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菜园
小小的菜园子被点点翠绿浸染,一位七旬老媪佝偻着腰在碧波中劳作着,丝丝白发是四季不谢的梨花。
这是我奶奶——一位来自河南的老人,即便是离开家乡,也放不下老一辈耕种的习惯。跟随子女来到城市,大字不识的她无法像城里人一样看电影、刷手机,一口河南口音浓重的蹩脚普通话更难以与本地人沟通。处在异乡的她,虽有家人在身边,却好似独处世界的边缘,只有种菜、不停地种菜,才能填补她那无人能想象的孤寂。
每天清晨五时,带上两个白面馍,奶奶便步行一个小时前往城郊的菜地。每个周末我们都会陪爷爷、奶奶吃饭,总是得提前预约这位大忙人的“档期”。在装潢精致的餐厅里,奶奶大声地宣布自己的种菜成果。“刚刚我在路边看到了一种野菜,那个叶子滑滑的,可以降血压,老年人吃最好了!等会我就回去薅!”“前几天那个姓黄的老婆子偷我的菜,我亲眼看见了。要是我年轻的时候,我肯定跟她拼命!”奶奶掩饰不住的兴奋充斥着整个餐厅,其他客人频频转头看过来。我尴尬地拍拍她的手:“奶奶小点声!”“什么?你说什么?菜市场的那个人跟我说"莓"国的枸杞有手指头这么粗!老头子,我们去"莓"国吧……”每周我们都哭笑不得地听着奶奶的长篇大论,试图走进她孤独的世界。
然而,奶奶常年这样辛苦地劳作着,渐渐衰老的肉体赶不上亢奋的精力,身体也总出毛病,医院也住过几回。家里人无论怎么劝、怎么阻拦,她都“嗜菜如命”,朝七晚九地坚持在她小小的舞台上。
2020年大年初二开始,家里人开始劝阻奶奶出门种菜。“你别管我,我的菜三天没浇水了!”与外界封闭的她并不知道此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社会各界高度警惕,全民居家隔离。她执拗地想要拽开挡在门口的父亲:“再不摘我的菜就老了!”“你别去!现在外面有病毒!所有人都要待在家里,不准出门!”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身后,眉头紧锁,爬满皱纹的脸上大写着愤怒。这似乎是我第一次听见一向脾气温和的爷爷大声地说话,我吓得愣在了原地。“妈,不是我们不给你去,是现在国家规定所有人都要待在家里,不能随便出去啊。”奶奶动了动嘴唇,像是咀嚼着什么,却什么也没说,默默地放下怀里干巴巴的两个白面馍,转身回房间了。这一次,她没再说起她的“莓”国枸杞,也再没提起那个偷菜的老婆子。
每隔两三天,我们都要打电话给爷爷,询问奶奶是否有偷跑去种菜。令我们吃惊的是,整整两个月,除了出门买必需品,奶奶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中。我不知道这六十多天她是如何度过的,连电视都不爱看的她靠什么来消磨时间。作为晚辈,我也时常和奶奶唠嗑。祖孙两代人并肩坐在挤满花和菜的阳台上,我似乎也是奶奶精心栽培的一棵菜苗,迎着风儿茁壮成长。“我的那些个菜哟,还有我的番茄,现在肯定都烂在地里咯。”奶奶惋惜地说。“没事,等这阵子过了,我们再种回去。”奶奶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妥协。我很高兴也很震惊,一向固执的她现在居然能放下她心爱的菜了。
“记得当年闹饥荒的时候,连红薯都要吃不起。”奶奶絮絮叨叨地说起年轻时候的事。她与爷爷刚结婚不久,爷爷就去当兵了。娘家所有人都极力反对——家里的几方田地,没有男人是根本干不来的。只有奶奶,当时还是二十出头的妙龄女子,毅然决然地站在了爷爷身后。自此22年,一个人养娃、耕田,再苦再难的日子都用一双勤劳的手与不屈的毅力撑了过来。我曾问过奶奶当年支持爷爷当兵的理由,“当兵好事啊,当的是国家的兵,是铁饭碗,国家最靠得住!”这位一天学都没上过的妇女自然不理解什么为国献身的大道理,只是知道国家是最可靠的、最信得过的,可以放心地将丈夫交给国家。这样的认知,或许有些愚昧却最真挚朴实。奶奶辛苦拉扯大的三个儿子中,二伯读了大学做了公务员。奶奶也总是和我说:“你啊,以后也做个公务员吧。做公务员好啊,像你二伯,为国家做事好啊。”她自言自语,枯瘦的手摩挲着我的手背,像是干树枝划过。我这才明白奶奶之所以能忍痛割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国家要求的。
跟着奶奶,我们给阳台上的菜浇水、除草。她弯下腰来,眯起双眼,将眉头拧成一朵花,仔细地为她的菜苗抓走害虫。望着她劳碌的背影,我倏地酸了鼻尖。这样一位农村妇女,能够为了国家——一个对她来说或许十分笼统的概念——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国家着想,完完全全地信任国家,奶奶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一颗最原始的爱国心。
四月,万物复苏。奶奶的菜园子重新被青翠装点。层层碧波间,一簇梨花开得正艳。
中山纪念中学高一(9)班 余乐晖
指导老师:陈欢
新闻推荐
晨光熹微,金黄的阳光从地平线上跳出,跳到宽大的阔绿色的叶子上,跳到草丛里还沾着露水的娇花上,跳到那根笔直竖立着的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