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加码”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 发布“139”行动计划,城市“留人”亟待保障体系创新
3月29日,广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山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会在东区举行。此次省级产业大会集聚了全省21个地级市人社部门负责人、多个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联盟和近100家关联企业的企业家,释放了中山市推动产业升级的强烈信号。
多位专家表示,中山产业用工出现新趋势,为经济重振虎威带来机遇和挑战,整个人力资源业亟待探索服务新内容。
记者 范展颢
通讯员 李思宇
声音
为灵活用工和高端人才重构保障体系
当天,市人社局发布实施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139”行动计划,同时发布“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这是针对全市各产业出现用工新趋势而产生的快速反应。
“近年,如国内其他制造业城市一样,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山市都感受到企业用工态势的紧张。”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国家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指出,2010年起全国新增劳动力达到峰值,随后出现“拐点”逐年下降。以往,企业可以“挑人”的情况基本不复存在。
杨志明表示,个人就业意识转变、灵活就业群体规模扩大是另一个趋势。目前,新生代劳动者对快递外卖、“互联网+平台”服务、家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形态更感兴趣,孕育出新型用工关系,对人社劳动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人社部门要从"先发展后规范"转变为"边发展边规范",再逐步探索"以规范促发展"的适配模式。”杨志明告诉记者,“当下,职业伤害保险需要通过扩大规模,从而降低个人缴费负担;社险及医保应探索新型用工专设账户,重构相对僵化的保障体系;劳动强度和内容,通过大数据监控避免"过劳";劳动争议可探索"在线调解、快速调解"新服务。上述措施,旨在协助城市"留人"。”
广州开发区园区协会陈永品博士发出呼吁说:“针对高端人才提供的服务和保障,要有新理念,探索新思路。”他指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山市而言,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城市要从“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跃升。
措施
“139”行动计划支持城市“留人”
市人力资源协会会长曹登民同时指出,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一切凭实力说话”,中山的人力资源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相对不足,欠缺龙头企业。
为此,市人社局宣布即日起实施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城市各产业“留人”问题的“139”行动计划。其中,中山市将组织100名人社干部,分组直接联系3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导市场化机构精准服务900家重点企业。
此外,“139”行动计划还要求,建立全市人力资源数据监测机制,深挖省内外人力资源市场,增强与对口帮扶地区劳务协作机制,在省外设立劳务工作站,每年稳定组织输送务工者到中山就业。
市人社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139”行动计划是更细化、更深入的扶持举措,进一步细化了配套政策和服务举措,推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
中山市三合人才派遣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华表示,今年以来是其从业以来最忙碌的一年。中山经济重振虎威进程加快,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多,客户每天追着三合公司“要人”。
“只盯住市内的资源,很难维持下去。”黄海华告诉记者,“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正在加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全国营收规模去年达到近2万亿元。未来数年,中山正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技工群体将取代普工群体,成为本地企业争夺的资源。为此,建议中山的相关部门和人力资源企业联手打通中山市与市外地区的技工资源对接渠道,例如在中山建立见习基地、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吸引外地技工院校的生源最终流向中山,实现技工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闻推荐
从东部健康医药布局到西部传统制造升级 立起中山现代产业体系“四梁八柱”
截至2020年,中山医药产业已拥有“四上”企业761家,营收规模超过1000亿元。图为火炬开发区康方生物研发大楼。先进低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