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ECMO第一人”的三个极致追求 20年来,李斌飞带领团队从“死神”手里抢回900多人,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更是“一鸣惊人”,近日获评“南粤工匠”称号

中山日报 2021-02-09 06:48

“南粤工匠”李斌飞。本报记者 王云 摄利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病救人,被称为“和死神赛跑”。作为“中国ECMO第一人”的中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斌飞,带领团队应用该技术20多年,从“死神”手里成功抢回900多人。在去年抗击新冠病毒的“多战场”作战中,中山ECMO团队更是“一鸣惊人”。

2021年1月30日,凭借精湛技艺和一颗医者仁心,李斌飞荣获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总工会主办的寻找匠心之美——2020年“南粤工匠”称号。

本报记者 李玮玮 实习生 林彦燊

■极致追求1

为每位患者争取

最大活的希望

李斌飞劳模工作室位于中山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二楼,记者近日来到该工作室,见到“锦旗墙”从上到下,折叠悬挂着二十来面锦旗,各类奖牌、奖杯,挤挤挨挨堆在柜顶上。“这是其中一小部分。”李斌飞说。

2001年,李斌飞率先将ECMO技术引入国内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他介绍,ECMO是一种呼吸循环支持技术,其治疗的精髓在于“留人治病”,唯有留住生命,才能赢得时间,治疗原发疾病,对人体的原发动机进行检修。

“有了这项技术,医生的担子会更重。”李斌飞谈道,以往穷尽治疗手段,患者心肺停止呼吸和跳动,基本可宣判死亡,但有了这项技术,患者就有再活一次的希望。“当一项技术能救人的时候,就需要追求极致,给每位患者争取最大的希望。”他说,他们抢救过来的患者,有出生几天的,也有80多岁的。墙上每一面锦旗,背后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从一开始不行了,到最后我们把人好好带出来了,我们同家属一道经历了生死难关,这样的故事非常多。”

■极致追求2

用“绣花功夫”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去年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战役中,中山市人民医院全国率先整建制派出ECMO小分队赴一线抗疫,并通过ECMO救治实现了中山本土患者零死亡,这样的成绩在全国都少见,令中山ECMO团队“一战成名”。

“我们的小分队初到湖北荆州,当地情况十分不乐观,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人力及实施ECMO的专业能力都严重不足。”李斌飞说,全世界的经验来看,用ECMO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成功率较低,但我们 ECMO研究室副主任廖小卒的小分队到达湖北荆州后,立即遏制了当地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并取得了多例新冠肺炎患者撤机成功的成绩。

这样的跨省支援对中山ECMO团队来说并不少见,李斌飞表示,在抗疫中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是用20年的经验在做这些。”

“如果你在医院看到,有人在夺命狂奔,那肯定是我们的ECMO团队。”李斌飞说,所有的快,都忙而不乱。“我们抢救全程安静,队员之间配合默契。每一项操作都事先经过无数次演练,才保证应用到病患身上的技术是最快、最好的。”

新冠病毒复杂、诡异,每一位患者病情发展都不同,且恶化迅速,治疗难度极大,每一位都还需要24小时守护,需要团队仔细观察、护理,调整治疗方案,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言,这一过程就像绣花一样,需要极端精细的操作,“我们集合了多学科的专家,探索小组分类的办法,可以说,一个ECMO团队就是一个小型的MDT(多学科)团队,这也是此次我们取得好成绩的精髓所在。”

■极致追求3

不仅要救活还要患者活得更幸福

“我们追求极致和精品,不仅是把患者抢救回来,还尽最大努力确保没有后遗症,精精神神活着,重返社会健康活着,获得更幸福的生命体验。”

一些患者出院后,能吹萨克斯、能游泳,根本看不出以前是个病人,“这样的康复对自己、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获益巨大,这也是小康生活的应有之意。”这种极致追求的背后,是一颗医者仁心,不仅满足于治病救人,而是为病患的生命质量考量得再深一层、更多一些。

这样的追求背后是更加精益求精的治疗。“说实话,这就会越来越累、活越干越多,但当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起,这种担当就如影随形,既然卸不掉,就要更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一直往前奔,我想这也应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李斌飞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斌飞劳模工作室还积极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传帮带”作用,近年来团队中有1人获得“中国好人”称号,4人获得“省先进个人”称号;而ECMO团队也在去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获评“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同时,李斌飞劳模工作室取得多项技术创新,并通过开办培训班的方式,累计为全国培养输送ECMO技术人才200余人,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新闻推荐

留校西藏生欢乐过大年

薯片、糖果、鱼蛋、汤圆、千层糕任吃;跳绳、下棋、猜灯谜……2月8日上午,中山市实验中学安静的校园里响起欢声笑语,在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