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书法是后世创作和审美的源泉
■河西简牍
■敦煌简牍
简牍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尚书》云:“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即说明商汤的祖先(也就是生活于夏朝的商国始祖)就已经使用简牍典册了,直到纸张的问世和大量使用简牍才淡出于世直至消亡,她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特别是为灿烂的书法文化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并为汉文字演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自魏晋以来,简牍书法逐渐淡出,无论是古人书法作品或书论几乎是销声匿迹。直到清代末年和民国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简牍史料被逐渐发掘,方使今人有幸遇到了国之瑰宝。
无论是战国简还是秦汉简
都具有重要的书法学习价值
从当下书坛看,对简牍书法的理解、推广、运用、继承还很不够,特别是书法家远不如简牍理论家研究得深入。从艺术美学的角度看,可以说简牍书法的应用传承,可以解决书法审美历史的局限性和书法创作遇到的瓶颈。
要了解简牍书法,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简牍。
古人把超过一百字的长文写在简策上,不到百字短文写在木牍上。而大多数的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策、文章等都写在简策上。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分为:策、籍、簿、檄、榜、检、署、笺、札、椠等,可见古人的简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献内容。直至今日,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式等,依然承袭简牍的传统形式。
东汉时期的大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对“简牍”二字就有定论:“截竹为简,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断木为椠,拆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这段文字就把简牍说清楚了。
我们现在所说的简牍书法,其实包括两种书体的简牍书法,即:战国简牍与秦汉简牍两部分。两部分的书体不同,用笔方法与结字都不同,但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战国简牍有:楚、秦、晋、齐、燕、赵等,包括国力微小的中山国都有他们简牍文字。再细分的话,就楚简来说,可分:郭店、包山、望山等,还有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简牍不胜枚举;同样,在秦汉简牍中也有种类繁多的简牍书法,如:敦煌简、河间简、居延简、马王堆简、睡虎地简、银雀山简等。
秦汉简牍文字还包括书法史上称之为“古隶”的文字。八分前的隶书,是由战国简牍书法蜕变而来的,它是简牍书法的组成部分(如:天水放马滩简、敦煌简、居延简和西汉古隶的简文)。古隶字形与战国简牍篆书接近,是战国简牍文字向秦汉简牍文字的过渡文字,这种文字的笔法与篆书的笔法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因为是隶书的前身,所以它逐渐以“抽象笔画”取代“象形字”的结构,体现出“由繁到简”,“从表形到表意”的根本性发展。如敦煌马圈湾出土的习字觚、河西简牍中的汉代古隶等资料的字形和用笔皆如此。因此,无论是战国简还是秦汉简牍,都具有重要的书法学习价值。
简牍书法率真天成,奔放洒脱
在草书中都有良好的继承
简牍书法开启了用毛笔写字之先河,与后世各种书体文字有着密切联系,在现代文字的各种书体中都蕴含着简牍书法的影子。
首先是简牍书法为隶书的面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简牍文字书法中大部分古隶体是八分书的前身。古隶又是从金文演变而来,有篆书的用笔方法,但比篆书朴淳简率,并把平直笔画赋予了神采华美的装饰,其一波三折,婀娜多姿的身影体现了战国以后文字书法的寻美心境过程,为隶书的面世奠定基础。如:汉碑的《曹全》《史辰》《乙瑛》《礼器》等,能直接窥探到简牍书法的源头。
其次,草书的笔法及草法也受到简牍的深刻影响。简牍书法中的率真天成,奔放洒脱,那种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的用笔,在草书中都有良好的继承。如郭店楚简那种向下垂画、大弯笔;里耶秦简里的捺笔;敦煌简书中的竖画等,那放纵挥洒,有时会占领下个字或下数个字的空间,其纵情恣肆的面貌,章法的杂然隽美,在后世草书中便体现为“纵无列横无行”的洒脱变化。还要说明的是许多现代简化汉字就是传统的草书取法而来,在里耶秦简和敦煌简牍中随处可见,如“为、于、与、类、东、军……”等等。在楚简和秦汉简的笔意中我们还依稀看到多重横笔竖笔连写时出现的牵丝。另外,章草的笔法也借鉴了简牍书法。
行草书的笔法后世有很多取法简牍书法的,如米芾著名的《苕溪帖》就有与楚简的笔法很相似。
后世的楷书笔法在简牍书法中也可初见端倪。从敦煌简牍中随处可见楷书的用笔,如提按顿挫、转折、捺画。行笔中的调锋动作在简牍书法中就比较明确。在楚简、汉简中可以看到有的横画起笔处已经不作回锋状,而自然地由左上先右下斜向切入直接拖曳向左横出。同时笔画末端波势也逐渐收缩,这些都具有了后汉魏晋楷书的一些影子。
北宋时期大书法家米芾曾说:“河间简牍,乃法书之祖。”其实在米芾的时代只有少量的汉简可见,大批的战国简牍和秦汉简都是在近现代发掘的。足见米芾的识见之高。当代研究书法者是幸运之人,应倍加珍惜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
秦始皇统一六个诸侯国后,实行“书统文,车同轨”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焚书坑儒”使六国的书籍文化(文字书法也不例外)遭到了灭顶之灾,除了掩埋在地下坟墓之外,后人是难以见到战国(除秦国外)简牍书法的。因而,古今许多书论家常以甲骨、青铜、石鼓文字为正统。这些文字遗存虽多,但均非日常书写之常态。只有简牍书写墨迹,才真实反映了当时汉字书写的体貌笔法。
(摘选自金成志《简牍书法是后世创作和审美的源泉》)
新闻推荐
“喂,110吗?这里有人快递大批银行卡,你们要不要过来看看……”2020年4月26日,中山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群众举报,称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