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中山麻鸭”正探知市场的“春江水暖”
“中山麻鸭”是我国、广东省珍贵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分别被纳入国家和省的地方品种资源志。近年来,中山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以下简称推广中心)一直致力于“中山麻鸭”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提纯复壮。目前,“中山麻鸭”正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让“中山麻鸭”从保育、养殖、深加工再到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此来打造“中山麻鸭”知名度,使其像“石岐鸽”“清远麻鸡”一样被更多人熟知。
文/本报记者 付陈陈 黄廉捷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万华农场
尝试“鸭果共生”养殖模式
“中山麻鸭”供不应求
出壳仅7天、走路还不太利索、黄黑交接的绒毛煞是可爱……1月27日上午,位于港口镇大南生态农业旅游岛中心位置的万华农场内,一群“行走的毛球”正围聚在食槽前,争先恐后地进食。这是农场内迎来的第一批F6代麻鸭种苗,数量大约30只,是目前提纯级别最高的中山麻鸭品种。
2019年起,农场便成为推广中心的合作散养基地,通过技术合作的方式,进行小规模的麻鸭养殖。农场内种植着大片的火龙果,面积约150亩,纵横交错的水渠里,自然生长着各类小鱼虾和田螺,广阔的运动空间以及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中山麻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最高峰时农场内约有上百只鸭子。
“这种养殖是很划算的,我们基本没有买过饲料,鸭子们都自己觅食,过去一些火龙果的枝条、花、残果直接烂在地里,养了"中山麻鸭"后,这些都可以作为食物,鸭子所产生的粪便也可以当做小鱼小虾的食物或果树的肥料,一举多得。”农场负责人单万里介绍,目前农场已经基本形成“鸭果共生”的立体式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养殖出来的鸭子,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都较为理想。
据了解,由于运动量大、饮食绿色天然,以及品种本身的特点,在农场放养的“中山麻鸭”身体素质都非常好,不需要打任何药,食用更安全,口感也比普通的鸭子强很多,肉质弹牙、无膏无油,鸭肾更是普通鸭子的两倍大,非常受吃货们的欢迎。“现在市面上的普通鸭子售价在14-16元/公斤,而"中山麻鸭"则可卖到30元/公斤,劏好后可卖到50元/公斤。”单万里说,农场养的第一批鸭子基本上被农户们自己消化了,后来也有不少朋友慕名而来,每当有鸭子成熟都会被“秒杀”。有朋友听说这几天又新到了一批鸭苗,马上发信息来预定,他预计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还会继续。
对于“中山麻鸭”的养殖前景,单万里十分看好。虽然目前鸭苗的供应数量有限,加上农业部门对于散养畜禽的数量有严格的规定,农场只能小规模养殖,但他认为,农场所在大南生态农业旅游岛拥有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周边鱼塘、果场遍布,非常适宜“中山麻鸭”生长。今年,他打算将果园分成多个区域、分批次养殖,在总量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中山麻鸭”的供应时长。
华农公司
采用基地+农户形式提高种群数量 对标“清远麻鸡”打造全产业链
作为推广中心的主要合作对象,广东华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农公司)目前是除推广中心外,养殖“中山麻鸭”数量最多的基地。公司负责人卢锐洪介绍,为提高“中山麻鸭”的种群数量,大约半年前,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由中心提供鸭苗,公司则在位于南朗镇的农业基地进行养殖,按计划,第一年的养殖目标要达到5000只左右,但由于种苗供应问题,实际到手的只有数百只。
为了打开市场,公司经过半年的探索,制定出了两种销售形式,一是直接销售给市民,根据市场反馈来看,大家对“中山麻鸭”的认可度相当高,已经在小范围内掀起了追捧热潮。二是与食品加工企业合作拓宽销路,如与联合利华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待养殖规模扩大后,以深加工的形式销往各地,打通线上线下销路。
“过去我们也曾将中山脆肉鲩以深加工的形式推广到了北方地区,相信凭借这些经验,"中山麻鸭"也能很好地走向更多人的餐桌。”联合利华饮食策划顾问陈伟锋表示,公司经过前期的考察,十分认可“中山麻鸭”的口感和特色,现在双方已经签订了合作协议,正着手测试味型,尽量突显出“中山麻鸭”的特质。
像“清远麻鸡”那样建立从选育、保育、生产、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是卢锐洪的长远目标,在他看来,目前阻碍整条产业链发展的最大问题还是在选育和保育方面,毕竟种苗的数量上不去,销售做得再好也没用。
“眼下除了销售出去的鸭子,公司也留了一些母鸭和公鸭配种,一部分做成咸鸭蛋,一部分培育种苗。我们也和推广中心商讨过了分工问题,未来他们负责选种,我们则承担育种和孵苗的责任,以此来提升养殖数量。”卢锐洪说,除了利用公司分布在各地的农业种植基地进行养殖,他还打算培养10个大小不等的养殖基地,或采取与农户合作的方式,发放种苗进行养殖,再以高价进行回收。目前中山已经有一些大的养殖户有意向合作,遍布南朗、神湾、民众等地。他坚信,若“中山麻鸭”产业链正式成型,将成为帮助农户致富、带动农户增收的好路子。
推广中心
争取建立省级保种场 利用多渠道讲好麻鸭故事
“"中山麻鸭"是中山非常宝贵的畜禽资源,但遗憾的是,仍有许多土生土长的中山人,连"中山麻鸭"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推广中心畜牧兽医站负责人殷小姐介绍,目前“中山麻鸭”的选育、保育与推广工作都在同步进行。可喜的是,通过近段时间的推广,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农户开始主动申请领养“中山麻鸭”,数量大约为30多户,分布于三乡、南朗、民众、三角、黄圃、神湾、板芙等镇区,推广中心会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免费提供种苗给农户。
“这些都是小规模的生态放养,与园林、果场、菜地、水田结合,效果都不错。以万华农场为例,生态放养期间所得到的各类养殖经验和数据,都将作为推广中心技术改良的参考,待养殖60天后,我们也会挑选一些毛色最佳、体态最优良的鸭子回去进行提纯,进一步改良基因,对于保育、提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殷小姐说。
对于鸭苗供应紧张的问题,她也表示很无奈:“虽然"中山麻鸭"已经成功由F5代提纯至F6代,但由于F5代开始产蛋才2个月左右时间,按照"中山麻鸭"180天的生长周期,目前能供应的F6代种苗数量确实十分有限”。
为提高产量,除了卢锐洪提出的分工合作思路外,推广中心也在努力争取建立省级保种场,但选址问题一直未能解决。“目前我们的保育用地是两年一租的,使用很不稳定,对申请省级保种场影响很大。”殷小姐坦言,能否顺利建立省级保种场,对“中山麻鸭”项目的整体运行包括资金的投入、规模的扩大将起到重要作用,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此外,推广中心也正在着手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中山麻鸭保种及改良利用”合作项目,以更好地保护与提升“中山麻鸭”品种遗传资源,实现“中山麻鸭”遗传资源与活体保存的有机结合,并从基因监测入手,加快“中山麻鸭”的提纯进度。同时与该校探讨建立“中山麻鸭”的养殖标准,让整个养殖过程更加规范,保证麻鸭的品质。
“现在历史上留存下来的"中山麻鸭"资料非常稀少,我们并不确定目前所掌握的就是"中山麻鸭"最原始的信息,希望见过"中山麻鸭"的老前辈们能够多为我们提供一些纯种"中山麻鸭"的线索,例如图片等,帮助提纯工作进一步开展。”殷小姐介绍,推广中心也有意面向社会成立科普小组,发动寻找“中山麻鸭图片”的活动,掀起关注“中山麻鸭”的热潮。
在推广方面,推广中心以及华农公司也有计划与部分餐厅展开合作,让每个镇区至少有一家餐厅能吃到正宗的“中山麻鸭”。“我们与孙中山故居博物馆也达成了协议,他们会在农耕文化展示方面专门介绍"中山麻鸭"这一品种,凭借博物馆每年数百万的游客流量,相信可以让更多人知道"中山麻鸭"的故事。”对于未来,殷小姐表示很有信心,“当初"清远麻鸡"也是从几百只起家的,相信总有一天,"中山麻鸭"也能像它们的口号一样,骄傲地喊出来:不是所有麻鸭都叫"中山麻鸭"”。
新闻推荐
中山市首个智慧健康进社区项目启动 市民在“家门口”可享便利健康服务
本报讯(记者周映夏)1月27日上午,中山市首个“智慧健康进社区”项目在君华新城小区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打造创新的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