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5名选手入选国家集训队,平均年龄仅20岁 “95后”大国工匠冲击世界舞台

南方日报 2020-12-18 06:44

中山市技师学院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选手谢运健。受访者供图

中山市技师学院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选手冯后熙(左)和指导老师梁士钰。雷海泉摄

中山市技师学院学生梁海欣(左)与指导老师黎彩平。雷海泉摄

中山市技师学院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选手张俊强(左)和指导老师梁嘉伟。卢子衡摄

中山市技师学院水处理技术项目选手陈锋(左)和指导老师魏海翔。卢子衡摄

●南方日报记者廖瀚

12月10日,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比赛进入开赛首日的拉锯战。离赛场入口处不远,中山市技师学院选手梁海欣的点位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刚开始的一个小时非常紧张,后面才慢慢平复心情。”尽管在比赛接近尾声时作品出现了结构塌陷的意外,但顶住压力进行修补的梁海欣最终保住了项目得分,获得了铜牌。19岁的她一跃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并将入选国家集训队冲击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下称“世赛”)。

随着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成绩出炉,与梁海欣同时入选国家集训队的中山选手还有4人,是中山历年来备战世赛的最好成绩。系统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他们创造了站上世界舞台的机会。当“大国工匠”的荣誉落在这些对各自领域充满热爱的年轻人身上时,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

19岁的全国技术能手

今年19岁的梁海欣,在中山技师学院所就读的专业与糖艺/西点制作没有联系。她是在课外烘焙兴趣班上,喜欢上了这项“甜蜜的事业”,并在老师黎彩平的指导下,最终跨界进入专业领域。

对于中山技师学院来说,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是历年参与全国乃至世赛竞争的优势项目之一。2018年,中山市技师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45届世赛糖艺/西点制作项目国家集训基地”。在第44届和45届世赛中,中山市技师学院均有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

今年,接力棒交到了梁海欣手上。她不负众望,在今年8月底的广东省选拔赛获得第一名。同时获得广东省选拔赛第一名的中山选手还有水处理技术项目的陈锋、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的冯后熙。他们均成为代表各自项目出战全国技能大赛的广东省唯一代表选手。

2017年第44届世赛上,中山技师学院在校生陈浇琳作为中国队糖艺/西点项目备选选手登上世赛舞台。珠玉在前,只有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好名次,才有更进一步冲击世赛的机会。今年19岁的梁海欣数个月前就开始了艰苦的训练,每天超过14个小时的训练,在她的手上留下了厚茧与伤痕。

按照世赛要求,糖艺/西点制作项目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盘饰西点、装饰蛋糕、杏仁膏捏塑、巧克力糖果、巧克力雕塑造型、糖艺造型以及布台等竞赛模块。在众多竞赛模块中,梁海欣对糖艺制作和巧克力造型两个模块内容印象最深刻。制作一个糖艺作品需要8个小时,重量10公斤以上,对体力和耐心考验极大。在比赛开始前一个月收到作品主题以后,梁海欣与指导老师黎彩平三易其稿,完成了最终的制作方案,并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

但当12月10日出现在比赛现场时,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多数选手的巧克力造型作品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失误,梁海欣的巧克力大造型作品也出现了中层结构的破坏。当辛苦制作了几个小时的造型作品因融化而坍塌时,一些选手经受不住心理考验,选择了放弃。而梁海欣镇定心情,对作品结构进行了取舍,最终保住了该模块的应有得分。

随后两天的比赛中,梁海欣更是在巧克力糖果、裱花蛋糕等作品制作上超常发挥,最终拿到了意料之外的铜牌。一次尝试,一场竞赛,一段旅程,梁海欣的人生轨迹在这场比赛中改变。已经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的她,明确自己未来将会从事相关工作。

新老选手的共同目标

全国技能大赛颁奖那天,中山技师学院的老师在距离舞台很远的地方,高举手机拍下了学生们的获奖瞬间。在2500多名选手的激烈角逐中,除了梁海欣外,同样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选手的陈锋夺得水处理技术项目第3名,冯后熙夺得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第8名。他们均进入了第46届世赛国家集训队。

此外,中山市技师学院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张俊强、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谢运健两位上届世赛国家选拔赛的优胜选手本次免赛直接晋级锁定“国家队”席位,中山共有5人4个项目进入国家集训队冲击第46屇世赛。

同样在中国技能大赛上取得铜牌的陈锋和他所在的水处理技术项目,是“新人新项目”的搭配。水处理技术项目在2019年第45届世赛才成为新晋竞赛项目,此前仅以表演项目在世赛舞台上出现。而18岁的陈锋也是首次亮相世赛的系列选拔赛。

但在陈锋背后,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魏海翔已经研究世赛近10年。魏海翔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也是中山市技师学院乃至中山市参与世界技能大赛竞赛的带头人。2010年,国家筹备参加首次世赛,魏海翔被选为机电一体化项目专家之一,参与项目备赛。2012年,在魏海翔的牵头下,中山市技师学院组成了由谢坤和郭杰钊组成的机电一体化世赛参赛队伍,经过一届赛事的历练,2015年,谢坤和郭杰钊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机电一体化项目银牌,实现了国家队在该项目的奖牌零突破。

2017年,魏海翔转战水处理技术项目,与学生们一起向这个新项目发起冲击。与此前的项目相比,水处理技术项目的学科综合性更强,也代表了现今世界技能大赛和技能应用以及人才培养的新方向。陈锋在这一项目上的每一个突破,都是对后来者的鼓舞。

在传统优势项目——信息网络布线项目上,已是二次入选国家队的张俊强对赛事内容和竞赛要领早已熟透于心。在上一届世赛中,他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信息网络布线项目国家集训队。“当时没什么经验,也是第一次走出中山参加这么重要的比赛,发挥有些不稳定。”最终,张俊强在国家集训队内部选拔中夺得第三名,但按照规定他遗憾错过了在世界舞台亮相的机会。时隔一年,他免赛直接晋级国家集训队,再次对世赛发起冲击。

与世界接轨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这次赛事中,中山有比较多的选手参赛,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说明中山在技工培养上下足了功夫,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12月14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和中国技能大赛执委会共同主办的“大国工匠湾区行”活动中,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部分选手、往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组成“技能国手访问团”造访中山。活动组织方之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总部记者曲歆说:“我们希望通过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来到中山参观交流,带给他们更多的感受和启发。”

梁海欣、陈锋和冯后熙也随访问团来到珠三角各个城市参观。卸下了国赛巨大压力的他们,正在等待数月后国家集训队的集训通知,并冲击明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技能大赛。

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其竞赛水平代表了各领域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从2011年到2019年,中国参加了第41届到45届世界技能大赛。

中山选手也曾闪亮世赛舞台。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山技师学院选手谢坤、郭杰钊斩获银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山技师学院毕业生梁嘉伟在信息网络布线项目比赛中斩获金牌。

作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常客,中山市技师学院培育了多名世赛优秀选手,对世赛的参与度和认知度正不断深化。中山市技师学院副院长谭纯表示,赛事项目和内容均反映全球各行业的最新工艺和技术。目前,中山市技师学院正深化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对接,实现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互为融合,依托糖艺/西点制作、信息网络布线、水处理技术等成绩突出的竞赛项目,推动西点面点制作、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与化工类等专业建设发展。

中山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对世赛的准备和参加,中山接触到了最新的行业技能技术成果和世界水平的技能训练标准,对于推动中山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与世界接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

从冲击世界冠军到加快培育产业技能人才

中山人才队伍近四成为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截至今年,来自中山的技术能手已连续三届进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中山技能人才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尽展风采。

作为制造业大市,中山将培育壮大产业技能人才队伍放在重要位置,今年在政策创新和扶持举措上更是动作频频。今年4月召开的中山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把培育高技能、紧缺型、创新型能工巧匠作为重中之重,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人社部门数据显示,到2019年底,中山市人才总量约110万人,其中技能人才超过43万人(高技能人才超过11万人),技能人才占人才总量近四成。从冲击世界冠军,到加快培育产业技能人才大军,中山不断强化对产业的技能人才供给。

既要领军人才,也要能工巧匠

“一个领军人才可以撬动一个产业。”这是高层次人才对产业发展重要性的生动概括。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领军人才,产业发展也需各类各层次人才支撑,“既要领军人才,也要能工巧匠”一直是中山人才工作的重要思路。

从人才结构来看,截至2019年底,中山高层次人才总量不到技能人才总量的1%。虽然基础型、技能型人才数量较多,但在产业一线,技能人才缺口仍较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存在2200万以上的高级技工缺口。在中山,技工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一直处于被争夺的地位。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月度就业服务数据显示,从今年3月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以来,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技工供需缺口一直保持在300人次以上,一些企业招聘需求旺盛的月份,缺口更是接近1000人次。

为加快用工对接,下半年以来,中山人社部门举办了系列线上线下招聘会,技能人才群体成为企业的重点招聘对象。“招工越来越不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更难。”位于中山市黄圃镇的一家家电企业连续参加了多场招聘会,公司招聘负责人何先生从事招聘工作多年,他表示,技术类人才“一才难求”是他近年来的最大感受。“比如我们一直都在招聘电子研发这个岗位,虽然收到的简历很多,但合适的并不多。”他表示,为了招聘和留住技能人才,公司今年给相关技术岗位人员涨薪近10%,另外,还加了食宿补贴、年终奖和节日礼金等多项福利。

为加大技能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中山近年来在人才评定体系和相关政策方面作出了系列探索。2010年8月,中山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从培养引进、评价使用、资助奖励、管理服务等方面,着力培养和集聚紧缺适用人才。2015年,中山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评定办法,提出多元评价和综合评审的评价方式,对传统的高学历、高职称、高经历、高荣誉的“四高”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进行了改革,更突出能力导向,更适用于能工巧匠。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创新是中山对技能人才释放的积极信号,接下来,中山有望在人才政策层面进行更多探索。

提高企业人才评定话语权

历时近10个月,经过严格的制度设置和评定流程,中山市南头镇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的19名员工最近拿到了由企业自主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中山自今年启动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以来,发出的首批由企业自主认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自主认定职业技能人才,是中山人才评定工作的又一重要改革,按照改革要求,今后企业技能人员水平评价将由政府主导向企业自主评价转变。

让企业在技能人才评定中有更多话语权,让人才更贴近产业发展一线需求,是中山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在近年来的人才政策创新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山市人社局局长王超刚表示,与以往的政府鉴定发证方式相比,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遵循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中成长的规律,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使生产需求和国家标准相衔接、认定结果与薪酬待遇相挂钩、企业认定与社会认可相统一,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一线员工学技能、钻业务、提效益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提质增效。

虽然是企业自主评定,但评定工作十分严谨。为有序开展评定工作,长虹公司成立了内部考核委员会,编写了家用电子维修工评价规范,开发了近1000道理论题库和40多个技能模块。经过培训、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工作能力、态度及绩效评价、结果公示等多个程序,长虹公司最终认定19人合格,相关人员获得了相应登记的技能证书。

长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负责人任爱春表示,此前企业也有开展内部技能水平考核认定工作,但多是企业“自选动作”,与国家标准有一定差距。经过参与本次改革,企业技能人才认定工作实现了与国家标准接轨,企业对员工技能结构以及技能培训和提升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评定的技能人才还可被纳入国家、省和中山各级人才统计范围,享受入户、子女入学等相关人才政策。“有政府背书,有政策配套,技能人才参与的积极性将更高。”任爱春表示,改革既满足了企业的技能人才需求,也让更多员工享受了改革红利,企业引才用才有了更多主动权。

近日,中山市发布《中山市企业人才评定管理办法》,对企业人才评定工作再次作出调整,并形成了新的中山市企业人才评定指标体系。该人才评定体系将评定人才分为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专业技能类三类,并新增“专业能力”特色指标,更突出人才的实用性和产业贴近性,今后,中山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方面有望获得更多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

新闻推荐

中山交警发布“避堵地图” 经过45个交通堵点和拥堵路段最好提前避开

本报讯(记者卢兴江)12月16日,中山公安交警发布了“避堵地图”,提醒司机朋友注意主城区45个早晚高峰期交通拥堵点和拥堵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