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黄耆湖平唱和诗

潮州日报 2018-10-16 11:17

西湖渔筏 程金燕 作

□倪学用

在广东潮州西湖山麓西湖滨放生石下,遗留宋代陈炜、黄耆湖平唱和诗石刻。石刻共一百二十六字,字径约6厘米,阴刻,直行正书。今多处字迹剥落漶漫。该诗载入清光绪卢蔚猷《海阳县志·卷三十·金石略一》、民国饶锷《西湖山志·卷十·杂志》等潮州方志。

陈炜(生卒年不详),字光仲,号退庵,福建路兴化军莆田县(县治在游洋,今属福建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人,宋代诗人。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卷三十一·职官表上》载:“庆元(1195——1201。误植,应为"宝祐",即1253——1258),陈炜知潮州(州治在凤城,今属广东潮州市湘桥区)军州事。”

黄耆(生卒年不详),字成甫,号松斋,福建路福州(州治在闽县,今属福建福州市鼓楼区)人,宋代诗人。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卷三十一·职官表上》载:“宝祐,福州人黄耆任潮州通判。”

西湖山:简称“湖山”。该山其阳有西湖,故名。又称“银山、葫芦山”。清乾隆周硕勋《潮州府志·卷十六·山川》载:“西湖山距县北(指海阳县县治北。其县治在凤城,今属广东潮州市湘桥区)一里许,旧名银山,山下为西湖,高约五十余丈(海拔65米),周围十里。”民国饶锷《西湖山志·卷十·杂志》载:“湖山怪石嶙峋,下临深濠,俯瞰西廓,古学宫遗址(指宋学旧址。潮州府学旧在西郊,元祐四年即1089迁西湖山之麓,有雁塔、芙蓉池)在焉。自宋迄明,骚人辟为游观之所。”

西湖:处潮州城西隅,故名。原名“鸭湖”,唐宋称“大湖”。唐代为放生池。宋代浚辟而湖。原与恶溪(又称“鳄溪”,即今韩江之意溪)相通,后经截断,遂成内湖,面积也日见缩小。

湖平:夏秋水涨恶溪,与西湖平如虹如带,故名。明唐伯元《醉经楼集·卷四·平湖记》载:“吾潮为郡,左江(指恶溪)右湖(指西湖),而凤凰山(即凤山)峙其北。当宋盛时,实应凤啸湖平之谶,湖与凤之为灵昭昭也。及于国朝(指明朝),人文虽朗,又稍不逮。湖在城西,仅容杯水,若无足为郡之重轻者。自泰和(这里指泰和县,今属江西泰和市)王公(这里指明广东按察司整饬惠潮兵巡道副使王一乾)持宪开府在潮,既政行人和岁登,每于公暇游憩焉。谋诸郡守徐侯(这里指明潮州知府徐一唯),核籍清界,捐资募工,拓之疏之,桥之堰之,汇其沵漫而泄其洋溢,出古石刻"平湖"二字(宋特奏官、太子中舍卢侗题于滨湖石上,“湖平”二字隶书,其下“卢侗书”三字正书)于湖山之下,自是郡人始知郡西有名湖,然犹疑公(指王公)寄兴云尔。未几,复市城南污泽二顷,辟为南湖。复浚西南之濠,深广倍旧,而东接于大江(指恶溪)。夏秋水涨江,与湖平如虹如带。冬春之际,江流稍下,独此西南湖常满,其余流足灌田数十万。而烟波之浩渺,城郭之雄丽,风气之含藏,回首凤山,人间天上。盖非郡人心思所及,亦非所敢望于公者。殆若或启之,而若或相之,即公亦不自知欤?公尝开双美堂于城北金山(又称“金城山”)绝顶,以收江湖之胜。而方舟日袅袅,湖上郡缙绅士常获从公,登临题咏盈卷。”

宝祐二年(1254)六月,陈炜以公余同监郡(监察郡县,这里指监察郡县之官)黄耆携家避暑于湖平之集,尽揽湖平胜境,从而唱和因记于潮州西湖山麓西湖滨放生石下。陈炜题咏诗《题湖平石壁》(七言律诗)一首。落款署“退庵老人莆田陈炜题”,诗末记“拙守(笨拙郡守,这里是陈炜谦称)以公余同监郡携家为湖平避暑之集,从而唱和因记于石。宝祐甲寅季夏”。诗云:

人心未必似湖平,

一水于人底样清

万怪虎蹲昂石壁,

千年鳄去屹金城。

朱幡影里绣屏好,

绿盖香中画舫行。

况是兰阶映村馆,

朅来此日共登瀛。

黄耆题咏诗《题湖平石壁次退庵韵》(七言律诗)一首。落款署“松斋三山(福州之别称)黄耆”。诗云:

山光湖水接天平,

扑鼻荷香气味清。

贤守泛舟临野渡,

蔀甿喧颂偏岩城。

插峰高阁同登赏,

出岸凉舆逐队行。

雁惊抽身羞老吏,

赖公提挈上蓬瀛。

(本文根据蔡起贤先生遗稿整理而成)

新闻推荐

细化责任 防蚊灭蚊 湘桥区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

本报讯眼下正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保障市民健康,提高市民防控意识,湘桥区多措并举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积极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