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利平的真与诚李英群

潮州日报 2019-04-02 09:56

陆利平的故乡在饶平县中部,是一个只有千余人口的小山村。我还没去过,但我从他的书中知道那是有山有水,山不高,水也不长,弯弯的小路是村道,石墙黛瓦是住房。水上有小木桥,村道已铺成水泥路,住房不少已换成小洋楼。

他的故乡,有荔枝、杨梅,有番薯、多尼果,还有花生可榨油。呵呵,还有古榕、木棉花,有老牛、老猫,有草垛,有池塘,有古井,更有那袅袅的炊烟……

读到这里,你该笑了:这有什么呀,所有潮汕的乡村不都这样吗?不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吗?

是的,利平的故乡,没有巴黎铁塔,没有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没有山西应县的木塔,当然更没有悉尼歌剧院。但这是利平心中的宝!这些我再熟悉不过的潮汕乡村物件,他倾注了一个汉子的无限深情、温情,件件家珍,一一现于他的笔下。正如他在《感悟鹤岭山》中写道:这一个小山村的历史已经有五百多年了,虽然没有出过大富大贵,然而,正因为平凡,才显得是如此的和谐与温馨。

这也是我在这个阳春三月,专程到饶平浮山镇他的办公室去,向他索要他的新书《故乡情话》的唯一原因。

一个喜欢文字书写的人,你随便到国内外的名胜古迹去走一通,回来后,从古到今,古籍中的,今下眼中的,立马就能写上两三千字,但要你写脚下的土地,身边的熟人,往往写几百字都难。对此,我们的乡贤陈平原教授不止一次提过,他最近来潮州开讲,谈故乡,还特别感慨于在北京接待家乡的青年人,交谈中问及家乡,年轻人知之甚少。

当然,这首先是感情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修养,是灵魂的归属。

陆利平毫不迟疑地把新书命名为《故乡情话》,上文所举的风物,都是他书中的篇目,他对故乡这种“俗”物,一往情深。每当夜静更深之际,他把满腔深情注之笔端,倾泻于纸上。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在其《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有癖者有深情,癖即痴,对某种事物爱得入迷而成癖。我们的作家朋友陆利平,从读小学就有一个梦,希望自己的文字化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上,印成书册,供人欣赏。不论是上学,是种田,还是打工,抑或坐在办公室于一隅,客观条件如何变化,他痴心不改。在这个经济大潮汹涌,身边的百万千万亿万富翁成群涌现之时代,他都不为所动。他也外出打工,业绩也被认可,但他忘不了自己的故乡,那个较之于珠三角要落后得多的故乡,他回来了,回来当一名村干部,建设自己的家乡,希望自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业余之时,经营自己的文字,希望自己的文字累积得多些。

这可是个文学被边缘化的年代,是个稿费换不来烟卷款的年代,心有癖好的陆利平,怎么看待呢?他在《干杯,为2012》一文中,说曾与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人的一生百年之后,能留下一本书或一百万元,两者可以选择的话,你将会选择什么?结果选择后者的人占了上风。而陆利平则与小部分人选择了前者。选择后者的人没有错,毕竟“民以食为天”,选择前者的人似乎又是一种“痴”。

看来刚过知天命之年的这位作家朋友,早已把百年之后的事都准备好了。不过,这本《故乡情话》肯定不是他想留的那本书!

陆利平至今已出版了三部书,我读这些书,首先看到一个“诚”字。诚实诚恳,诚心诚意,至诚如神!他把心全掏出来献与读者,他说故乡的美好,句句真诚,不夸张,不卖弄,实实在在,平常朴素,是一位老朋友向你倾吐心声,你这时如果想起张岱的话,一定会在心中涌起一阵冲动,这位有癖好的老兄,可以与交也。

张岱这里还有一句话:“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疵者,毛病或缺点也。

那么,陆利平这位可以与交的朋友有什么“缺点”呢?我觉得恰恰是他为人的优点,在行文中成了缺点。他太热情了,太盛情了。尽管有不少像《又到荔枝挂红时》这样轻快流畅的美文,有那段与朋友到自家荔枝园去“哪颗最成熟诱人的就吃那颗”而“觉得自己比杨贵妃幸福”的华彩,令人读之也巴望能去果园一行。但书中偶有一些片段,行文显得有些拖沓,读之有时有迟滞不前的感觉,没有中国画那样重视留白,塞得太满。

但作者是那么无私无藏无保留,故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的珍贵,不甘割舍。她似一幅多姿多彩的风情画,对故乡的热爱,对乡亲的赞美,对风情的激赏,其感情之源是从作者心里涌出来的,那么澄澈,那么清新。这是他的真所在,诚是要确立在真的基础上的,只有“真”的真实存在,“诚”才显得弥足珍贵。

身在故乡写故乡,让故乡人读,这是需要勇气,更是应有自信的,因为来不得一点虚假,这是一位乡土作家的真诚,也是最最宝贵的情怀!

新闻推荐

潮州父子失散30年后终团圆 广东饶平汫州边防派出所帮助七旬老人寻回失散多年的次子

七旬老人丁秉昊与失散三十多年的次子丁丰(现名陈乐)重新团聚丁秉昊给饶平汫州边防派出所写的感谢信羊城晚报讯记者赵映光,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