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富村民 乡村建设美家园 中山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中山日报 2021-01-06 07:09

横栏镇六沙村花木场,花农在整理鲜花。东升镇胜龙社区沥心村一脆肉鲩养殖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山市各部门、各镇街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全面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产业、资源要素集群成链,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去年以来,中山市横栏花木、东升脆肉鲩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圃腊味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全面稳步推进,三大农业产业项目全面提质升级。

产业发展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美丽乡村建设让家园美起来。为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中山市建立比学赶超机制,通过测评、排名、奖优罚差,调动镇街主观能动性,奋力提升乡村面貌。此外,在“厕所革命”收官之年,全市累计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厕181座,超额完成2020年中山十大民生实事,新建和改建农村公厕150座以上目标任务。

文/见习记者 陈雪琴

本报记者 吴森林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产业发展

稳步推进

三大农业项目建设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才能从量变产生质变。近年来,中山市以产业兴旺为抓手,大力推进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栏花木、东升脆肉鲩)和农业产业强镇(黄圃腊味)建设。

“一条脆肉鲩,富了一个村”,这是在东升镇本地人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作为“中国脆肉鲩之乡”的东升镇,每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近年来,该镇以胜龙村为核心,重点打造“一体两区两基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发展脆肉鲩总部经济,稳步推进东升脆肉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去年9月,2000万元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补助资金下拨至东升镇,专项用于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项目建设。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重点围绕脆肉鲩宣传推广、主题餐厅升级改造、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养殖流通物流体系建设、饲料生产及科研支撑等项目建设。同年11月,东升镇脆肉鲩美食文化节期间,该镇完成脆肉鲩及其制品签约订货量5016万斤,订购金额高达7.9亿元。

横栏花木基地,现有花木经营面积约3万亩,2600多个花木场涵盖1000多个花木品种,花木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横栏花木基地则先后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首个“无线农业园区”、“中山市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经过近40年的发展,该花木基地已由传统种植延伸至集品种孵化、交易展示于一体的大型花木产销中心。去年10月底,在省市镇共同推动下,横栏花木交易博览会升格为中国花木产业大会,大会前后该镇签约交易额达14亿元,是2019年的7倍,极大提升了花木品牌的影响力、经济贡献度和产业拉动力。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横栏镇已从品牌推广、建设种植示范园区、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制定产业园2020年和2021年项目库,实施六沙村西宁“产业+旅游”花卉种植示范园项目、三沙花木产业园区提升改造工程、中心农路一期工程等10个项目。目前,各项目均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东升镇、横栏镇一样,依托现有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黄圃镇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黄圃镇作为广式腊味发源地和中国腊味食品名镇,去年5月,该镇成功入围2020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目前,该镇正全面开展建设工作,包括新建冷库、引进高性能保温材料和高效制冷机组、腊味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升级改造,全面促使黄圃腊味企业提质增效。

人居环境

比学赶超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

产业发展富村民,乡村建设美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全民小康、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为提升村民的“主角”意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去年3月,中山市面向全市24个镇街,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学赶超评比机制”。

每月通过第三方机构实地测评打分,对排名靠前的镇街进行资金奖补,排名靠后镇街进行约谈,通过测评、排名、奖优罚差,调动镇街主观能动性。目前,中山市235个任务村居已全部接受过测评,实现测评100%全覆盖。据市委农办负责人透露,根据考评规则,目前已给予排名前15的镇街资金奖补近3000万元。

记者在大涌镇起凤环社区看到,该社区街道路面干净整洁,“三线”横平竖直,房前屋后也无杂物堆放,沿稻田的绿道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慢悠悠散着步,一片宁静与祥和。大涌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余启波介绍,去年的人居环境整治比学赶超考评成绩中,大涌镇开始时整体排名靠后。于是,他们就每月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议,让各村(社区)针对考评扣分细则,一项项对症下药。经过一系列整改,大涌镇人居环境显著提高,在8月份时排名全市第三。

据统计,自比学赶超评比开展以来,中山各镇街多措并举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发动党员干部、企业及群众14万人次,清理各类农村生活垃圾6.8万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2万吨,中山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各镇街也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垃圾屋、设置分类垃圾桶,确保垃圾收集点周边干净整洁,全面提升中山市乡村村容村貌。

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公共服务,是振兴乡村、聚拢人气的硬件要求。去年3月,首次人居环境测评中,横栏镇平均得分91.33,位列全市各镇街第一。以该镇宝裕村为例,其工作人员麦炳超介绍,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宝裕村全面摸清辖区内整治黑点,以“黑点”变“亮点”为原则,将绿化美化纳为重点,进行辖区内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翠绿草坪、彩绘旧轮胎、新铺就的石板路、换新装的“七彩围栏”,统一风格的庭院景观带,处处彰显着港口镇“四小园”的建设成就。去年以来,全市各镇街充分利用“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闲置土地,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风景线,全力推进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四小园”建设。港口镇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林镇国介绍,结合现有资源和清拆情况,港口镇在全面推进“四小园”建设的同时,还邀请了专业设计单位,因地制宜绘制美丽宜居村居项目建设清单,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厕所革命

超额完成

民生实事目标任务

厕所看似小事情,背后却藏着大民生。从2018年开始,中山全面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攻坚行动,在“厕所革命”收官之年,中山市更是将“新建和改建农村公厕150座以上”纳入2020年中山十大民生实事中。日前,记者从市委农办获悉,去年全市累计完成新建改建农村公厕181座,超额完成民生实事的目标任务,农村公厕的提档升级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新修建了公厕,里面干净整洁又没有异味,方便了许多。”港口镇下南村村民梁姨在采访中说,村中横河健身广场建成后,并未修建公厕,每次和家人吃完晚饭后出门散步,或者与朋友一起跳广场舞时,想在附近找个上厕所的地方都没有,也不好意思到周边村民家借厕所。下南村负责人苏照华表示,公厕建好之后,他们还聘请了专人保洁,如果碰上节假日或者双休日,他们还会加大清洁频率,为村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

与港口镇类似,去年火炬开发区建成的首座智能化样板公厕,除了常规配套设施之外,还具备自动送纸、自动播放音乐、智能除臭等功能。据介绍,该公厕24小时开放、分时段专人保洁,可以做到全天候无异味、地板干净、墙面和设备整洁。市委农办负责人表示,自2019年以来,中山市财政按照公厕实际造价50%的比例对农村公厕新建改建进行奖补,引导各镇区对农村公厕开展提档升级,并且要求各镇街按照《农村公厕维护管理标准》要求,做好公厕后续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公厕建好、管好、用好。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市委农办出台《中山市简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流程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简化市财政资金建设单项100万元以下的土建工程、50万元以下的货物采购及购买服务项目审批流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建设项目“慢繁多”的审批流程,有利于鼓励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带头人承接项目,实行村民自建,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林镇国坦言,自新政出台之后,农村小型建设项目可由镇村(社区)商议决策,对于30万元以下、技术要求不高的项目,有条件的村民也能自行承包建设,在推进乡村建设的同时,也能带动村民就业,真正为中山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新闻推荐

打好“开年第一仗”,奋战仍是关键!

本报评论员2021年的第一、第二个工作日,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到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调研重大产业平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