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香囊、芦兜粽……手作复刻端午文化 手工达人教你宅家过节乐悠悠

中山日报 2021-06-13 07:02

扫一扫看制作过程端午,是世界华人四大节日之一。端午时节,中国人习惯“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尽管,疫情阻碍了奔赴“诗与远方”的脚步,但在中山过节,依然其乐融融。日前,多位中山手工达人围绕端午元素,创作了多款趣味手工作品,借此传承民俗文化。

纸杯扎起小飞龙

中国人号称“龙的传人”。端午节的诞生,也与我们的祖先对龙神的崇拜密切相关。6月11日,在中山纪念图书馆的创意活动中,一堂“中国风趣味纸杯龙”的亲子手工课,指导爸爸妈妈带领孩子利用随手可得的纸杯与贴纸,做出一条“生动蜿蜒”的长龙,增进彼此之间对中国“龙”文化的感受。

■制作材料:6个纸杯,大头针,双面胶,雪糕棒,彩色卡片。

■制作步骤:

1.将纸杯顺着一个方向摆好,再用大头针将它们两两固定,使其头尾相连,可以灵活摆动的龙身便做好了;

2.选择杯子的底部作为龙头,在上面依次黏上龙角、龙须,安上大大的眼睛、鼻孔和嘴巴;

3.将龙的背鳍与鳞片一一装饰上龙身,最后在杯口内贴上长龙尾。

4.为让龙身更有腾飞之势,可用透明胶在龙身后贴上两个雪糕棒。

5.只需舞动手中的雪糕棒便可以驱动手中的龙“腾云驾雾”。

效仿古人做香囊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端午节也是古时的“卫生节”,香囊不仅是襟头点缀,还可避邪驱瘟。古人往往在香囊内填上艾草、雄黄、香药之类,再拴以五色丝线,既好看又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含有大量挥发油,具有抗菌、预防感冒、防蚊驱虫等作用。6月11日上午,中山纪念图书馆特意为中老年市民开展了一场“浓浓端午情、巧手做香包”活动。十余位老街坊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为自己和家人制作了安神香囊与驱蚊香囊。

■制作过程:了解不同药材的功效和搭配是关键,传统香包惯用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山萘、泽兰、艾味等,磨成粉后效果更佳。每款香囊的配料不同,取材也可多可少,通常香囊内的药材选择10克至20克左右,一些搭配性的材料取5克左右即可。一般15日后,香囊味道变淡,可更换其中的材料。

■常见香囊配方(仅供参考,孕妇和过敏患者不宜长期佩戴)

预防感冒:藿香、佩兰、高良姜、苍术、桂皮、丁香、辛夷、白芷等。

儿童香袋:艾叶、紫苏、桂枝、藿香、佩兰、冰片等。

驱赶蚊虫:丁香、薄荷、冰片;或者艾叶、石菖蒲、苍术。

提神醒脑:川芎、白芷、苍术、冰片等;或山柰、樟脑、丁香、薄荷等。

安神助眠:主料是薰衣草、合欢花、夜交藤,配料是柴胡、香附、石菖蒲、柏子仁、远志、白豆蔻、桂枝、白芍、丁香、冰片等。

车内摆放:藿香、佩兰、苍术、樟脑、艾叶、桂皮等。

“粽”有千百种,唯它最迷你

在中山,隆都芦兜粽已是驰名中外的“广东名小吃”,为复刻这一份家乡味道,手工达人诺诺特意前往沙溪荔苑餐厅,拜师学艺,了解它的制作过程,并用自己的陶泥手艺,将其逼真还原。

两个星期后,当我们再次来到她家时,但见油亮的“蛋黄”、精细的“糯米”、肥美的“肉块”,加上用料十足的“芦兜粽”,已经摆满一桌,惹得身边的狗狗也直流口水。

■制作步骤

1、肉:用肉色和透明色做出肌理,将其拉长切块。

2、蛋黄:将透明色与橙黄色混合,这样烤出来才有鸭蛋黄的半透明、油滋滋的感觉。后续涂上UV胶,照灯让其凝固。

3、红豆和糯米:米是白透明的米白色陶泥,红豆选红褐色陶泥。分别将其搓成细条状,再切粒。

4、粽叶:将土黄、棕绿、褐色、草绿等多种颜色加以叠加,但不能混均,使颜色成条状随机排列,形成叶子的纹理。

5、粽子:完整的粽子其实是用白泥做内胚。再用做好的粽叶按照芦兜粽的裹扎方式包起来。要呈现其牛角边,两头密封口呈十字状,用绳子将其交叉式捆扎。

6、切开的粽子:用之前做粽子材料的泥,按照芦兜粽“三蛋二肉”的间隔排列形式制作切面。

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 廖薇图/本报记者 文波 陈晨 陈慧

新闻推荐

中山市推出港澳老年人享受免费乘车优惠政策半年 为港澳长者发卡超2000张

去年12月10日起,中山市将港澳老年人纳入免费乘坐公交车优惠对象。6月10日,记者从市公交集团获悉,截至日前,中山已累计为6...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