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潮州黄冈起义彪炳千秋 林文杰长篇历史小说《怒海惊雷》序

汕头日报 2019-03-17 08:20

□ 王杏元

爆发于1907年(丁未年)震撼中外的潮州黄冈丁未起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十次武装起义中的第三次,其轰轰烈烈的场面,英勇悲壮的爱国情怀,鼓舞全国以后的历次反清运动,直至创建民国。

黄冈之役在中国民主革命史册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铭刻下鲜明的印记:丁未之役为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同盟会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行动;根据孙中山先生亲自绘图而制作的青天白日旗,也成为以后国民党的党旗,第一次在黄冈起义中启用,飘扬在黄冈城上;孙中山先生为了起义的军需费用,由南洋同盟会总机关印制的银票,第一次在黄冈之役发行;孙中山先生首次派遣成批留学生参加起义,开创工、农、商、学、兵团结反清,协同作战的先河;丁未之役,孙中山先生请萱野长知等日本友人相助,这是首次国际友人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国内革命战争;黄冈之役并非孤立的地方武装起义,是在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下,海内外志士联动的反清革命。华侨是这次起义的直接策划者与支持者,对起义倾注满腔热情,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印证了孙中山先生对是役定调“华侨是革命之母”的结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十次革命运动之惨烈,黄冈之役居第一位,是役革命党人阵亡 95人,尔后,被捕杀66人,负伤逃往海外后死亡176人,合计337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给予高度评价:“此次死难之同志皆隶同盟会之干部也。所然者,倘无诸烈士轰轰烈烈足丧满虏之胆之善因,焉有辛亥武昌之义师一举而鄂督瑞澂逃入军舰之美果也!”

由此可见,潮州黄冈丁未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彪炳千秋!黄冈之役三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然而,遗憾的是革命成功了,革命党人却惨遭杀害。其时,逃亡南洋的许雪秋、陈芸生、余既成、陈涌波等黄冈之役的领导人,回到潮汕,积极组织革命队伍,准备参加北伐再奔前程。但由于黄冈之役失败后,满清政府为断其革命根苗,大力宣扬黄冈之役为抢劫库银而烧毁衙门,杀朝廷命官之土匪作乱,在海内外造成负面影响。而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的 1912 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但由于各地军阀割据,武装力量最强者当属袁世凯,孙中山先生打算藉袁世凯之力统一中国建立共和,为了顾全大局,孙中山先生逊位于袁世凯,于 1912年4月1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不料袁世凯大权在握,竟拥兵自重,实现其皇帝梦,复辟帝制,于1915年12月12日称帝,国号洪宪,遭到举国上下的声讨,于1916年2月25日暴病身亡,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的一个短命皇帝。尔后,孙中山先生为了统一中国,忙于北伐,没有及时对黄冈之役的死难烈士做善后事宜,直至十多年后,才给予下令褒奖;三十多年后国民政府中央抚恤会才发给烈士家属少量的抚恤金,让满清政府的负面宣传先入为主。民国元年四月,原清总兵吴祥达摇身一变,成为广东都督陈炯明的部下,提兵进入潮汕,以整顿社会秩序之名义排除异己。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等黄冈起义领导人和一批革命党人,先后遭无辜惨杀。此外,民国元年被饶平知事宣布为丁未匪首的余燥、刘朝阳、余佛等一批革命党人也惨遭枪杀。就这样,斯役死难诸先烈之正义革命事迹竟湮没不闻,国人心里,几疑死者非革命之行动,而拟于盗匪之流。这不仅是对起义人士及其家人名声的伤害,也让黄冈人以至饶平人无辜背上“贼乡”和“贼县”的黑锅。

为了还原黄冈之役真实的政治意义,让黄冈起义者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潮汕大地,让潮汕人民在丁未起义的革命精神鼓舞下继往开来,我于十几年前专程前往饶平县政府,建议在召开“潮州黄冈丁未起义历史研讨会”的同时,组织文学爱好者撰写相关题材的长篇小说,得到相关党政领导人的赞同。然而,由于本人近年身体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敦促已出版了七本书的作家、民间文艺家林文杰文友担此重任。林文杰原是饶平黄冈人氏,其故居离协署大衙仅几百步之遥,且与陈涌波、余永兴等起义军将领故居为邻,笔录了昔年当地老前辈很多口述资料,积累了若干相关素材,值此八秩晋六高龄之年尚不负重托,终于写出《怒海惊雷——潮州黄冈丁未起义风云录》,其老有所为,热心地方文史的精神,值得赞许。

曲终雅奏慰平生!至此,我的心愿终于实现,甚感欣慰!是为序。

新闻推荐

潮州市首个人工智能创新班“落户”意溪中学 助力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教育

出席活动的专家、嘉宾到该校“创客少年宫”参观学生制作的航模作品。本报记者黄春生摄本报讯(记者丁玫)昨天,由韩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