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产业新中山 “跨镇街统筹”如何发力
重大平台是中山参与湾区竞争的“胜负手”,是承接“黄金资源”的“金饭碗”。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明确,要实施重大平台头号工程,再造产业新中山。其中专门提到“跨镇街统筹”:通过全市“一盘棋”和跨镇跨街统筹,谋划布局重大产业平台。早在2017年,中山市就布局了9大产业发展平台,不过都分布在各镇街。“跨镇街统筹”的思路,能否打破各镇单打独斗的局面,为中山的城市升级注入新动力,值得关注。
规划
重大平台是中山未来的“金饭碗”
中山的经济特点是制造业基础强大,专业镇上产业链条完善,但是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星星多月亮少”的局面制约着经济发展质量。一方面快速增长的市场主体让经济充满活力,也是中山一度成为“广东四小虎”的原动力;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这样“小散乱”的结构使得发展后劲不足。
重大产业平台能够促使项目、资金、土地聚集,对于重大产业平台中山实际上早有部署。2017年3月,中山市政府就印发了一份《中山市产业发展平台名单的通知》。当时共布局9大产业园:火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园、三角园、黄圃园、坦洲园、板芙园、小榄园、古镇园。而此次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再造产业新中山,把打造重大平台提到“头号工程”的高度。并指出,重大平台是中山参与湾区竞争的“胜负手”,是承接“黄金资源”的“金饭碗”。
按照全会部署,中山将谋划7个重大平台,构建“2+1+4”万亩重点产业平台发展格局。其中3个核心平台分别为火炬国家高技术开发区(产业园)、翠亨新区(产业园)、岐江新城。而前两者也在2017年的名单中。
这3大平台对于中山未来发展有战略意义,是中山高位谋划城市发展、高质量崛起的重要支撑。火炬区是国家级高新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的规划,近年来都经过了修改、调整,不断得以改善。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对这3大平台进行了明确定位:翠亨新区打造为中山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火炬开发区是创新发展主引擎,岐江新城将打造为城市未来新客厅。此次全会对3大平台的发展方向又进行了更细致的描述。
从规划面积上看,7个重大平台的空间有很大提升。2017年9大产业平台总规划面积为153.36平方公里。而此次的规划总面积470平方公里,是原来的3倍。
其中3个核心平台的总规划面积超过270平方公里,构建深中产业拓展走廊核心区,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此外,要在全市谋划布局4个规模大、能级高、创新强、品质优的万亩级产业平台,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建设。
现状
现有市级产业园尚未形成区域竞争力
到目前,中山市4个特色产业平台的名单还没公布,会不会在现有的9大市级产业园基础上进行调整?先看看分布在各镇区几个产业平台的推进情况。
成绩最亮眼的是板芙园。板芙在今年中山重点工业项目推进周排名中,连续28周在全市排名第一,跑出了“板芙速度”,而这当中强有力的推进器,正是9大市级产业平台之一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智装园)。
从园区特色上看,智装园是中山市唯一一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真正做到“有特色”。从招商力度看,板芙镇相关领导几乎每几个月都要走出去,还在深圳常设招商机构,真正做到“有靶向”。从推进程度来看,目前智装园已建成投产项目4个,动工在建项目13个,准备动工项目3个,新增投产项目4个,在谈项目20多个,是中山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最顺利、招商成效最显著的园区之一,真正做到“抓落实”。
位于中山东北部的三角园,也有不错的成绩:目前已签约落实项目28个,在谈项目27个;其中2020年密集供地项目5个,预计2022年陆续投产。此外黄圃园有其自身特色,定位为中山市现代物流业平台。民众园内优质大型项目落户较多,比亚迪电子中山工业园智能终端项目、彩迅工业智能显示项目都已经动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镇都不属于中山的发达镇,反而具备相应的后发优势。相应的,在中山传统的经济发达镇,产业园推进则面临一些共性问题。
坦洲园在2018年5月就推进7个产业平台(坦洲园)项目完成土地招拍挂工作。但是在今年11月,坦洲镇官网挂出一份《中山市产业平台(坦洲园)建设用地社会稳定风险调查公众参与公示》,对拟征收的约6900亩村集体土地征求公众意见。这说明坦洲园在实现连片土地使用前,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小榄园目前能公开查询到的项目信息也不多。一个现实情况是,小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78%,土地存量空间基本已经到了极限,新增土地增量没有空间。与此同时,小榄镇的社区出租的厂房有8900多亩,其中5800多亩是锌棚,存在资源浪费、产业低效等现实情况,产业发展缺乏后续可开发的土地和优质的承载空间。
古镇园到今年4月底,城市设计初步方案才出炉,而有的产业园在2018年就完成了这项工作。小榄、古镇这样的经济强镇,已经创造出瞩目的经济成绩,小榄目前有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古镇也有“中国灯饰之都”、“中国花木之乡”、“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如何让原有的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山制造”到“中山智造”寻求新一轮发展机遇,是这些镇面临的更急迫也更复杂的问题。
从2017年算起,以这3年为一个小周期进行观察,中山的9大市级产业园发展有所成效,但是各个园区还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思考
产业发展平台不是单一的生产型园区
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发展平台并不是指单一的生产型园区,而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跃升:从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今年7月,中山市党政代表团赴佛山、江门、深圳、东莞四市实地考察,不少镇区“一把手”感触道:一些优质项目,尤其是投资额大的项目,像过去一样仅仅提供一个地块是绝对不行的。好的项目不仅会考量项目地块周边各项配套齐不齐全,还会考量环境优不优美,这与项目后期发展以及人才引进是直接相关的。
换而言之,中山发展重大产业平台,就是要跳出以往镇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重大产业平台聚集要素资源,承载大项目发展;通过城市升级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那么如何打造重大产业平台?全会提出组团统筹、连片聚集、产业关联等原则。其中组团统筹提出要突破现有行政区划,打造若干万亩产业平台作为增长极,这也是备受外界关注的一项内容。
现在的9大市级产业平台,除了3个核心平台之外,分布在各镇的产业园基本还是镇街在单打独斗。板芙镇党委书记赵锡雄感慨,按照传统的招商方式,是单个项目、单个企业逐个引进,这样可能造成入园项目之间存在相互割裂的关系。而且,在招商实践中,单凭一个镇、一个园区的资源和力量去招商,往往力度不够。
这并不是板芙园特有的困境。对于产业基础已经很深厚的区域而言,更需要跳出局部的视野。古镇园在城市设计方案出炉后,古镇镇党委书记匡志提出三个思考:如何审视古镇的发展、定位和未来谋划?古镇的未来要干什么?古镇现在要走什么路?匡志提出,要立足大湾区,拉长产业链,瞄准智能化,扩大服务圈,跳出古镇看古镇。在城市设计初步方案里,古镇要成为中山市西北工业重镇的服务中心,成为“工业设计之都、会展之都、创意之都”。这种不局限于一地的大发展思路,对于周边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镇,甚至对于古镇自身而言,都显得更有意义。
实际上,为了解决这些,在2018年中山已经提出组团发展的战略,不过组团结构比较松散,目前看来统筹协调的功能有限。而与中山类似,以镇域经济唱主角的东莞,则在2019年初开始启动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探索。目前东莞共划分为6个片区,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品质提升等内容,由功能区管理机构统筹;同时推动管理职责向镇(街道)下沉,最大程度激发市直管镇体制活力。东莞特色是,把“两不一增”作为根本原则,即不进行行政区划调整、不增加管理层级、进一步增强基层发展积极性。
辩证地看统与分的问题,跨镇街统筹是为了给镇街带来更多资源更大力量,为长远发展铆足后劲;而保持基层的积极性,则保持住了中山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原动力。中山跨镇街统筹重大平台,如何优化现有的产业平台管理方式,使市级统筹更有力更科学,让镇级自主发展更优质更高效,我们拭目以待。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新闻推荐
昨日,在南区城南二路上,出行的市民穿得严严实实。南都记者吴进摄南都讯记者侯玉晓好冷!中山市气象局于12月13日19时03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