中国考古人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作的部分有代表性的考古工作。

考古成果写入孟国史

在新版《孟加拉国史》(第1卷)中,有一章节介绍历史古都毗诃罗普尔,其中部分内容吸纳了中孟联合考古毗诃罗普尔遗址群的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孟加拉国文献记载,从公元10世纪初到13世纪中期,毗诃罗普尔(现为孟什甘杰县)是旃陀罗王朝、跋摩王朝和犀那王朝的“三朝古都”,也是当时南亚的佛教中心。而早在公元7世纪,中国高僧玄奘就曾来过毗诃罗普尔并留下记载。

孟加拉国2010年就开始了毗诃罗普尔遗址群发掘工作,但受限于当地资金和技术,发掘一直未有大的进展。鉴于毗诃罗普尔与阿底峡以及中孟文明交流的渊源,应孟方之邀,从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团队6次赴孟,与孟加拉国奥伊蒂亚·翁内斯万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对毗诃罗普尔古城的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4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考古成果。

随着毗诃罗普尔遗址在中孟考古人员的努力下逐渐清晰,在藏传佛教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孟加拉国高僧阿底峡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阿底峡1000多年前出生于毗诃罗普尔。1042年,阿底峡应邀到西藏传播佛学,从事传教、著述、译经活动。1054年,阿底峡在西藏圆寂。1978年,阿底峡的部分遗骨被迎奉回孟加拉国,现存放于首都达卡的法王寺内。

重现西域丝路容貌

中亚地区是陆上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考古机构和中亚各国通力合作,对该地区古代遗址进行调查发掘,有助于更加全面揭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面貌。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中亚东北部地区古代及中世纪早期时代东方文化交流考古研究”合作研究项目,对以费尔干纳盆地为中心的中亚东北部地区的古代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重点是对安集延州的明铁佩遗址进行系统发掘。丰富的考古资料表明,明铁佩古城是公元前后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将使得国际中亚考古学界重新认识明铁佩遗址,重新定位明铁佩古城在费尔干纳盆地和古代中亚历史上的地位。

“北巴克特里亚月氏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第一阶段)”是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合作项目。2018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塔吉克斯坦历史、考古、民族研究所考古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贝希肯特谷地进行深入的调查与发掘。贝希肯特谷地位于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到贵霜时期文化的核心区域,对于研究月氏前后时期文化、深入了解贵霜时期遗存、填补该地区乃至整个贝巴克特里亚地区研究空白均具有重要意义。

再现海丝古港繁华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以外古代世界又一大商贸和文化交往之路,留下了众多古代港口遗址。近年来,中国和海丝沿线国家合作对这些港口进行考古发掘,昔日海丝古港的繁华逐渐在考古人手中再现。

201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调查与发掘。通过考古发掘,可推断塞林港遗址的繁盛时期大致在公元9至13世纪。出土的青铜砝码,是海洋贸易的重要见证。遗址出土了中国瓷器残片,包括宋元时期的莲瓣纹青白瓷与青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等,这是红海地区港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中国外销瓷。

2018年,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对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在贾夫纳地区阿莱皮蒂遗址的发掘中,中斯联合考古团队发现中国陶瓷残件600余片,时代多为北宋晚期。这些瓷器主要产自广东及福建地区,目前可辨识的器物以广州西村窑、潮州窑为大宗。不仅印证了近千年前繁盛的中斯商贸往来,对研究当时中国陶瓷在海外的贸易和流通也具有重要意义。

揭开草原丝路面纱

蒙古国是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中蒙合作在蒙古国境内进行考古发掘已经有15年,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科学院历史考古研究所合作,开展“巴彦洪戈尔省查干图鲁特河流域考古调查及发掘”项目,为了解该地区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查干图鲁特河流域的文化遗存数量密集、年代序列完整、考古学文化因素复杂多源,表明该地区自古以来一直是游牧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同时也是游牧民族沿杭爱山南麓往来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

文明古国文明互鉴

古埃及文明研究长期以来是世界考古的重心。古埃及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在东西方交相辉映。研究古埃及文明,对于理解古代中国文明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近年来,古埃及文明遗址开始出现了中国考古人的身影。

孟图神庙位于埃及卢克索卡尔纳克神庙区北部,占地约10公顷。该神庙始建于新王国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约公元前1391至前1355年,后由第三十王朝的法老在原有基础上修复扩建。

孟图神庙的考古发掘原来由法国东方考古研究所负责,止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40余年未开展工作。目前的发掘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埃及文物部两单位共同承担,首个合作期为5年。该遗址首个季度的清理及发掘工作已于2018年11月正式动工。

数读

40项

2016年以来,我国国内近30家各类机构开展中外合作考古项目40项。其中,赴国外开展的合作考古项目32项,外国考古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的合作考古项目8项。

24个

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的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2国开展了15个联合考古项目。

30余家

与3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基金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新闻推荐

古城正在变年轻

他们一进门,就带进一阵春天的气息,都是满面笑容,一身朝气。他们是谁?是我的老友,出身潮州府城,少小离家。分别是教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