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打开新局面 中山:以改革“动能”全面提升发展“势能”

南方日报 2020-12-17 07:35

中山以改革“动能”提升发展“势能”,为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打开全新局面。

对标最好最优,中山近年来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开办企业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深中通道将极大提升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图为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伶仃洋上,暖阳高照。

12月9日凌晨3时,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个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这一超级工程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接近千米大关。这也是今年年底前,该工程完成安装的最后一节海底隧道沉管。

珠江潮涌,疾风正盛。

在深中通道的西岸登陆点,翠亨新区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12月初,康方湾区科技园奠基、中山市重点项目集中动工、翠亨新区重大项目招商签约大会同时举办。在项目集中动工所在地——湾区未来科技城,项目方深业集团副总裁董方说了这么一句话:落户中山,是因为看好中山。

“十三五”期间,中山完成了从城市配套升级到城市格局重塑,从行政效能提升到发展动力再造,从城市“东进”到拥抱湾区的转变。

五年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商事登记制度、便民惠民举措推陈出新,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改革举措相继推出,中山提升着开办企业的速度、市民跑腿办事的便利度。

五年来,啃硬骨头、敢办难事、勇涉险滩,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推进,改革效能形成大潮奔涌之势,中山提升着城市发展的维度、群众获得感的满意度。

问改革之效、稳改革之步。通过打通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中山在一棒接着一棒的改革接力跑中“一张蓝图绘到底”,闯出了贴合实际的改革路子。

强改革之识、聚改革之力。迈向“十四五”,中山迎来“双区”驱动历史转折点,将进一步以改革“动能”全面提升发展“势能”,为重振虎威、实现高质量崛起打开全新局面。

新格局

城市“东进”,跟上“湾区节奏”跑起来

晴天下,站在中山翠亨新区马鞍岛的深中通道项目部所在地眺望,对岸深圳前海的高楼建筑清晰可见。

深圳台商协会总会常务副会长吴崇豪拿起手机,兴奋地拍下了远处深中通道的施工场景。

这是吴崇豪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感受“深中距离”。作为较早到大陆投资的台商,早在30年前,他就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见证了大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吴崇豪的企业又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机遇:“这次来,就是看在中山有没有合作机会,我们正打算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

显而易见,深中通道这一直连珠江东西两岸的跨海通道开建后,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来自民间的期待,表现得都非常积极,区域间的协作也将水到渠成。

在深中通道的东岸,深圳市早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透露了加快“西协”步伐的信号,提出“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最好的技术、最优的方案、最精细的管理,加快前海城市新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光明科学城、大运新城、宝安中心区等片区规划建设”。

在深中通道的西岸,同样在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将东部沿海片区与中心城区一体规划建设,从市级层面通盘考虑东部沿海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顶尖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这些年来,中山都有哪些动作?

“硬联通”加速——

11月8日,中山东部外环高速迎来历史性的一刻:该项目控制性工程、全省跨度最大的斜拉桥香山大桥主桥桥墩开建。主桥的桥塔高度270米,约90层楼高,建成后将成为中山新地标。

2019年以来,中山以“举全市之力”的表述,进一步明确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为时间节点,中山提出5年内投入1500亿元开展交通大会战,涵盖高速路、快速路、轨道交通、港口等立体交通建设。2020年前三季度,中山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4%,增速全省第一。这也是中山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第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软联通”加码——

今年7月,时隔3个月之后,澳门老人朱醒雄和他的澳门街坊们又见面了。7月15日起,从粤澳口岸进入广东省人员不再实行集中隔离14天医学观察,在家隔离了几个月的澳门乡亲陆续回到中山的居所——位于三乡镇的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下称“中山办事处”),再次热闹了起来。

为了让居住在中山的澳门居民生活更便利,2018年11月,中山办事处在三乡镇挂牌成立。这是澳门街坊总会在大湾区城市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也是在全国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生活在大湾区越来越方便!”说起在中山生活,朱醒雄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成立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中山办事处,近年来,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落地建成,澳门葡语系国家特色产品展示中心投入试运行,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正在积极筹建。

今年,中山对接深圳的力度再加码。

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透露,中山将谋划布局七个重大平台,总规划面积超过47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26%。也就是说,中山将重新梳理近三成的土地来参与“双区”建设,其中三大核心平台270平方公里,占七大平台面积的57%,占全市面积的15%,目标直指对接珠江东岸尤其是深圳的产业。

这样的力度,在大湾区城市中也是少见的。

为落实省委赋予的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三个定位”要求,中山市迅速出台落实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意见,着力探索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机制。

新动能

升级科创生态,写好产业“新”“旧”文章

“我们要树立更高的科研志向,不能满足于跟跑或者并跑,而要多做"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在11月举行的第十五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20年吴阶平医学奖颁奖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在视频致辞中,对中山提出殷切期望。

开幕式上,中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签署了《共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合作协议》,“国字号”大湾区研究院落户中山火炬区,全国首个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近年来,中山在强化科创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创新能级方面明显加码提速。

今年5月20日,“2020·中山自主创新论坛暨海外专家南粤行”活动透露,包括光子科学中心等在内的大科学装置将落户中山科技创新园,选址南区。

在一个民营企业占半壁江山、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想方设法打造一个“国之重器”,是重构创新生态的一次远行。

中山市委第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以创新增强内生动力,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224”工程,其中第一个“2”,就是建设光子科学中心等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某种程度而言,中山近年来对科创平台的搭建,不仅出于“补短板”的诉求,更透露出敢于梦想、敢于破立的决心。

近年来,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相继落户,哈工大无人装备人工智能研究院投入运营,中山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山项目2所高水平大学加快筹建。截至2019年,全市拥有省级工程中心36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2562家,较2014年增长超10倍,其中规上企业占比超过50%。与此同时,中山还高规格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创新“银行+保险+风险补偿基金+服务机构”共担风险模式,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肯定推广;中山古镇工业品外观设计快速维权模式站到了国际舞台上,在世界知识产权会议上被作为示范向全球推广。

上述种种,与其说是对科创平台的强化举措,不如说是中山对科创生态的全面提升行动。推动以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山已意识到,要接上建设深中创新轴这条线,进一步吸引香港、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高端创新资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打好基础。

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报告提出,数字经济是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必须抓住数字经济发展黄金期,打造中山产业新优势。近年来,中山在加快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从制造端到营销端,逐步搭建起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数字化”发展。

12月11日,2020中山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在中山举行。以“数字引领,产业重构,助推高质量崛起”为主题,多位相关行业专家、知名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家装、5G行业应用场景及网络安全等议题进行探讨。

会上,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中山电信、中山移动、中山联通三大运营商签订战略协议。面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山市将吹响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号角,全力支持“新基建”推进。据了解,中山电信将在未来五年内在新基建领域投资40亿元,投入超过20亿元,完成5000个5G室外站点建设及重点区域的室内覆盖;投入超过20亿元大力打造数字化平台、构建云网融合支撑平台。

新速度

“在中山开办企业真便利”

8月13日,火炬区东镇东二路诞生了中山首个“拿地即动工”项目: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启动公开交易开始,到该项目拿到施工许可证,22个审批事项仅用时145分钟,平均6.6分钟完成1项。

这是一项新纪录。根据此前中山市相关规定,从拿地到动工的时限为半年。

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一场行政效能改革在中山纵深铺开。

“真没想到,1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赶上了好政策,在中山开办企业真便利。”广东旺金屋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办企业代办人冯先生,体会到了在中山开办企业的新速度——仅1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从这一年的4月开始,中山启动全面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行动,重构开办企业流程,压减开办企业用时。目前,在中山开办企业涉及的办理环节,已经从原来的7个压减为3个,商事登记全流程可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开办企业申请人最快1天可领取营业执照。

早在两年前,中山公布了首批2057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代理办、同城办(就近办)”改革事项清单,部门承诺时限普遍比法定时限压缩50%。对标最优标准,中山正着力打造审批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政务服务新高地。

近年来,中山在全省率先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审批简单了,速度快起来了——

这期间,项目审批不断提速,推动投资审批“路条制”改革,实施“容缺受理”,实现审批管理“一个系统”“一张表单”“一窗通办”“一套机制”,社会和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9个工作日,刚性压缩70%以上;

这期间,中山改革相关经验做法获国务院肯定推广,中介服务时限压缩50%以上;

这期间,“数字政府”改革加快推进,全市行政审批网上可办理率达97%,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59.9%;

这期间,中山推出10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二手房交易审批线上“只跑一次、立等可取”,线下办理“一窗通办、一天办结”;

这期间,中山成为首批国家“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试点城市,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全流程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中山私钥版电子营业执照申领数量全省领先。

一方面提升行政效能,一方面完善扶企强企政策。“十三五”期间,中山市出台《中山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出10条共35款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民营经济发展10条”出台,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2020年2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山出台“稳企安商20条”,政企合力、各方动员,打出企业复工政策与服务的“组合拳”,按下了企业复工复产的“加速键”。据统计,政策出台不到20天时间,至2月下旬,中山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8.8%,规上限上服务业复工近九成,龙头骨干企业、总部企业、亿元以上企业100%复工。

如今,中山建立起了龙头骨干企业“管家式”服务和企业代表制度,全市500多名企业代表对36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全天候、个性化服务。

新气质

共建共享,让奋斗的人生找到精彩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来自中山的3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其中,来自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的基层代表米雪梅在会上发言,为各级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满足日益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发声、建言。

作为广东数千万外来工的一员,米雪梅在广东务工已经21个年头。进过3家私人企业,她当过女保安、车间统计、车间厂长助理、跟单员、工艺技术师等。在中山买房后,赶上中山率先在全国实施积分制的时机,米雪梅的小孩成功在中山入学,因此,她对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改革深有体会。

梅花香自苦寒来——米雪梅的名字,形象地阐述了她在中山的奋斗经历。通过不断推动制度创新,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像米雪梅一样,在中山收获了幸福感和归属感,奋斗的人生在这里收获了人生的精彩。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在经济领域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中山市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比如,实现多个“全省率先”——

在全省率先建立“特别委员”制度,全市605名外来务工人员担任“特别委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化改革和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法制办充分肯定;在全省率先设立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的诉讼服务;建成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更不乏全国性的改革创新——

连续六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两年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称号,全省唯一连续六次荣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四次蝉联“长安杯”;“智慧公安”改革获“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

善治有良方。中山不仅是一个积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走在前列的城市,也是一个在坚持“五位一体”发展、保护生态领域积极探索的城市。

如今,即便进入冬季,在五桂山生态保护区依然可见笔直的水杉耸入高空,在长江水库中留下美丽的倒影。站在高处远眺,五桂山生态保护区林地延绵,郁郁葱葱。而美丽的山林背后,有一系列强有力的保护举措作为支撑。

中山在全省率先实施“统筹型”生态补偿政策,也是新《环境保护法》颁布后全省首个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地级市。通过创新性提出并实施“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横向补偿”,对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和量化,综合区位、人口、经济、资源等因素确定各镇区享受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所必须支付的成本,由中山市财政统一收取,再根据生态公益林面积进行二次分配。“十三五”期间,中山荣获森林生态建设领域含金量最高的荣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十四五”时期,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全面深化改革将再次提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围绕新时期的新角色、新使命和新要求,中山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掀开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改革决心更坚定。树立了对标先进、争创一流的拼劲,激发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闯劲,全市上下横下一条心,齐心闯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改革方向更清晰。当前中山处于重要历史关口,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作出了事关长远发展的路径选择——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走制造业强市之路;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脚步更有力。始终保持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提高“稳”的责任感,增强“进”的紧迫感,中山正在抢时间、拼质量、赢主动。

撰文:罗丽娟摄影:叶志文

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与癌症抗争6年不言弃 已耗尽家财且后续治疗费用巨大,盼好心人伸援手

“虽然已经山穷水尽,但是,这个世界那么美丽,我还不想离开……”12月14日,南区恒美村市民井艳红帮丈夫高昆亭发完一条微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