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试水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多种发展模式 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1亿
本报讯(记者 李玮玮)今年年初,市农业农村局以东区街道办事处为中山市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试点,探索集体经济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发展模式。据了解,东区近年来,通过盘活建设用地、利用三旧改造政策、引入专业主体,多措并举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动能”。2019年,东区农村集体资产9亿元,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21亿元,比 2015年增长46%,年均增幅超11%
作为中山市中心城区的东区,已经形成以村级工业园为主导的集体物业发展模式,针对原有村级工业园厂房破旧、配套设施落后,如何让村原有物业转型升级,东区探索多种模式。
走入位于槎桥的万谷菜篮子广场,这是中山的“明星”市场,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整洁有序堪比超市的购物环境,成为各地取经的市场。东区沙岗经联社利用18亩建设用地与万谷菜篮子所属的企业合作,建成新型综合市场,经联社通过出租市场20年的使用权,每年租金收入近200万元,并取得估值约1.8亿元的物业产权。
通过引入民企盘活土地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既解决了经联社自建物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又保证集体经济持续稳定收入,还改善周边营商环境,带动数千个就业岗位。
同样,来到东区大鳌溪的博鳌美食广场,这里从2006年发展到现在,集聚了美食、教育、写字楼等业态。附近还有一个新创意产业园,也是由旧厂房改造。大鳌溪经联社利用“三旧”改造契机,对原来“旧、小、散、乱”且经济和生态效益差的厂房进行重新设计和连片微改造,引入高质量企业进驻,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年租金收入从200万元增加至600万元,租期15年,期间租金每两年上浮6%,成为集体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此外,长江经联社、库充经联社等,引入专业团队运营长江市场、库充市场等,进行整体改造和运营,给村集体创收的同时,还提升市场“颜值”。
东区根据各经联社不同的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利用好“三旧”改造政策红利,探索以合作、入股、租赁等方式,促进社会资本与项目高效对接,推动集体旧厂房改造提升,盘活老旧物业,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注入“新动能”。
接下来,东区正在进一步探索旧村庄改造路子。出台各类政策,搭建制度框架,以沙岗经联社旧村庄(城中村)改造项目为试点,建立“建立三维模型+调研报告+专家评审+部门联审+意愿调查+改造单元计划+经济可行性评估和社会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的改造流程,以点带面,总结出一条盘活存量土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新闻推荐
11月25日,书香中山·零距离爱心书屋捐建项目(云南昭通)启动仪式举行。本报记者黎旭升摄本报讯(记者李鑫实习生潘梓元)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