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 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对策

潮州日报 2018-11-03 11:04

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主流的背后,也存在着阴影。农村初中生由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家庭问题等各种条件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已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作为农村初级中学的班主任,结合自己在工作中了解的情况,谈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学习压力大

农村初中生从小便有家长“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推波助澜,整日忧心忡忡,心事重重,力求考上重点中学,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学习压力下,形成了学习的心理压力。

2、自卑孤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现阶段农村贫富差距大,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如人家,产生了自卑孤僻的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交往,心理压抑、行为孤僻,有时甚至有古怪异常的行为。

3、任性自私

有很大部分学生在家中完全以自我为中心,顶撞父母,不孝敬长辈,在学校里吃不得一点亏,从不礼让同学,未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4、贪图享乐

现在的农村生活好过了,一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长宠爱有加,不愿让孩子吃一点苦,使他们逐渐变得行为懒散,好逸恶劳,学习上怕苦、生活上讲究吃穿、抗挫能力差。

5、虚荣妒忌

部分学生没有正确分析学习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的原因,但无法正确对待比自己强的同学,对比自己强的同学、对被老师表扬的同学总是心存妒忌。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1、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不重视

在当前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及升学问题,强调以掌握文化知识为主。“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传统模式只重视后两方面,“传道”已被忽略。而农村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压力大,对新事物、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些矛盾容易带来心理健康问题。学校方面又不够充分重视,教师往往也不能正确认识,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的不当与缺失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有的家长思想观念陈旧,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其他的概不关心。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使孩子娇生惯养,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顽劣不驯。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生活环境失去了正常的管理

广大农村,不良的娱乐设施泛滥成灾,乡村低级演出、赌博活动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使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偏差,进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从当前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加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不能怠慢。学校应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把它作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从分析初中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针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把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配置专任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还可以在班会课、活动课、劳技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调节心理的技能技巧,提高应对挫折与挑战的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创设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农村学校虽然设备简陋、落后,但创设干净、卫生、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带学生良好的心理影响。墙壁上挂置名人名言、校纪校训,走廊设置各种宣传橱窗,这些都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里多栽种花草树木,学生身处其中,身边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会触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改革教育历年与教育方法,坚决摒弃那些“唯书”、“唯分”,压抑进取精神,窒息智慧的灌输、注入式教育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

3、把课堂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热爱学生,成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心理教育。在课堂中,结合所受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传道”寓于“授业”“解惑”之中,不失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

教师要改变过去用分数、是否听话等人为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错误做法,树立新的人才观,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抛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多跟学生交朋友,多给学生关心和理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而,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学校要抨弃单纯学校教育的思想,而要积极争取家长参加对孩子的教育活动。针对农村家长,教育意识薄若,方法欠缺,学校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请一些专家、教师到会为家长们上课。同时还可以开展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确保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国家的未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广深入,农村教育愈发得到重视,加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初中生优异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潮安区古巷镇孚中初级中学

苏楚银

新闻推荐

谈农村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内容摘要:农村存在着城市所没有的独特的信息资源。农村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淳朴的农村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