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化志愿者 当红色传承人 广东“优秀书香家庭”获得者郭丹玲持续6年推广公益亲子阅读,让中山历史文化和红色故事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王蔚然
■传播名人家书传承家风故事
在郭丹玲的讲解中,最常听见的就是杨殷烈士家风家书的故事。“于我个人来说,这些家书对我影响很大,感触很深,我也希望能在家书讲解中,让更多的家庭传承这优良的家风。”为此,郭丹玲邀请牛角初级中学的老师郑海波用朗诵方式,将杨殷写给女儿杨爱兰、儿子杨民皓的信录制成音频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带领更多读者一起聆听革命家书,传承优良家风。
此外,郭丹玲还多次组织“我爱我家”家书朗读活动,通过孙中山写给妹夫林喜智的家书、宋庆龄与孙秋绮(孙中山胞妹)儿子林镜、孙女林莲芳之间家书来往,讲述一个个感人的亲情故事。期间还会穿插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让学生明白“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并结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线上活动“书信往来中的亲情故事”,选出亲子家庭进行现场家书朗读。
“在一封封家书的互动朗读中,不仅加深了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了解,也拉近亲子间关系,更能促进家庭和谐,传承良好家风。”郭丹玲告诉记者,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当代人学会立足本职,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良好的家风,并一代代传下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郭丹玲说。
■讲述英雄事迹宣扬红色基因
在为青少年宣讲杨殷烈士事迹的时候,郭丹玲的讲解并不局限于介绍先烈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对党忠诚崇高革命精神,还会从实际出发,跟孩子们分析生命“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道理,让他们学会正确面对“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号召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休假时间,郭丹玲时常会到中山图书馆、各镇街图书馆、小学、幼儿园进行阅读推广活动,除了讲述经典绘本故事之外,还积极开展少年孙中山讲座。为了让故事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郭丹玲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少年孙中山情景剧的剧本,带着儿子周湘楠,自发组织志愿者小朋友编排少年孙中山话剧《石头仔》《反对缠足》《勤学好问》等,还用“三支竹”制作小人偶表演小情景剧少年孙中山的故事,让少年孙中山故事走进青少年、幼儿的心中。
郭丹玲还积极宣传香山文化及其他中山历史名人,她利用休假时间到郑观应故居为青少年讲解郑观应的故事,组织“走进雍陌村,了解郑观应”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郑观应的爱国精神。
■增手语专题让更多人了解党史
今年,郭丹玲又开始策划手语专题,邀请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赵莎莎,用手语介绍杨殷烈士的故事。“朋友时常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用手语进行讲解,这些其实都源于一次特别的接待。”
据郭丹玲介绍,很久之前她接待过一批华侨,他们里面有几位是聋哑人,虽然年纪很大,但还是不远千里从国外赶过来聆听孙中山的故事,“由于当时没有手语讲师,我又没有办法帮助他们,那时我就想着,要是有人能帮我打手语讲解,该多好啊!”
后来,郭丹玲偶然间发现身边的朋友赵莎莎正是专业的手语老师,正好可以借助机会一起合作,将中山红色文化故事宣扬出去。于是在第三十个全国助残日,郭丹玲和赵莎莎发布了一篇名为《点亮您的云世界—让文化无障碍传播》的推文,采用精心录制“手语导览”视频,带领大家云游孙中山故居。
“今年,我希望更多的人特别是特殊群体、特殊学校学生可以通过手语专题了解党史知识。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才能够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郭丹玲说。
新闻推荐
推进行政复议标准化建设 中山市一论文获首届“全国行政复议优秀论文奖”三等奖
本报讯(记者张房耿通讯员陈娟)司法部近日召开首届全国行政复议优秀文书暨优秀论文发布会,揭晓了全国行政复议优秀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