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阿叔5年间每天“泡图书馆”在江西退休后跟随子女到中山养老,称“泡图书馆”成“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

南方都市报 2020-12-17 07:33

[摘要]在江西退休后跟随子女到中山养老,称“泡图书馆”成“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

68岁的刘林生有个习惯,每天下午到东凤镇图书馆看书。

68岁的刘林生有个习惯,每天下午到东凤镇图书馆静坐看书,一直到下午6点,图书馆要关门了,他才收好水杯和小物件回家。刘林生是江西人,跟随子女来到中山,早已衣食无忧,每天“泡图书馆”的几个小时,成为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

5年来几乎天天“泡图书馆”

刘林生年轻的时候在国企销售农资。“那时候没时间看书,每天为了生计东奔西走”,刘林生推推眼镜说。到自己退休了,跟着子女来到中山,在东凤镇定居后,他发现,图书馆是个好去处。

刘林生走进图书馆是在5年前,当时东凤镇图书馆还是老馆。刘林生尝试着用身份证办了一张借阅卡,“一开始是觉得整天呆在家无事做,想找个打发时光的去处”,刘林生在书桌边坐下后,突然觉得“在外面的时间那么多,一进来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

《环球时报》、《参考消息》、《老年报》、《生命时报》,这都是刘林生每天必看的报纸。“我不爱玩手机,对手机操作不熟悉。国家的时事新闻,每天都是从报纸上了解”,刘林生说,另外医疗保健知识也是他这个年龄极为关心的话题,“我知道手机上有时候会有谣言,所以我相信报纸。”

时间久了,刘林生也会翻阅一些大部头。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他都会从高高的书架上取下来,一页一页地读。不管窗外是烈日还是寒风,在与书本独处的时光里,刘林生觉得“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只有我和书本里的人在对话”。

从2015年开始,刘林生只要没回老家,住在中山东凤,几乎每天下午都到图书馆打卡。一瓶白开水,一副老花镜,刘林生就可以静坐两三个小时,一直到下午6点,图书馆要关门了,他才离去。“我觉得这样挺幸福的。”

新图书馆不用办证就能借书

随着中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工作推进,中山图书馆进行总分馆体系建设。东凤镇图书馆成为中山市首批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试点。

“新的图书馆装修好以后,设施更加现代化了,看书也更方便了”,刘林生对此感触颇深。新建成的东凤镇图书馆就在该镇行政服务中心2楼,附近有广场、篮球场等市民娱乐设施,走进图书馆,码放整齐的图书墙,布置温馨的阅读角,让人身心放松。更重要的是,“现在进来看书都不用单独办借阅证了”,刘林生说,而且只要在这里借阅的图书,到中山任何一家图书馆都可以归还。

有时候在周末时间,图书馆还会举办一些读者活动。刘林生除了自己来,还会带着孙子来“泡图书馆”。“一到假期,特别是寒暑假,这里面就很热闹,附近的孩子经常来这里看书,席地而坐,有一种相互学习的氛围”,刘林生说,让孩子来耳濡目染,从小跟书本做朋友,就是最有价值的教育。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受益终身,刘林生说,现在孙子每天放学回家后,都能主动完成作业,然后再看课外书。

“中山早已实现小康社会”

能够有如此优越的阅读场所,刘林生感叹近年来中山变化很大。“我2003年第一次到中山,那时候道路没有现在宽,交通秩序没有现在好,更不要说文化设施建设了。”刘林生回忆道。近年来,中山市的高架桥越建越多,交通越来越方便,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我的子女都在这里买了房,我就安心在这里养老”,刘林生笑着说。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认为中山早就实现小康社会,这里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非常丰富了”,刘林生说,在中山感觉不到有落后的农村,感觉不到有生活的不便,自己跟子女住在东凤镇,“就像住在城里一样,衣食住行都很方便。”

更重要的是,刘林生觉得现在民生福利都有保障。“受年初疫情影响,国家经济肯定有些困难,但是我没想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退休工资还是像往年一样,按时涨上去了”。刘林生说,自己原来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也捐过钱,今年本来也想捐点钱出去,可是还没找到好方式。

即便生活早已经不愁吃穿,刘林生还是认为,“勤俭的品德不能丢”。“现在一家人出去吃饭,吃不完我们都要打包”。平时在家里,刘林生一张卫生纸也要分成两半用,“年轻人跟我不一样,也会说我,但是我觉得舍不得,不能浪费”。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刘贤沛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新闻推荐

崖口美食香飘四方 登上“学习强国”首页 本月前15天,本报已有9篇文章被全国平台采用

▲《广东中山崖口村:一条产业链上的乡村振兴》获学习强国全国平台首页推荐截图。本报讯(记者张房耿)12月15日,本报纪实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