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美食招牌” 强“网红体质” 饮食业人士建议以最接地气、最聚人气的中山美食为抓手,助推中山“两个建设”
中山2011年获评全国首个“中国粤菜名城”,孙中山先生也曾这样称道过自己的家乡,“天产地丰,地力至博”。中山800多年的历史,食材丰富、餐饮名人和精品菜式众多,品牌企业颇有建树等,但提起粤菜,广州、顺德却名气大过中山。如何擦亮中山粤菜名城招牌,增强中山“网红”体质,使之成为“十四五”带动中山大文旅产业发展的引擎之一?记者近日与中山市饮食业代表和相关从业人员共同进行了探讨。
■中山美食源远流长名厨名师辈出
郑耀荣,人称“郑猛”,是中山市烹饪协会会长,也是中山市三个中国注册烹饪大师之一,还是广东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山名菜石岐乳鸽、脆肉鲩传承人。提起中山饮食业的“威水史”,郑耀荣滔滔不绝,“要聚人气、旺中山,中山要重视擦亮美食招牌,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实力和底蕴。”
他介绍,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山地处咸淡水交界处,食材丰富,传统的中山菜有沙田菜、客家菜、隆都菜等流派,各地间不断交流融合,在粤菜基础上,吸收港澳、海外等烹饪技术,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名菜石岐乳鸽媲美北京烤鸭,还有东升脆肉鲩、钵仔禾虫、沙溪扣肉、小榄菊花宴、三乡濑粉等,中山美食拥有四五千款菜式、数十种烹饪方法、千余种点心。
“中山美食有自己的文化历史,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郑耀荣说,中山菜博采穗、港、澳烹饪技术之精华,中菜西做、西菜东做,成国内新派粤菜发祥地。中山更不缺名师,鲍鱼大王“杨贯一”、香港鱼翅大王袁兆英、澳门“点心状元”陈炽、鲍鱼王子麦广帆以及黄锐坤等,都是本土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厨。“我自己也常常受邀去其他城市做粤菜评委,说实话,我们中山的厨师在业内很受尊重,因为技术好、眼界宽、格局高。”
谈起这些“威水史”,郑耀荣眼里有光,但同时又十分惋惜,“近年来,中山饮食业的发展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与广州、顺德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该反思如何重新擦亮中山美食招牌、带旺中山文旅发展了。”
■重视社交媒体传播打造“网红”经济
中山美食不缺拥趸,甚至不少自媒体以中山美食为创作来源。
“吴系美食家”是一位工作和生活在中山的抖音达人,有1.8万名粉丝,自诩“吃货”,专门走街串巷拍摄撰写中山美食测评,曾在“大众点评”留下1800多篇点评。在他眼里,懂吃的人自然会来中山,这里街头巷尾,从大酒楼到大排档,隐藏着数不尽的美食,这成为他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
但从一位食客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中山美食过于分散,没有特别的记忆点,这点需要重新策划包装”。
同样,作为中山美食抖音大号“吃玩中山”的运营者,阮子杨介绍,他们运营2年来,已经采编播300多条与中山美食相关的短视频,粉丝已经过百万。“中山做美食内容的短视频团队很多,从内容到流量,我们都走在前面,这和我们美食资源多分不开。”他们拍摄的时候,还会顺带加入对中山景点、历史文化的介绍,美食+文旅的推介模式,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来打卡。
对于如何吸引年轻一代消费者来中山品美食、游中山,中山本土“网红”餐厅上上签创意餐饮的主理人冯嘉锐深有所感,“我们店深藏在沙溪一个村里,仍吸引了不少外地食客,他们多是因为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的推荐而来。当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荐,导航式、"点对点"式的消费行为会越来越多,中山的美食业要抓住新特点,拥抱互联网、新媒体,线下线上联动传播,助推中山打造网红城市。”
沙溪雀鸟轩海鲜酒楼的老板卢添发,大家叫他“发记”,去年沙溪镇美食文化协会成立,他成为了第一届理事会会长,“相比于顺德,中山名厨多,菜式创新不输顺德,缺的是一套组合拳,这个也是我们协会成立后要努力的方向,联合政府、企业以及媒介等,建设美食沙溪。”
■合力出击擦亮中山“粤菜名城”招牌
在郑耀荣看来,餐饮业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今后带动城市大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他建议打好一系列组合拳擦亮中山美食文化名片,并且政府、协会、企业、媒体等形成合力,既办大型的线下活动,比如高品质的美食文化节、名厨大赛等,也要打造一些公共配套的硬件,比如政府规划打造美食街区吸引游客,推动产学研联盟,打造中山厨师学院等。
除了线下活动,还要创新做好美食宣传,对接知名媒介、节目、渠道,各类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头条等,包装宣传一批“中山菜”“中山名厨”,让中山成为“网红”打卡地。同时深入挖掘美食与文化、旅游之间的内涵和联系,讲好中山美食故事,发展美食文旅大产业,让食客吃得好、留得住。本报记者 李玮玮 摄影 王云
新闻推荐
富日环保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引入“高精尖缺”人才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本报讯(记者陈家浩通讯员康雪涛)3月8日,记者从中山市民众镇宣传办获悉,富日环保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于日前正式揭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