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香粥解春困

汕头日报 2019-03-04 08:17

□ 陈文修

春困者,春日精神倦怠也,是春季多发的一种生理反应。自古以来,对于春困多有描述,如“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春困葳蕤拥绣衾,恍随仙子别红尘。”等等。

造成春困的原因,主要是气温升高和湿气过重。一方面,换季之后,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身体各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使得大脑供氧不足,产生困意;另一方面,春季气候潮湿,让人产生困顿无力的感觉。

如何消除春困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日常饮食中进行调理。中医养生认为,“春气通肝”,而“肝主青色,青色入肝经”。所以春天要多吃绿色的蔬菜瓜果来养肝,使肝气畅通,顺应春日升发的阳气,才能心情顺畅,神清气爽。潮汕自古就有春食叶的传统习俗,对于提神消困有着重要作用。

一碗稀粥解“春困”

有一种四季咸宜、老少均合的潮汕糜,是粥的一类。古人把它称为食物中的“极品”,不论病人、健康人、老人、妇孺及成年人,均可一年四季常用,更是解“春困”的特品。古人认为大米“补脾胃、益肺气之谷”(《本草经疏论》)。自古以来,专门为米粥而写的“粥谱”、“粥记”、“粥经”不计其数,对之极为推崇,被誉为“代参汤”,穷人的参汤。如张耒的《粥记》中就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古人甚至在病人身体衰弱,或在发生热性病之后,各种食物尚在禁忌之列的时候,仍然推荐食粥,以保养胃气。如张仲景《伤寒论》中治感受风寒,服用桂枝汤时,还要病人服薄粥以保养胃气,抗御病邪哩。粥品已成为中国人饮食养生学中的上品,有百利而无一舍。宋代著名文人陆游的《食粥》诗可以为证: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潮人有食早糜的习惯,早在宋代时,潮州八贤之一的吴子野劝苏东坡食白粥以“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早糜可以是白糜,也可用香糜,如:芹菜糜、菊花糜、姜薯红枣糜、胡萝卜粥、菜头糜、百合莲子糜、黑芝麻糜,等等。这些养肝健脾的潮汕糜,都可根据家里现有的食材,或者喜欢哪一味提前备好料,方便制作。

一盅清汤增元神

炖汤相比简单的粥品相对讲究一些,特别是既要口感不错又要兼顾调养效果,在食材的搭配和烹调上确实更费些心思。结合眼下的气候特点,无妨试一试几道健脾的家常便菜:薏莲猪脚汤、金针豆腐瘦肉汤、萝卜鲫鱼汤等。其中:

薏莲猪脚汤

材料:薏苡仁30克、莲子30克,猪脚1只,红枣3枚,生姜3片。

做法:先将猪蹄洗净斩块用沸水稍焯,捞出洗净;红枣切开去核,然后连同洗净的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和白酒少许,用大火烰沸后改用小火炖约1.5小时后调味即可。有健脾益胃、利湿、壮腰膝,适于解春困乏力功效。

一杯春茶消“春困”

茶叶历来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之品,有“灵丹妙药”之效。中医学认为,春季万物复苏,多阴湿、风寒,人们可以多喝花草茶与水果茶。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草茶,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有助于发散冬天囤积在人体内的寒邪,又能提神醒脑,消除春困,从而促进机体顺应自然界欣欣向荣的气候环境,有利于提高人体机能效率。

如茉莉花茶,是用特种工艺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熏制而成,经过加工后,可以减弱喝绿茶时的涩感,其滋味鲜浓醇厚,更易上口。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饱含茉莉花的鲜灵芳香,还具有绿茶所没有的一些保健作用。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春日常饮此茶,可安定情绪、清肝明目、生津止渴。

在潮人看来,工功茶能助你克服食滞困倦与烦闷,解腻、消食、促消化,因为胃肠调整好了,自然可以恢复元气,起提神作用。工余时停下手中所有的奔忙,沏上一杯清茶,伸一个懒,做一次深呼,在淡淡的香茗里恬静、自然、尽展欢颜。心平气和,万物方静,舒展了,困了矣。

新闻推荐

浅谈运用微课促进幼儿创客活动的开展

新《纲要》指出: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微课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逐步进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具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