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给大湾区一个惊喜” 湾区建设者正加紧施工 虎门二桥有望提前通车

广州日报 2019-03-01 04:15

张东曾(左)每天都要到工地现场看一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政 摄

湾区建设者

开栏的话: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2月21日,纲要宣讲会在香港举行;2月27日,广东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会议;昨日,国新办聚焦大湾区,举行新闻发布会……一次次宣讲,一场场会议,犹如一声声战鼓,激励着湾区上下,向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蓝图已绘就,战鼓声正急。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湾区建设者》专栏,通过讲述各行各业湾区建设者的奋斗故事,向建设者致敬,为建设者加油。

人物档案

张东曾,64岁,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虎门二桥工程S4标项目副经理,18岁开始从事桥梁施工工作,是广东长大资深技术专家,被誉为“救火队长”,曾参与虎门大桥、黄埔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众多国内著名桥梁的建设施工。

人物心声

“我愿意弯下腰,让年轻人踩着我的肩膀上,希望我们的桥梁建得越来越好,让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越来越便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汪万里

这么多年建的桥,其实都是“改革桥”

清晨7时,很多人还在睡梦中,虎门二桥的工地上却早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作为虎门二桥工程S4标项目副经理,主管技术、生产的张东曾每天都要到桥面走一走,到工地现场看一看。

张东曾的老家是梅州大浦。1973年,还只有18岁的他,书都没读完就上了工地,成了一名造桥工人。工作3年后,张东曾觉得自己“算是进入了造桥领域,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那时起,他跟着如今已更名为广东长大的工程公司,转战潮州、惠州、肇庆、清远、佛山、珠海、湛江、东莞……这些年,几乎广东所有规模稍大的桥梁,都有他的身影。

可以说,张东曾的造桥之路是跟随着改革开放一步步走过来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对桥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建造的桥梁也越来越长,难度也越来越高。”张东曾说,他造过的桥,其实都是“改革桥”,都是“致富桥”。

“我愿意弯下腰,让年轻人踩着上”

在造桥领域钻研越久,张东曾越发觉得自己的文化知识不够用。直到1990年,他终于有机会到华南理工大学全脱产学习4年。

“别人是20岁不到去上大学,我是35岁才去上大学,学工程管理。”他笑着说,他算是个“老大学生”。等他毕业时,虎门大桥已开工两年,却因为虎门炮台文物保护卡住施工的“脖子”。公司把他派到虎门大桥工地,总指挥指着“生死存亡、背水一战”的标语给他下了命令,让他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张东曾是当年7月23日到达工地的,当年11月28日,138000方的山土被清走了,为虎门大桥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虎门大桥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建设、自己施工的"世界第一跨",那是给我们中国人争气的桥。”

在张东曾的带领下,一批批技术人员迅速成长,成为中国造桥领域的栋梁。“我愿意弯下腰,让年轻人踩着我的肩膀上,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老一辈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们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退而不休,建虎门二桥创多项世界纪录

2014年,张东曾来到了虎门二桥S4标。那时,距他退休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了。为缓解虎门大桥的压力,虎门二桥非常关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国家培养了我,企业培养了我,需要我的时候,我肯定不能撂挑子,肯定得上,不论我退不退休,我得善始善终啊!”

虎门二桥中的坭洲水道桥主跨1688米,是珠江上跨度最大的桥梁,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钢箱梁宽度49.7米,创下了世界纪录;虎门二桥的缆索主缆直径1米,坭洲水道桥锚碇基础面积相当于15个篮球场大,也都是世界之最。而这些,都是张东曾带着工人一起干出来的。

尤其是1米直径的主缆,站在桥上的时候,让人难以想象如此巨大的缆索是如何吊装上去的?张东曾说,“这个主缆实际上是由252根钢丝束组成,而每根钢丝束里又有100多根细小的钢丝。一开始我们把最小的钢丝用船拉到对岸,然后用卷扬机拉,先是细丝,然后细丝拖大丝,一次次的变大,最终组成了现在的主缆。”

如今,主缆外刷上了厚厚的防护漆,已看不出钢丝的模样了。张东曾说,大桥主缆是最容易遭到腐蚀的,所以保护措施必须做到位,大桥建成后要使用100年,所以,能一开始做到位的工作必须一次性做好。

“百姓受益,是我们造桥人最欣慰的事”

目前,虎门二桥工程进度已完成超过90%。昨天上午,记者跟随张东曾来到虎门二桥。工人们正在安装桥两边的护栏,桥面沥青已全部铺完。

此前,虎门二桥的通车时间预计在5月1日。张东曾说,目前施工人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正加紧赶工,争取早日让大桥通车。现场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内部时间表,能比5月1日提前20多天通车,“但这只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也不敢对外承诺,说出去了到时没做到就不好了。我们只争朝夕工作,给大湾区一个惊喜!”

张东曾已经64岁,早就过了该退休的年龄了。建完这座桥,他将正式退休,准备回家带带两岁的小孙子。“主要是我儿子不同意我继续干下去了,怕我年纪大了。我自己呢,倒是觉得可以再干几年。只要单位需要我,我随时可以接着干。即便退休了,有什么大桥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之类的,我还是得做。造了一辈子桥,说实话,让每一座桥都不留下遗憾,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看着桥两岸的百姓受益,经济发展了,是我们造桥人最欣慰的事。”

张东曾的妻子前几年退休后,就一直陪着他住在工地,照顾他的生活,夫妻俩每天傍晚都在大桥底下散步。“莲花山下造长虹西东贯广深,狮子洋口建大业春冬战珠江”,这副挂在项目部门口的对联是张东曾写的,一个“战”字,写尽了他的豪迈。

新闻推荐

潮州市部署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应付尽付

本报讯(记者曾晓纯)昨天上午,潮州市组织收看收听全国、全省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部署相关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