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难万险浑不怕 赤子丹心铸忠魂 探寻革命烈士李华炤的光辉足迹,重温中山第一个中共组织的红色历史
统筹 本报记者 吴森林
采写 本报记者 张房耿 王欣琳 实习生 唐雯静
李华炤 简介
●1916年在香港做工。
●1924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为中山县农民协会执委和农民自卫军负责人。同年冬任中共中山县支部书记。
●1926年中共中山县委成立,任第一任书记并兼中山县农工学商协会负责人。
●1927年4月23日,发动和领导了中山“卖蔗埔”农民起义。同年8月27日在澳门主持中山县委会议,制定中山县秋收暴动计划和措施。
●1928年1月4日,会同番禺黎炎孟前往澳门向上级驻港澳机关请示汇报工作时,由于叛徒出卖,在澳门一茶楼被国民党密探劫持回中山。
●1938年1月12日,英勇就义。
回眸历史
1925年中山建立起第一个中共组织
在华照村内,李华炤烈士纪念亭矗立在公路边,周围掩映着郁郁葱葱的树木。1998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为纪念牺牲的中共中山县委首任书记李华炤烈士,拨款兴建纪念亭。后于2002年李华炤烈士诞辰100周年时,华照村在纪念亭内竖碑记载其生平事迹。至今,纪念亭及周围都整洁干净,纪念碑完好无损、字迹清晰。伫立碑前品读碑文,精炼的字句凝练着李华炤烈士永垂不朽的革命事迹与崇高精神。
李华炤,岐山李屋边人(今属中山市南朗镇华照村),1924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回到中山组织农民运动,为中山县农民协会执委和农民自卫军负责人。
1925年是大革命时期中山革命历程中意义非凡的一年,中共中山县支部委员会成立,李华炤任支部书记,这是中山建立的第一个中共组织。次年,中共中山县委成立,李华炤成为首任县委书记,随着中共中山组织的建立,中山的工农革命运动有了坚强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全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叛军土匪、地方恶势力等占领石岐,李华炤不仅亲自带兵平乱,会同增援队伍最终收复石岐,还按照黄埔军校模式培训“农民模范军”。如今,说起李华炤烈士的故事,前华照村党委副书记吴振添拿出几本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撰的关于中山红色故事的书籍,其中记录了李华炤烈士的事迹。“除了已有的书籍,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向村中老一辈打听李华炤等革命先烈的事迹,例如一位现居香港的老人家,年至耄耋却零星记得些当时的情形,我们打算把李华炤烈士的事迹补充得更完善,以便留存与纪念。”
在东区起湾道利来街小公园内,可以看到草坪上竖立了“卖蔗埔起义遗址纪念碑”,这是2013年4月于中山卖蔗埔起义86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山市委立碑于此,以志纪念。如今东区东文路以北一带是曾经卖蔗埔起义的发生地,2006年被核定为中山市首批革命遗址之一以及市委党史教育基地。
时间回到1927年,中共中山组织尝试武装夺取政权,李华炤等人发动和领导了卖蔗埔起义,这是中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枪杆子敢于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开端,虽然起义失败,但它为中共中山组织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1928年1月,在澳门请示汇报工作的李华炤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密探劫持回中山。面对国民党当局的严刑和利诱,他毫不妥协。在被押赴刑场途中,李华炤大义凛然,高唱国际歌,最终英勇就义,时年26岁。“新中国成立后,中山县人民政府把麻子、林溪、岐山村合并,命名华炤乡,以作纪念。中山升格为地级市后,经过村组改革合并,最终形成现在的华照村。”吴振添说。
放眼今日
烈士纪念亭将升级为红色教育基地
穿过历史云烟,而今展现在眼前的华照村安逸宁静,田园风光宜人。华照村土地面积11.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3860人,村委会辖下有5个村民小组,开创了“村组合作、互助发展”的路子,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村中以农业、物业出租等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村社保、医保覆盖面广,切实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走进岐山村金围路西,在一幢3层的小洋房里,记者探访了76岁的老村支书李帝斯,老人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华照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蜕变之路。1990年,李帝斯担任村支书时,村集体一年的收入仅有几千元。穷则思变,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生产队贷款了8万元,开办厂房,引进采石场,华照村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跃至近20万元。到1998年李帝斯卸任村支书时,集体经济的账上存款已经达到了110万余元。如今,靠着物业租金收益,华照村每年约有200万元收入,村民每股可分得1000余元。“我有4个儿子,我和老伴跟随大儿子、三儿子一起住在这栋房子里,孙女已大学毕业,孙子则应征入伍。现在,我们夫妇每月加起来有3400元老人金,生活十分惬意。”李老笑言。
漫步村中,平坦宽阔且干净的柏油马路与路边笔直葱郁的行道树交织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金灿灿的稻田绵延在道路两侧,波光粼粼的水塘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记者发现,许多村民家正在建设新房子,或者修葺旧屋,一幢幢焕然一新的民居透出村民日子的红红火火。“2019年,村里着手修整村中主道路,把原本较窄的水泥路提升为可轻松双向会车的柏油路,同时我们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清理了堆放在路边的垃圾杂物、剩余建材等,保持道路两侧干净舒适,大力提升村居环境。”吴振添说道。
近期,华照村完成两委换届工作。此次两委换届,华照村党委成员7人中有6人是本科学历,“80后”成了两委成员主力军。李桂玲2003年开始在华照村任办事员,2008年担任村两委干部。此次换届,她当选为华照村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和卫健工作。
李桂玲介绍,自1998年,李华炤烈士纪念亭建立以来,该纪念亭是华照村几代人的共同回忆,李华炤烈士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在村中广为传颂,不断激励着后人。“每年清明时节,村里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和市镇两级相关部门的人员组织前来悼念,缅怀革命先辈,并献花致敬。”
然而,由于李华炤烈士纪念亭的位置位于村里最为繁华的市场旁,每年举行清明祭奠活动时,过多的人流和车流会造成交通拥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瞻仰先烈,华照村拟将李华炤烈士纪念亭搬迁至岐山小组附近的烟墩山脚下,专门规划了约2亩地,并重新设计修建新的纪念亭和纪念碑,使之更具规模,更显肃穆。据了解,该工程预计2021年内完工,将打造成中山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基地。
展望未来
红色村居描绘田园文旅蓝图
从1994年在当时的横门镇十顷村任村支书,到2001年5个自然村合并成华照村时任村委副书记,吴振添已经在村里待了27个春秋。如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这位老书记也即将调往南朗镇政府,但他的心中其实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梦。
与吴振添交谈时,他拿出一本2020年12月印发的《华照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项目库》,厚厚的册子上,藏着一个红色乡村未来3年的规划蓝图。按照中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位于“文化旅游增长极”中的华照村,将岐山、林溪、麻东、麻西和十顷五个村民小组,通过41个项目,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打造田园文旅宜居示范村。
作为传统的岭南农业村庄,华照村有一片400余亩的稻田。“在现有的崭新宽阔的村道基础上,华照村将建设田园栈道和环山骑行道,并在现有的矿坑水库区打造潜水基地、攀岩、林间足球场、水上乐园和山林露营等户外项目,创建属于华照村的一张丰富而独特的文旅名片。”吴振添介绍说。
与此同时,华照村还将与崖口村的稻田音乐节错位发展,谋划打造稻田科普基地,完善稻田的基础设施,举办大型的稻田亲子运动会,建设水产养殖科普基地和农副产品科普展览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按照规划,我们打算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以水稻种植的历史发展为脉络,按照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前后及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三个阶段划分展览片区,”吴振添介绍,几个展览分区从牛耕时代到农具升级再到现代的无人机喷洒施肥等技术,全方位、全景式展现70余年来中国水稻种植和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变。
“今后,得益于中开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翠亨快线等,连接周边与华照村的交通路网将越来越完善,这有利于华照村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带动各方面的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吴振添信心满满地说,华照村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田园风光,相信华照村将来会大变样。新一任村两委班子将接续奋斗,为发展好、建设好华照村不懈努力,“新一任村两委班子将继续把红色基因融入村庄的发展血液之中,推动着昔日革命老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李桂玲坚定地表示。
记者手记
红色乡村绽放绿色发展梦
在华照村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是村两委干部高昂的干事创业热情。他们一再强调,华照村要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抓住中山积极融入大湾区,因地制宜打造田园文旅宜居示范。“红色基因”传承是不可忽视的渊源。
小桥流水人家,自然风光如画。华照村村居生活闲适美好,村民口中不仅提及个人生活水平在提高,还包括了村民社会福利、村居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红色文化滋养下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提升。
华照村通过深化“红色引领绿色”“特色引领绿色”的内涵,通过项目化规划建设,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已在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上迈开了大步。
新闻推荐
在“飓风2020”专项行动带动下,“平安中山”建设取得新成效 去年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6.64%
2月7日下午,市公安局举行中山市公安机关“飓风2020”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展示全年行动战果。本报记者缪晓剑摄本报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