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举行体育课程改革现场交流暨杨建民教学40年经验分享活动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此举是为了推进中山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以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活动主要围绕市实验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和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建民40年教学经验分享展开。市实验小学校长徐铭侃,办公室副主任、体育骨干教师徐永岩,分享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和具体做法。历届参加广东省教师基本功比赛的中山代表队队员和市部分年轻骨干教师进行了广播操、队列队形和武术、球类、健美操等各运动项目的特长展示。
作为此次交流分享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杨建民和他的学员用四个课例诠释了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徐铭侃校长从爱岗敬业的“小杨”、潜心课堂的“大杨”、科研创新的“老杨”、甘为人梯的“杨老”等方面,深情讲述了杨建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心路历程。
市实验小学自2016年开展体育课程改革,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体育课程规划》课题研究为引领,整合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课时、师资条件,设计了“4+6”体育课程项目结构:把游泳、足球、篮球和羽毛球列为必修项目也是基础性课程,学生全员参与必修课程学习,学校配置专业教师、安排教学课时、明确质量标准、保障教学条件,完成“人人都要学、人人都要会,并要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目标;为了满足学生各种选择需求,进一步开阔视野,把攀岩、轮滑、射箭、击剑、体操、乒乓球列为选修项目,以社团的形式呈现,师生双向选择、聘用业余教练、开设兴趣社团、组建竞赛团队,学校完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保证项目开展质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校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学生从“4+6”中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的项目,逐步发展为技能特长,为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掌握1—2项运动技能做好基础条件准备。
据了解,通过四年的课程改革,该校体育工作的总体氛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健康第一、快乐成长”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课程结构渐具雏形,促进了管理的精细化,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课程改革成效直观反映为学生体质、体能水平的整体提升,连续两年体质测试成绩优良率达63%。
市实验小学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模式,还被艺术课程、德育课程跨学科借鉴,开辟了新的改革领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伟)中山市总部经济发展情况怎样?“信用中山”建设进行了哪些探索?12月25日上午,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赵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