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舞蹈风暴》冠军胡沈员昨晚携现代舞作品《流浪》亮相中山 在艺术人生中恣意“流浪”

中山日报 2020-12-19 07:00

《流浪》诉说的也是舞者自己的故事。看不懂的就是现代舞?12月18日晚上,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年舞蹈艺术家胡沈员携手几位中国优秀青年舞者,联袂呈现其独立编创、主演的现代舞作品《流浪》,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在17日晚的“艺术之门”中,主演们率先开讲,帮助观众推开现代舞艺术欣赏的大门,共同探寻漫漫人生中“流浪”的意义。

以《流浪》复刻曾经的自己

现代舞作品《流浪》是胡沈员于2017年在“杨丽萍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支持下,独立编创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作品借用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舞蹈的语汇,以现代舞的表现方式,展现人在多种情绪下的身体形态,探寻当下自我个体的内心情感与思想。起初的作品版本追求极简的舞台风格,弱化剧情,放大舞者身体的律动形态,释放隐藏在身体里的生命力。后经不断改版,如今呈现的新版本不仅在舞蹈肢体上进行升级创作,运用更多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还强化了整个剧目的故事线条,更好地把观众代入舞蹈描绘的故事意境中。

《流浪》讲述的是舞者自己的故事。和其他从小学艺的孩子一样,在胡沈员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儿时离家的漂泊感和勤学苦练的挥汗如雨。

“曾有段时间,感觉自己每天在不同的城市、舞台和住所辗转忙碌,身体和意识仿佛都在流浪,也是在那时候,我特别想创作一部作品,用舞蹈讲述我们一直漂泊的行走 。”胡沈员直言,现代舞的风格比较冷静,而学生时期跳的民间舞则奔放狂热,自己想回归曾经的舞蹈感觉,融合民族与现代两种元素,复刻曾经的自己。

整个舞剧中,“流浪”概念贯穿始终,引人深思。对于“流浪”的定义和体会,胡沈员与几位参演的青年舞者各有见解。在胡沈员心中,“流浪”是在不断塌陷又重建的生活中,对自我、对当下的观察。人们循着不确定的生活轨迹一路前行,不断经历与成长。从最早版本加入演出的舞者钱敏感概,自己的生活经历也随《流浪》而改变,“我朝着不确定的方向继续往前迈进,心怀勇气与坚定。”舞者张引则谈到,2019年加入《流浪》剧组的时候自己也处于离开原属舞团的“流浪”阶段,成员间相互支持陪伴让这段“流浪”旅程充满温暖与力量。

古典与现代的自然融合

许多中山观众是因为2019年在湖南卫视播出的舞蹈竞技节目《舞蹈风暴》认识了胡沈员。当时,他以舞蹈《遇见》力压群雄、华丽夺冠,其成功的背后其实凝聚了他多年无声的付出。

多年的舞蹈训练、拥有国内国际丰富的舞台经历以及对舞蹈艺术的痴迷,不仅沉淀出胡沈员扎实的舞蹈功底、极致细腻的身体表现力,也为其编舞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使他保持敏感丰富的创作状态。

胡沈员能把中国民族音乐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的身体模式巧妙结合,碰撞出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体验,这既是艺术上的大胆突破,也与他的舞蹈经历息息相关。

“我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舞蹈训练,后来接触现代舞,两者都在我的身体里,成为一种身体密码,这种融合是自然而然结合而成的。”在编舞创作中,胡沈员没有太刻意追求融合,而是注重遵从内心、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作品代表一段经历,融入自己的体验、情感,会更朴实动人。”

他身上真实朴素的气质和以柔克刚的韧劲同样也保持在他的艺术理念中,其创作的舞蹈作品融合了空间感的舞蹈动线编排、富有想象力的形体组合以及在舞美装置艺术方面的创意。

观众互动

现代舞犹如

一道填空题

在与观众互动时,许多人对如何欣赏现代舞提出困惑。胡沈员解释,现代舞的核心是不停地改变、创造、推陈出新。欣赏现代舞宛如做填空题,需要观众自己串联关键词,“现代舞的审美具有"开放性",每个人审美风格、生活经历、视角态度都不同,对舞蹈各有体会和解读,只需发挥想象力、随着内心真诚地去感受即可。”

其他舞者也表示, 观众既不必拘泥于某个动作、某段舞蹈的准确含义,也不必带着“包袱”来欣赏。当某一段落引发情感共鸣,就是属于自己的令人难忘的“高光时刻”。

文/本报记者 王欣琳 廖薇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新闻推荐

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党支部与中山中行办公室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重温革命历史 缅怀先辈功绩

本报讯(记者陈伟波)12月18日,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党支部与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办公室党支部十余名党员,来到南朗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