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返乡大学生参加“雏鹰归巢”活动 在活动中重新认识家乡认识自己
据了解,这是火炬区大学生联谊会(简称“火炬大联”)在寒假期间举办的第7场、也是最后一场“雏鹰归巢”活动。累计330名区内返乡大学生参加活动。
文/本报记者 闫莹莹图/本报记者 文波
●在活动中增加友谊认识家乡
“春节后,我们策划了这个专属于年轻人的活动。希望通过多镇街返乡大学生的联谊活动,增加成员们之间的了解,增强团结合作意识和成员间的凝聚力。”火炬大联新一届会长,来自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大二学生罗焱介绍。
“数独这个游戏我经常玩。”说话间,一名身着蓝色马甲的少年便将一张数独纸席地铺开,运笔如飞,马上进入了运算状态。而他身边的同伴也一刻不停,同样俯身在地一同出谋划策。
“这一次活动是由我们新一届火炬大联的成员独立策划完成的。”活动现场,罗焱自豪地对记者表示,“参加火炬大联与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最大的不同是,在火炬大联有更多的自主性,主办活动的形式也更丰富多样,还能接触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大家各有所长,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目前就读于上海海洋大学小语种专业的张海瑶,因寒假期间参与区内青年演讲大赛而加入火炬大联,正就读大三的她自嘲考上大学后,越来越像条没有理想的咸鱼,却在这个寒假里因加入火炬大联重又找到了久违的激情:“我们在各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都有着很大的自主权,让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发光发亮的。”个性开朗的她还在活动中积极发挥演讲与主持特长,多次主持火炬大联活动,谈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她毫不犹豫地表示:“现在中山已经融入大湾区的发展中,今后考研我也有意转向教育学专业,希望能为湾区的发展出一份力。”
在天津师范大学就读心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洪静雅是名港澳生,此次回中山省亲时与朋友一起参加了几次火炬大联的活动,“这些活动让本来以为会很单调的寒假,变得好玩起来。”她表示,通过几次活动,让她重新认识了家乡,“这里生态环境更好,发展机遇也比想象的多。几次活动下来,让我更坚定了以后留在大湾区发展的想法。”
●推动本土大学生
交流和成长
“火炬区大学生寒假职业训练冬令营”“关爱空巢老人探访活动”“寒假优质见习岗位招聘”……自今年1月21日开始,共青团中山火炬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每一次活动后的推文中都会出现编辑谭艳的名字。“我是岭南师范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三在读的学生,2018年通过活动认识了这个团队和这一群热心志愿活动的小伙伴。”谭艳说。
这个寒假,谭艳更是自荐为微信小编,忠实地记录着寒假期间火炬大联的每一场活动。作为“老成员”,她对参加志愿活动有着很深的感情,“每次寒暑假回来参加"雏鹰归巢"的活动,我都能认识到多来自不同学校专业、不同职业身份的同道中人,是我最大的收获。而且我本人是比较内向的,通过参加活动的方式,也是逼迫着自己去与人交流沟通,向外迈步,不至于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罗焱也是一位火炬大联“老成员”,今年刚当选会长:“高三毕业那一年暑假我就参加了火炬大联的志愿活动,以后每年寒暑假都会积极参加火炬大联组织的各项活动。今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了寒假职业训练冬令营,不仅让我们培养了职场技能,还让我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全新认识。”他说,冬令营不仅安排了链接职场的公务礼仪、公务写作、创业策划、直播技术、商业比赛等等,还请了许多区内企业的负责人,与大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职场故事,“不仅帮我们拓宽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思路,也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家乡有这么多优秀企业。”
“"雏鹰归巢"计划是由市委组织部和团市委等部门联合提出的,区团工委将此列为今年的攻坚克难项目。”共青团火炬开发区委团干高泳欣表示,“雏鹰归巢”将成为区内推动大学生交流和成长的服务平台,增强认同感、归属感、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时,通过解决本土大学生的实习见习需求,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同时建立起本土人才库,健全本土人才梯队培养和激励机制。
新闻推荐
徐剑锋2月25日,在古镇镇的西部产业园灯都智造基地,11个重点工业项目集中动工。(2月26日《中山日报》)像这样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