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精美的陶瓷产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本报记者带你一起体验
文/本报记者詹妙蓉
图/本报记者庄园
潮州是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陶瓷产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枫溪区作为“中国瓷都”的龙头,是目前国内外工艺瓷、卫生洁具重要生产基地,成为对外展示潮州陶瓷文化的重要窗口。29日,潮州日报社民生时评部的记者们深入基层,前往位于枫溪区的潮州市雅然陶瓷工艺制作有限公司,跟随工作人员体验陶瓷生产过程。
雅然陶瓷工艺制作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陶瓷设计、生产、销售,商贸及加工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产品远销欧美、非洲、中东等地。当天下午,记者们一走进该公司的陶瓷产品展示厅,映入眼帘的便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日用陶瓷,或精美华丽、独具异域风情,或清新雅致、融入国画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公司总经理徐先兰介绍,这些陶瓷产品均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展示销售,产品远销中东、北非等国家地区。她说:“外销瓷的设计和生产始终以海外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生活习惯等情况,自主创新设计不同的装饰图案。”随着海外市场的变化,该公司外销瓷的装饰艺术也呈现出不同风格而异彩纷呈。
一件美观又实用的生活用瓷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生产车间厂长章先生带领民生记者们体验了一番陶瓷制作过程。他说:“日用瓷生产工艺包括练泥、成型、修坯、施釉、烧制和包装等多道工序,花面釉彩主要有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等多种装饰方式。”
在生产车间,章先生为记者们演示半自动化陶瓷修坯工序。只见他一捋袖子,将盘子坯体覆放在辘轳车的转盘上,左手拇指戴着橡胶手套按压盘子;右手食指与中指间夹着磨砂纸,旋削坯体边缘,再拿起海绵拧干水分并擦拭,最后双手将坯体从转盘上轻轻托起,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几名记者跃跃欲试,轮番上场却无法将盘子固定在运行的转盘上,修坯体验均以失败告终。章先生一语道出操作要领:“这是一道技术要求高的工序,要依据转盘转速控制按压力度,否则坯体受离心力影响,容易飞出转盘,修边和擦拭的动作也要干净利落。凡事熟能生巧,一名熟悉操作的工人每天大概可以修4000个盘子坯体。”
施釉工序也不乏操作技巧。在章先生的带领下,记者们尝试施釉,这是坯体入窑烧制前的一道重要工序。一名记者手持形似剪刀的钳子夹住碗状坯体,将坯体浸入釉浆中片刻后取出,多次转动手腕使釉浆均匀地附着于坯体表面。章先生说:“一般普通工人每天可以施釉约2000个,要控制手腕转动的力度,操作过程要快、稳,否则瓷器烧制出来,釉面容易有纹路或气泡。”记者还留意到,生产车间循环播放着轻快的音乐,为每天重复着枯燥工序的工人们增添些许乐趣。
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们体验了滚压陶瓷坯、包装陶瓷成品等工序,还参观了长达68米的自动化陶瓷隧道窑。据介绍,陶瓷隧道窑是现代化的连续式烧成的热工设备,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可智能控制每一车陶瓷坯进出隧道窑的速度、烧制的时间及温度,具有产量大、效率高、燃料消耗低、节能环保等优势。
记者们对雅然陶瓷工艺制作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及企业文化,印象特别深刻,大家认为:“一家企业要发展,除了需要先进生产技术、市场调研基础,更需要自主创新和建立品牌。只有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韵味的产品,主动迎合市场需求,时刻保持创新活力,才能受到当地客户的欢迎。此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企业注重人才培养、关爱员工生活,也推动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他们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基层一线,体验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力争做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民生报道。
新闻推荐
护堤路堤头村下村道附近的围挡被涂了各式小广告。本报记者庄园摄本报讯(记者吴冰)“好好的施工围挡被涂鸦,犹如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