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镇顶厝村:如诗如画如仙境 贫瘠土地写新篇
“无数次路过饶平县新塘镇,在我的印象中新塘镇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六月"误入"这片土地发现这里宛如饶平的香格里拉,从此它成了我魂牵梦绕、心生向往的地方,四个月后的周末,我再次来到这里。”
——这是一个摄影家对顶厝村的印象。
一个姓氏七座村
顶厝村地处新塘镇西南面,省道丰柏线横穿全村,交通便利,这里群山环抱,郁郁葱葱,古榕苍翠,山泉清澈,真个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全村总面积5.35平方公里,山地7170亩,耕地615亩,下辖有6个经济合作社、7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500户,总人口约2000人。7个自然村落分别于明、清由石壁乡林氏来开创的。虽分7村,却是同姓林,同修有族谱《平和龙头林氏族谱》,于1992年纂修,记载林氏世系源流。每年春分日,在林氏祖墓集体祭祖,外出林氏族人也回乡参加;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村民组织锣鼓队、舞龙队,抬关帝神像,走村串巷,举行“迎帝君”民俗活动。
神石传奇福德长
顶厝村盛产石头,勤劳肯干的先辈村民多具有高超的石头砌筑技术。文化公园内古石屋,为顶厝人创村时所建,距今数百年,外表虽有破损,但几经修复后仍屹立不倒。此外,村内还有许多石头砌筑的石路、池塘、石围墙等,形成独特的建筑风光。村内现存有一乡规民约石碑,竖立于福德庙前,距今二百余年,记载当时村内各项行为规范,虽历经岁月冲刷,字迹仍隐约可见。
“福德庙”三个字是本乡先贤进士爷林一铭所题写,原叫福德祠。林一铭原名林峥嵘。因得福德祠的“伯爷公”保佑,林峥嵘于嘉庆十八年(1813年)上京应试,一举得中进士。喜报传来,轰动四乡六里。林家杀猪宰羊,到福德祠答谢神明,并修造庙宇,题上牌匾。林峥嵘写得一手好字,除了顶厝村的福德庙、见峰居、秀峰居外,还有“待诏山石刻”及三饶塔山下的“绣岭清风”石刻等等。林峥嵘第一次得中进士,授福建平和知县,上任后,他细察县情民意,关心百姓疾苦,兴利除弊,深得人心。因被地方豪绅权贵嫉妒,设奸计诬告,被革去官职。罢官回归故里后,他虽心中不平,但不气馁,再度登山,上数里外的隆隐庵攻读,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改名一铭,再次赴考再中进士,轰动一时,授湖北东湖县知县,兼宜昌府通判事,后历任知州,在任期间,重文风,有政绩。林一铭学识渊博,两次得中进士,确属罕见,一直被乡人津津乐道,传诵至今。
福德庙口有一个黄色光滑的石头,形如蛤蟆,故名“蛤蟆石”,关于蛤蟆石和其主人,有着一个凄美的传说。
顶厝芝园与埔顶两村相接处有一户曾姓人家,曾家有一子名大力,人如其名,力大无穷。进士爷林一铭托梦曾大力:“为了乡里人丁兴旺,需到三公里外的将军陂把人丁宝石——蛤蟆石搬运回来置放于福德庙前。”曾大力得到指点,次日便来到将军陂,单人徒手将蛤蟆石抱回到福德庙前安放,从此,顶厝村人丁兴旺,于此福德庙香火旺盛。此后,还有更加神奇的,据说怀孕妇女每逢正月十五都到庙前摸蛤蟆石,喜欢女儿摸其肚,喜欢男孩摸其耳,百摸百准。可惜的是,曾大力为人心思单纯,且急公好义,远近闻名,但因时常仗义助人,为村中数名恶人所嫉恨谋害。村民感怀曾大力的英雄气概,便以井为墓,逢年过节自发到井口祭拜纪念他。时至今日,曾大力殒命之井早已无迹可寻,但其传说仍然流传至今。
蛤蟆石至今仍摆在福德庙旁,榕树脚下,时刻关注着顶厝的迅速变化,如今乡里人丁兴旺,生活富裕。
革命薪火代代传
顶厝村地处偏远山区,是革命老区,刺竹坑红军洞与牛头契根据地是比较出名的红色旅游景区。“福德庙”是红军与顶厝赤卫队的秘密联络处。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挺进潮汕。毛泽覃带着一支30余人的小分队直奔凤凰山,计划与在饶平茂芝的朱德队伍会合。10月2日夜,毛泽覃带着小分队,为避开国民党兵来到顶厝村林猪古家里,林猪古紧张有序地安排他们分散食宿,使伤病号得到及时包扎休养。10月6日夜,毛泽覃等连夜赶往茂芝与朱德队伍会合。
茂芝会议上,朱德做出决策,委派毛泽覃前往井冈山向毛泽东委员汇报情况,实现战略大转移。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停留的时间虽短,却播下了革命火种,鼓舞了工农奋起斗争的士气,潮汕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934年大革命时期,农运骨干林炳泰、林猪古到浮凤根据地发动群众加入农会,会员共有120多人。同年,建立起顶厝赤卫队,吸收中共党员,建立起顶厝党小组,袭击大地主,没收地主部分粮食以解决红军给养;配合红军,夜袭饶城西门,烧毁桥梁,切断敌人交通线。1935年9月,国民党军纠结凤凰地主民团围剿石壁乡及顶厝地下党组织联络站,农会主席林炳泰、赤卫队长林猪古被捕,遭酷刑毒打,被杀于饶城。1935年,红军张连长带领军队在饶城(今三饶)至石壁乡一带与国民党军周旋战斗,路经“石排山”下,被国民党军官击中大腿。顶厝赤卫队闻信,立即派出卫生员,迅速将张连长转移至“福德庙”避难疗伤。
扶贫扶出新桃源
顶厝村作为一个纯农的山区村,没有工业污染,绿水青山,是省定旅游重点帮扶村。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村里以“建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住农家宿、购农家品”为卖点,发展生态旅游。利用原埔顶自然村山凹天然的茶园、池塘、秀丽的风景,建设了森林公园和文化公园,公园内有1000多年的红榕树、白榕树,有300多年的石屋、石路等,是城里人周末来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投入资金299万元完成村庄易址,在省柏丰柏线两旁重建新房,46户159人全部完成搬迁。积极争取上级和在外乡贤的支持,共争取到资金580万元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解决494户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美丽的顶厝村像一幅山水画,村民们生活在如画的乡村里,感谢共产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由衷地为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点赞。
(市宣)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银璇清新的空气、高品质的水源、错落有致的茶园……走进饶平县顶厝村,群山环绕的村落在初春的阳光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