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高质量全面小康“中山样本” 一论2020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中山隆重举行
本报评论员
今天,2020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子中山,全国专家学者、地方实践者、企业和媒体精英们,以中山经验为样本,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中山三乡的罗三妹山公园,半山腰上矗立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青铜塑像。1984年元月,邓小平在这里发出了“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36年后的今天,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选择在中山举办,并把罗三妹山作为全面小康及高质量发展示范点进行专项考察,回忆了当年诤言,昭示着盛世安康:在改革开放道路上越走越宽的中国,真真正正实现了小康社会发展宏伟蓝图。
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是中国唯一以“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集权威性、学术性、互动性和多元化于一体,高规格、大规模、资源丰富、影响广泛。作为国家级盛会的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缘何花落中山?
作为主办方的《小康》杂志副总编辑张凡认为,论坛落户中山,看中的是中山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形成精优的产业、精致的城市、精细的管理的有机统一,是高质量全面小康发展中的优势示范城市。
在全面小康高质量发展路上,从改革开放之初到成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一直以来领风气之先。
早在1976年,中山板芙镇的里溪村就提出推行“联产到劳”的改革,打破农业生产“大锅饭”大集体模式,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农业生产连年大丰收,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推进,里溪村的改革经验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改革学习样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不走回头路”名言给中山人吃下了继续改革开放的“定心丸”,敢闯敢干、先行先试的中山人,仅仅用了10年时间,就让工业产值纵身跃过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三大台阶,占全省1%土地面积、3%常住人口的中山,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同时,新锐企业家纷纷崭露头角,“威力威力,够威够力”广告语一度响彻全国,“十大舰队”扬帆远航、中山制造畅行天下,“小虎”中山威名远扬。
36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挥间,但对于1700多平方公里的中山大地,却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中山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及全面小康先行示范之地,骨子与基因里有着创新开拓进取的韧劲。数十年的高质量发展,成就了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中山也因此被列为首批国内36个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更是粤港澳大湾区首获国家气候标志的地级市。
在“2020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含副省级城市)”排名中,中山位列第20,五个小康分项指数均达到A+水平,具体指数为132.88,远高于前100名城市全面小康平均指数(119.47)。中山的高质量全面小康还体现在城乡发展均衡、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2019年中山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49:1,连续多年保持全省最小。此外,慈善万人行、醉龙舞、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崖口飘色等中山文化声名远播,博爱、包容的文化气质是中山人精神生活的象征。
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层面,中山的全面小康高质量成果,为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与使命。我们期待,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为总结全面小康建设样本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展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中山样本”,也为接下来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出谋划策,指明方向。
新闻推荐
15位记者“声”动人心 全省新闻战线第七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演讲人到中山巡讲
深圳广电集团记者栾少文在演讲。本报记者余兆宇摄本报讯(记者张倩)生动的讲述、动情的表达、感人的画面……12月24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