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归零”再闯新天地

南方日报 2021-04-30 07:11

罗丽娟

“经济发展态势稳中向好、稳中向优,但稳中有变、稳中有忧。”于4月29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对中山一季度经济数据作出全面、客观分析。

尽管中山在第一季度取得了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76.9%、97.1%、79.6%等亮眼成绩,但会议也提出要“居安思危”,全市上下仍需乘势而上、加倍努力。

GDP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13.1%,逆转为+25.0%——以38.1个百分点的提升扭转趋势,不能否认中山这一仗打得漂亮。

在疫情考验下,中山挺过阵痛期,向外界证明:主动调结构、去泡沫的路子,走对了。

但能取得“爆发式”增长,与去年受疫情影响的低基数有关。客观看待一季度“成绩单”,中山仍要以“持久战”思维做好长期打硬仗苦仗的准备:

当前,中山高质量发展根基仍不稳、不实、不厚,远未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

痛点,往往也是改变的开始。

2020年4月30日,中山市统计局公布当年一季度中山市经济运行简况:GDP同比下降1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5.8%,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也就是说,自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跌入全省“垫底层”之后,中山在2020年一季度没能止住下滑趋势。

但从深层次看,中山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更多的是受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影响,从发展规律来说,不可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此同时,中山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也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尽管中山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也观察到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之下的几个趋势:

第一个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降。去年1—3月,中山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1.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9年初的70.8%持续下降到当时的51.5%。

第二个是,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增幅达57.1%。

第三个是,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等指标发生积极变化,市场主体数量、注册资本分别增长11%、12%。

这几个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年,并且呈上升态势,信号越来越明显,并在2021年第一季度呈现爆发式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0%,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6.9%,房地产开发投资两年平均下降13%。

坚持“制造强市”,这也是中山给未来打下的一个框架。

从-13.1%到+25%,看似突然,却也必然。

一方面,较低的基数必然带来增长空间;另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几项指标,也集中体现了中山近年来的发展战略。

一切皆有迹可循。梳理过去一年中山“突围战”的打法,我们发现有几个关键节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2020年1月19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在这场会议上,中山解决了发展“共识”问题:如何辩证看待瓶颈和潜力。

这次全会报告以力透纸背的笔力,直面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直面土地碎片之困、产业转型之困、交通瓶颈之困、队伍建设之困。

彼时,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在大会作报告时提出,必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眼前困难,用辩证的思维把握宏观形势,用全局的观点谋划未来发展”。

这是中山看待历史、当下和未来的一个起点。

第二个关键点是2020年3月5日召开的“奋战2020”工作动员大会。当时,正是全国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刻,内外考验多重叠加,这次会议所面临的考验更加严峻,所提出的任务更加艰巨。但从释放的信号来看,决心更加坚定:“中山发展进入止跌企稳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有任何退路!”

这是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山发出的第一次“重振虎威”号角,主要是明确决心问题:把开局当决战、起步当冲刺,以奋战就是决战、决战必须决胜的勇气,坚决打好打赢每一场硬仗大仗。

第三个关键点是2020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耐人寻味的是,中山市委、市政府选择这个日子来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是对1999年3月31日全市工业发展会议的回应,明确要“重拾当年的雄心、胆识、气魄、血性”,坚持制造业强市不动摇。

在这次会议上,中山明确了一个目标——打造大湾区西翼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也提出了一个方向——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振虎威的主战场。

清醒看待长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累积性问题交织叠加下的压力,同时作好“观大势、谋大事”的准备,这为去年全年工作奠定了基调。

这座城市,决心迎难而上。

行向最难处,方显真功夫。

围绕上述三大节点,中山做了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让外界看到了变化——从回归“制造强市”的口号开始,到“七大平台”的提出,一个围绕制造业、瞄准大平台、聚焦大基建的中山战法浮出水面。

2020年3月28日,中山以总投资额近550亿元、预计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招商成果,拉开当年的“3·28”交流会大幕。当天上午,中山举行了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共有31个重点项目集中动工。

到今年的“3·28”交流会,中山重点招商项目达到72个,重点攻坚方向更加明确,集中在六大类:科创性平台类、健康医药类、新一代信息技术类、现代服务业类、高端装备制造类、本土企业转型升级。

这既指明了中山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代表了该市建设“3+4”重大产业平台、重塑产业体系和城市能级的决心——

科创研发要素加快集聚、战略性产业平台加快布局、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释放、现代服务业品质加快升级。

项目是一个窗口,可以从中看到一座城市的工业图景。这两年来,中山的工业强市战略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对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对产业组织的全面优化、对产业发展载体的重塑。

中山产业结构问题,基本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传统优势产业怎么办,一个是新兴产业怎么立。回答好这两个问题,中山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就非常清晰了。

围绕第一个领域,中山提出大力实施“5321”工程,也就是力争到2024年形成1个5000亿元(智能家居)、1个3000亿元(电子信息)、1个2000亿元(装备制造)、1个1000亿元(健康医药)产业集群,目的就是推动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的成型、稳固。

围绕第二个领域,去年以来,中山针对产业组织体系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进一步加大对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总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力度等,形成比较完整的支持体系,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围绕第三个领域,中山则提出产业体系建设的全新思路:瞄准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根据规划,中山将谋划布局“3+4”重大产业平台,总规划研究面积78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四成左右。

这也是环深城市中,布局最大的产业平台。一篇关乎产业布局,关乎城市发展、关乎城市命运的文章,起笔了。

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主心骨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风雨无阻的力量。

一年以来,中山的经济指标实现大逆转,全市干事创业作风也实现大转变。

“就在上周,明阳集团到三角园实地考察看地,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就签约了。”这是明阳集团项目在三角镇的速度;

“从土地完成办证到动工建设,项目用时13天。”这是中山智隆新材料科技在板芙镇的速度;

“从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交易开始算起,到获得施工许可证仅用时145分钟。”这是火炬开发区创造的“拿地即动工”新纪录。

过去一年,中山项目落地跑出新速度,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个重点项目动工。

速度改写的背后是干部精气神的转变。

据统计,2020年中山提拔了在重大专项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超过110人,同时调整一批领导不力、班子不团结、工作不作为、群众不认可的“四不”干部。

比如,让干部在市直部门、镇街和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横向纵向轮岗交流,这是对干部“经历结构”的调整;

力争实现每个班子老、中、青干部相搭配,班子成员形成梯次,这是对干部“年龄结构”的优化;

建立专业干部池、优秀党外干部和女干部库,选拔金融机构干部到镇街挂职,这是对“能力结构”的完善。

有不少领导干部发现,在部门和镇街的工作微信群里,常常看到成员直至深夜还在研究工作。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疑难杂症”的破解速度快了。比如黄圃快线长达8年的拆迁“瓶颈”,在一个月之内得到破解;比如困扰5年之久的良朋里片区拆迁难题,也在1个月内得到解决。

亲商扶商重商氛围浓厚了。“店小二”队伍日渐壮大,京东、阿里巴巴等名企前来洽谈合作,完美、大洋电机等市内龙头企业纷纷表态立足中山、扎根中山。

发展的思路也变了。重大创新平台取得突破,光子科学中心和先进低温研究院明确落户,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

解放思想没有局外人,滚石上山没有旁观者。当领导干部敢担当、善作为,当企业家勇创新、敢闯路,当每个人都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提升,“重振虎威”才能找到最根本、最强大的内生动力。

事实证明,一年的奋战,是值得的;经验表明,一年的奋战,是远远不够的。

在高增速面前,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跟大湾区其他城市相比,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中山的总量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中山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对一季度经济数据的总结,提出了“三看”:

充满信心地看,“开门红”成色很足、势头强劲,这是经过一年努力,全市上下为中山挣来的城市“新脚本”,这是信心的胜利。

全面客观地看,中山经济指标存在“增速高,但总量不大”“速度快,但进步不快”等问题,“满堂红”仍需乘势而上、加倍努力。

清醒冷静地看,受全球经济环境、原材料上涨等外部因素影响,“全年红”仍有隐忧、存在变数。

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尽管增速自去年一季度以来以“狂飙突进”态势提升,但随着基数的增加,增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比如工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不到20%,跟大湾区其他工业强市相比仍有一定距离,10亿元以上项目也相对较少。

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增速不再是唯一标准,高位增速也不可能是常态。

如果说2020年中山解决的是“信心”问题,那么2021年要解决的是“决心”问题。

去年一季度GDP增速垫底之时,我们要客观地看到指标之下的深层次原因、大力度改革;今年一季度迎来“爆发式”增长之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增长之下的总量问题、动力结构、长远布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短跑选手”如何转向“长跑健将”,是中山下一步更重要的挑战。

跑得快,更要跑得远。

奋斗赋予时间意义。

过去一年,中山扛起“重振虎威”历史责任,其间经历了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发展的突破;面向未来,在产业重构、空间重塑、动力再造等领域,中山战法愈加沉稳。

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山一季度取得“开门红”,是向未来争得的一份信心。

推改革、补短板、破掣肘,仍是中山要面对的挑战;抢时间、拼质量、赢主动,仍是中山要强化的节奏。

正如赖泽华在中山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作报告时指出的,要把成绩留给昨天,把眼光投向远方。以“归零”心态重整行装,闯关夺隘勇向前。

对困难和挑战不陌生,才能对成功和胜利不陌生。

愿2021年春天里的这把火,继续烧旺中山攻坚突围的决心。

新闻推荐

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之中山市高速助力中山腾飞人才企业纷至沓来

明阳智能深耕海上风电行业数十年。位于古镇镇的星光联盟全球品牌灯饰中心吸引了大量买家。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