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的高度成长的“温度”

潮州日报 2019-03-18 10:59

昨天上午,市高级实验学校105班、107班学雷锋行动小组成员开展绿色徒步行活动。同学们在班主任带领下,从学校出发,参观西湖涵碧楼,了解潮州七日红的历史;经过中山路,参观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最后来到滨江长廊,开始清理绿化带里的垃圾,并向市民分发传单,宣扬环保理念。一路走来,同学们不怕脏,不怕累,身体力行地宣传低碳、环保、节能等理念,受到市民的肯定?

在一些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是要举手的,而且需要获得教师允许才有资格“展示”。举手发言本无可厚非,但通过观察学生举手的状态,我们却能发现不一样的教育“温度”。

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走进教室的我选择坐在了教室第一排最左边的位置上。上课伊始,执教老师播放了一段《猫和老鼠》的视频,以消除师生对于公开课学习的紧张。任何一个学生,对于陌生教师来上一堂课外书导读课《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都会有一种兴奋和期待。就像我身边的这个学生,影像资料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自带配音和动作。

看完视频,老师问:“你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只老鼠?”

我身边的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老师叫了一圈的学生回答,竟然没发现我身边的学生,最后他终于被叫到了,起身回答……我意识到,这个位置常常是我们教育者容易忽视的地方,甚至成为“盲区”。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看封面、看目录。班上绝大多数学生把双手摆在胸前,端正地坐着听课。唯独我身边的学生除了举手的时候,平时都是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要么十指交叉,要么摸摸耳朵,一刻也不曾歇。好不容易,等到老师的问题:“看目录,你对哪一章节特别感兴趣?”我身边的孩子又来劲儿了,嘴里嘀咕着:“我最喜欢积木送来的好运气。”手举了好一会儿,老师却叫了几个学生回答后就继续进行教学了。我听到身边的孩子丧气地“嗷”了一声,从此刻起,这个孩子彻底开始咬手指了,偶有举手动作也只是象征性地伸一下手,后半节课干脆就不举手了……

这样的课堂情景过去了几天,我始终忘不了那个孩子举手的高度变化。同时,我也一直在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师常常自认为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可是学生有时还是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注。久而久之,学习者成了局外人。自然而然,我们所谓的后进生也就越来越多。

我也曾做过两周的教学实践,把班级中所谓的语文单元考试成绩最差的学生安排在最靠近教师的位置,也就是讲台旁边。两周后,我发现这两个后进生在语文课堂中听课的效率提高了,语文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还有一种现象,课堂中经常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并经常被肯定的学生语文成绩进步也很大。

由此可见,课堂中教师的关注和身体意向对于学生的学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上,教师所占据的讲台就是学习的中心点,教师视线和情感“投入”的位置就是“中心”位置,必然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从而让部分学生逐渐远离学习中心。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改变思想,改进课堂,不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都能创造奇迹,更要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开放的学习氛围,设置更多的“学习中心”,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被关注,找到存在感,享受成就感。

据《中国教师报》

新闻推荐

丁未潮州黄冈起义彪炳千秋 林文杰长篇历史小说《怒海惊雷》序

□王杏元爆发于1907年(丁未年)震撼中外的潮州黄冈丁未起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十次武装起义中的第三次,其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