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化资源发展全域旅游,营造美丽人居环境 中山南区打造主城区“景中之景”
今年,南区启动“十个美丽”建设工程,吹响城市升级新号角。“美丽河湖”志愿者积极参与整治行动,南区北溪河水环境大大改善。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南方日报记者何伟楠
日前,中山市南区街道召开全域旅游——北溪乡村游径研讨会,南区街道党政领导郭渊、朱勇、黄碧云出席会议。这不仅是针对北溪社区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召开的一场研讨会,更是南区街道部署2021年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重大信号。
古香山曾流传着“先有三涌,后有铁城”的说法,“铁城”是古香山县城的旧称,“三涌”中的沙涌、福涌都坐落在中山南区,香山立县发起人之一梁杞也是良都(南区古称)人,可见,南区不仅是香山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还是中山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策源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作为中山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南区深挖文化资源开展城市建设,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提升亮化美丽村庄带动乡村旅游,又在全域旅游中不断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在中山的核心城区营造美丽人居,打造出城市中心的“景中之景”。文化之魂,让城市的体魄更加灵动。
治水
管出昔日河涌美治出岐水风景线
在冬日艳阳的照耀下,马恒河上波光粼粼,红花绿草点缀岸边,周边的群众在河边漫步游玩。然而,就在两年前,这样的情形还是难以想象的,这里曾经河水黑臭、垃圾横流,让群众避之不及。
全长3.4公里的马恒河,起源于南区马岭村口,蜿蜒流经各村落和良田,最终汇入岐江河。对于河涌密布的南区来说,每一条河涌对于每一个村庄、每一位村民都有独特的意义。但村里的老人提起马恒河,却有些感慨。几十年前,清澈的河涌是孩童们夏日游泳的乐园,然而这些美好回忆,似乎已经远去。
上世纪末,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起步发展,马恒河边的生产生活景象繁忙了起来。工业区逐步建立,工厂的机器也开动了起来,超市、社区、汽车站随之多了起来。由于未能全面实现雨污分流,社区里的生活污水、工厂里的工业废水,统统流进了河涌里,河水渐渐没有了原来的清澈。至2018年底,马恒河水体黑臭,水质已经成为了劣Ⅴ类。
情况变化发生在2018年,马恒河水体整治提升工程施工正式启动。截污、清淤、管道检测与修复、绿化,今年6月,耗时2年多、耗资11258.9万元的水体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完成。马恒河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回归往日的风景。
河面点点波光,映着岸边的青山红花绿草,展示着新的生机。经过全面清理疏浚,涓涓细流也变得清澈见底,岸边翠绿的草坪衬托着笔直的水杉,显得更加别致。
突击治污固然重要,但是要让河涌水质得到“长治”,必须依靠科学治理和制度的持续运行。马恒河的变化,实际上是中山南区全面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
南区街道范围内共有23条(段)河涌,其中包括16条全域河流和7段跨街道(镇)河流,总长度约45公里。2020年,南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由党政一把手带头履职尽责,扎实有序推进河长制工作,不断将河涌治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此,专门出台《南区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将纳入中央督导考核的7条(段)黑臭水体河涌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区级河长,16条(段)河涌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区级河长;先后设置区级河长13名、社区河长4名、村河长12名,并对7条中央督导黑臭水体河涌每500米设置1名河段长,实现辖区河涌全覆盖管理。
南区河岸线长达14公里,是岐江流域河岸线最长的镇区。随着河长制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河涌管理思维也在发生转变。丰富的河涌资源不再是治理负担,而是宝贵的青山绿水风景线。河长管出了昔日河涌美,也将全市镇区“最长河岸线”治理成了最美沿河风景线。
造村
从美丽村庄到网红村庄
不久前,2020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赛(广东中山南区站)走进南区曹边村。这项国家级的赛事,选址于此,等于给南区美丽村庄再一次作了“权威认证”。
实际上,由于自然环境良好,古迹保存完整,2017年,曹边村获评中山市美丽城乡精品村市级示范村,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环境整治示范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当时唯一入选的中山乡村。2019年,广东省委农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首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活动,全省20个地市284个美丽乡村、12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参选,50个广东特色村、20条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广东十大美丽乡村一同揭晓。中山市南区曹边村荣获广东美丽乡村特色村。
曹边村的获奖,既得益于“先天”的优势,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
古朴的碉楼老屋,残缺的稻田炮楼,沧桑的古庙牌匾,整洁的麻石街巷,近百年的老学堂背靠青翠的幽静山林,让古村流露出恬淡清雅底蕴厚重的韵味。曹边村开村于南宋时期,1068年正式立村,是中山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之一,这里还是香山县立县倡导人梁杞的故乡。
如果说,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是曹边村成为美丽村庄的“先天”条件。那么,南区对美丽乡村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包装,就是曹边村“成名”的“后天”因素。
近年来,南区重点抓住美丽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条主线,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品牌影响力。在这样的努力下,古村落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漫步曹边村,这样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村道平坦整洁,路边竖起了“标识牌”,即便是外地游客也不难找到陌生的目的地;围墙上绘满漂亮的彩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古榕树下,修起了崭新的石凳,可供游人歇脚纳凉;小广场宽阔平整,白天可供自驾游车辆停放,晚上则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区一方面大力将美丽村庄的名号推出去,一方面积极将全市、全省各地的游客引进来,把重量级的文化体育活动引进来。如今,南区曹边村不仅是官方榜单上的美丽村庄,也已成为珠三角游客心目中的网红村庄。村里的曹边学校、古炮楼、古榕树、碉楼、武侯殿等,都已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南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北台村、寮后村、金溪村等村庄,都在像曹边村一样,经历从古村落到美丽村庄的蝶变。
振兴
以全域旅游撬动乡村经济跃进
今年,南区正式启动“美丽街道”“美丽河湖”“美丽校园”等“十个美丽”建设,吹响了城市升级的新号角。新一轮的美化亮化行动,落地在街道、厂企、河湖等侨乡的各个角落,深入到城市的每一处细节里。
例如,在“美丽河湖”建设工程中,南区围绕河道生态环境整治,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启动乡村河道两岸风貌整治和景观打造工程,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管护高效的良性生态河湖系统,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水环境。
在“美丽街道”建设工程中,围绕街道“三化”工作要求,以沿交通线、沿边界线、沿旅游景区、沿城市郊区等“四沿”区域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环境基础整治工作,加强主次干道的维护及绿化管理,建设美丽街道。
在“美丽校园”建设工程中,南区围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智慧校园管理、公益广告宣传布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文明、和谐、平安美丽校园。
“十大美丽”工程对全区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在此基础上,南区开始充分整合挖掘各村(社区)文化自然资源,根据产业、资源优势,精准定位旅游主题和要素,借鉴其他镇区的先进经验,将美化乡村环境、优化配套设施、引进品质项目、搭建宣传推介载体、帮助村民脱贫增收等举措落细落实,引导各地发展乡村旅游,引导配套产业优化集聚发展。
随着各村(社区)打造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旅游节点和旅游通道,南区正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组团式发展,将“小景”串联成珠,形成南区全域旅游大格局。位居主城区南部的“城中之城”,正在打造城市风景线的“景中之景”。
南区全域旅游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这一战略背后的动因也愈加清晰。一切发展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南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渊强调,要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南区全域旅游发展,拓宽转型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引导农村抓住乡村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的机遇,激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以全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撬动人居环境升级、乡村经济跃进,南区正循着坚定的方向迈向乡村振兴之路。
新闻推荐
守法合规 崇廉拒腐交通银行中山分行开展“清风养正气 廉洁促发展”主题活动
培训班结业合影为进一步增强中层干部清廉合规意识,交通银行中山分行以2020年中层干部“雄鹰学堂”为契机,在汕头大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