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街道挖掘侨乡特色资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创动能 旧址不旧,老侨房成了新景点

中山日报 2021-01-21 07:06

南区曹边乡立学校。本报记者 王云 摄本报讯(记者 陈伟祺)沐浴冬日阳光的温暖,在南区街道的沙涌历史文化街区触摸历史,游历文创小街;或在寮后村、曹边村边走边看侨房碉楼,品味中山侨乡百年传奇;又或是到北台村叹茶拍照……近年来,南区街道不断挖掘侨乡特色文化资源,让群众的休闲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最新公布的第二批103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里,沙涌村是其中之一。这里有宋朝遗迹,有民国往事,还有大量欧式风格建筑,古今中外文化在此发生了神奇的交汇。近日,记者在这里发现了新变化,越来越多本村年轻人“返乡”创业参与侨房活化,其中沙涌牌坊附近,一间新颖的咖啡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不久的将来,沉寂的侨房在修旧如旧前提下重新投入使用,成为新的休闲打卡之地。

沙涌村被评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有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16处,其传统建筑多运用“中西结合”和“外洋内中”的建筑手法,形成极具特色的融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华侨建筑景观。村内大量的原公共设施、工业遗址、老旧侨房等资源都被利用起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多样性要素保障。

沙涌村在改造中尤其注重资源融合和文化内涵发掘,通过串联宋帝遗迹牌坊、沙涌学校、马公纪念堂等特色历史建筑,升级活化侨房资源打造沙涌历史文创街区,吸引了不少文创工作室进驻。

依靠村内连片侨房资源实现活化保育计划,老侨房成为了新景点。在寮后村,民国时期的旧报馆旧貌换新颜,活化成为乡村自助图书馆。街道通过购置自助借还机、电子借阅机、自助检索机等自助设备,设置“听书墙”等举措实现图书馆服务升级提档,为群众提供更多便捷、智能的公共阅读服务和不同形式的公益服务。

同样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浓郁的曹边村,村内现留有曹边乡立学校、武侯殿、天后宫、水车馆、四大四小碉楼、状元牌匾、青砖大屋、石板街、龙井泉等历史文化遗产,雕梁绣户,画栋飞甍,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也成为了市民游历的热点。

在北台村凤鸣杨公祠附近,燕姐三层高的“燕荷居”已成为年轻人的打卡热点。这间由侨房改造保护和开发利用而成立的茶道工作室和花艺工作室,清丽典雅的中式插花点缀在房间的角落,四季花香让这座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尽可能修旧如旧的前提下,我们希望给予老侨房更多现代的实用功能,让城市留住记忆之余,通过开展项目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燕河居主人黄柳燕说,如今的燕河居已经是一个集学术交流、学习培训、户外拓展、文化体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场所,很多亲子家庭通过周末的亲子乐,在燕河居品尝茶道,学习花艺、茶艺,品味自然之美。

新闻推荐

中山一院再派四将驰援绥化

羊城晚报讯记者陈辉,通讯员彭福祥、潘曼琪报道:“无敌中山医,我们一定赢!”18日中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战队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