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猪红汤里的二次创业梦 沙溪餐饮从业者李杏檀从中深刻感受到营商环境的优化,并建议搭建平台提高中山“饮食文化”辨识度

中山日报 2021-04-12 09:17

李杏檀在厨房里为顾客制作猪红汤。凌晨4点的街道,寂静而空旷,一辆小车缓缓驶出沙朗肉联厂,穿过夜色疾驰而去。车尾箱内,三大桶新鲜的猪血还保留着些许余温。李杏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猪血运回店内加工成猪红食材,再将食材分配至3家店面中,确保老顾客能准时喝上一碗新鲜的猪红汤。

去年5月,在餐饮业集体“受挫”的大背景下,李杏檀结束了宵夜档的生意,迎难而上开了一家凤鸣猪红汤餐饮店,凭借出色的手艺和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菜品,广受市民欢迎,不到一年便连开3店。

文/图 本报记者 付陈陈

■一碗父亲的猪红汤 让他重拾创业梦想

“老板,来一碗猪红汤!”“老板,再来一碗猪油面!”4月7日中午,位于沙溪汉基花园附近的门店内,食客络绎不绝,每张餐台上几乎都能见到猪红汤和猪油面这几样招牌菜。店里的常客阿峰说,像这样具有本土特色的食店,在中山特别少见,虽然食材简单,但口感很好,很有儿时的味道。

李杏檀介绍,很多中山人爱吃猪红,但由于制作流程比较繁琐,也十分考验手艺,普通人很难做得出色。“我父亲特别擅长做这些,他以前是乡村厨师,经常煮些猪红汤猪红粥给我吃,那种味道一生难忘。”李杏檀说。

在开第一家猪红汤店前,李杏檀曾在沙溪经营了7年宵夜档,由于门槛低、同类化竞争日益加大,生意并不好做。但李杏檀并没有打算就此放弃餐饮业,当不少同行因为疫情的影响而陆续转行时,他依然在想尽办法重新出发。最后,他想到了父亲的猪红汤,决定开设第一家专卖店,并把这家店视为自己多年来从事餐饮业的一个新梦想以及新“挑战”。

经过父亲的指导以及无数次的尝试后,李杏檀掌握了制作猪红的秘诀。经过他调制的猪红,鲜嫩爽口、没有腥味,为了保证食材的水准,他坚持每天亲自到肉联厂买材料,亲自调制,一忙就是四五个小时。然而,单单一样猪红,还远不足以撑起一家餐饮店的运营,为此,李杏檀用了近半年的时间研发菜品,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列菜肴。

■推广饮食文化 塑造城市名片

主打本土特色、走差异化市场路线,李杏檀再次创业成功,连开3家分店。眼下,他正计划趁热打铁,再开一两家新店,让凤鸣猪红汤被更多的中山人熟知。同时,不断通过创新搭配,让这项传统的美食制作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经过二次创业,李杏檀明显感觉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以商事登记改革为例,不仅各项办证流程得到了简化,各个部门的服务效率也较过去有了质的飞跃。“再也不用跑断腿去开证明,连厨房的设计图都帮我们搞定,特别省心。”李杏檀说。

作为整个沙溪餐饮界的盛事,去年沙溪美食行业协会的成立,也让李杏檀感触颇深。协会成立后,像他一样的众多创业者就此挥别了“单打独斗”的时代,驶入抱团发展的“快车道”中。这次创业,他也从协会的同行身上学到了不少优秀的管理经验,听取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受益匪浅。

“近年来,政府部门也越来越有作为,如去年沙溪政府便与各大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提供数百亿的贷款给予个体工商户一定的经济扶持。”李杏檀表示,这些举措都有效地提升了创业者在中山发展的信心。

李杏檀坦言,如今的餐饮业是“要么出色,要么出局”,但他对自己有信心,对中山亦是如此。“如今,中山正在努力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和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我认为最首要的就是要凸显城市"文化名片"的辨识度,饮食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更应得到重视。”李杏檀希望,未来中山能搭建更多的平台来推介中山饮食文化,让更多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美食走向大湾区,走向全国。

新闻推荐

引入商业保险机制为企业增信 中山国寿财险助力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商报讯(记者范展颢)近日,由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指导,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中心支公司(下称“中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