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市民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近年来,随着中山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工作的推进,中山不断织密和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建成“城市级-镇(街道)级-行政村(社区)级”三级基本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面墙”,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房前屋后遍地开花”广大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同步实现了明显提升。
文字 冷启迪图片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文化“微设施”
遍布房前屋后
家住在优格国际的张女士退休以后就从老家江西来到中山给女儿带孩子,然而人生地不熟的她刚来异地就想回家了。“背井离乡来中山,除了带孩子,完全没有其他活动。有次下楼带小孩玩,发现了这个邻里文化家,认识了一群和我一样的姐妹们,大家在这里跳舞健身唱歌,还有各种讲座听,她们就拉我进来,生活一下子丰富起来,在中山也有了归属感。”在优格国际邻里文化家从事志愿服务的张女士介绍说。
在西区优格国际,像张女士这样的阿姨还有不少。这个由售楼部改造的文化空间敞亮而温馨,由邻里自助图书馆、邻里文苑、邻里闲庭三个功能区组成,总面积550平方米。邻里自助图书馆建设面积约10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3000种、4000册,成人图书和少儿图书比例按6:4配置配备图书自助借还一休机、电子图书报刊借阅机、监控设备等,运用自助设备和现代管理信息化技术,为小区住户及群众提供借书还书、办理借书证、免费wifi等服务,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5小时;邻里文苑是综合性文化活动场室,配备桌椅、音响、艺术普及设施等设备,为居民提供阅读分享、文化交流、艺术培训、手作美工、生活知识分享小微讲座的服务空间,建设面积约150平方米;邻里闲庭利用小区内的架空层进行建设,提供相应的体闲桌椅、文体设施,便于小区邻里交流。
西区负责宣传文体工作的人员告诉记者,“优格国际?邻里文化家”日常维护和服务开展由社区和优格国际物业管理负责,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提供业务指导,整合教育、体育、司法、科技、工青妇等职能部门资源,在“优格国际?邻里文化家”,他们已经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活动,丰富了住宅小区文化生活。
据了解,自2019年10月,三乡镇华丰花园先行先试,建成全市首家“邻里文化家”之后,2020年1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进一步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住宅小区“邻里文化家”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邻里文化家”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2020年的重点项目予以推动。通过前期项目申报、现场核查、资料审核、专家综合评审以及社会公示等环节,2020年已有13家分布各个镇区单位的申报项目获得“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资格。而为加快推动“邻里文化家”试点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群众参与在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积极性,中山市制定了《中山市“邻里文化家”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山市“邻里文化家”评估定级量化标准》,通过评估定级的方式,对“邻里文化家”建设级别按不同额度进行资助。
“嵌入式”设施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位于南朗镇石门村的南方画院最近多了一个招牌——“中山书房”,一楼的展厅旁专门精心布置了一处空间存放近2000册图书,其中包含众多绘画、设计等艺术类的书目,以供附近居民品读。而在一旁的咖啡吧,三五游客正在此闲聊品读画作。
小院的主人、中山艺术家徐明介绍说,这栋两层小楼本是集工作室、展览厅于一体的艺术空间,仍有部分空间闲置。平时只有艺术同好或朋友才会前来,为了有效利用空间,让更多人了解和亲近艺术,他们向中山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申请建设“中山书房”。市图书馆统一配置了一批艺术类的图书,他们利用一楼的富余空间,开设了一间小咖啡吧,让来往的市民或游客,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阅读休闲、品赏艺术品。
这样的“中山书房”还分布在中山的公园、银行、候机楼里,在扩大“市民书房”的道路上,中山不断创新。 “一江水秀,百味书香”,倚靠在江边的小榄江滨公园自助图书馆,最近成为了小榄镇新晋的网红阅读空间。在这小小的三层馆舍里,首两层作为公共服务区,设有少儿区、电子阅报区、多功能区和藏书区,可提供自助入馆、办证、书目查询、借还图书等服务。这间中山书房,是小榄政府利用闲余旧楼改造而成,独坐书房品读图书的人,抬眼可望一线江景,小榄居民对此交口称赞。
在最美的地方建“书房”,让书香飘荡城镇角落。近年来,“中山书房”不断进驻学校、旅游景区、酒店、电影院、候机楼、餐饮服务场所、大型商业体等场所以及其他文化旅游休闲场所,只要具备相应空间面积,可对公众免费开放、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公共阅读服务场所都能申请成为共享阅读空间。与此同时,中山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在酒店、电影院、餐饮服务场所、大型商业体等场所创设阅读空间,优化阅读环境,实现公共阅读服务与百姓休闲生活“零距离”,让广大市民读者体验触手可及的优质阅读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成18家共享文化馆和18家共享阅读空间,完成53家图书馆之友的图书配送,图书馆、文化馆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在“共享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之下,中山市纵横结合,贯通体制内外资源,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1+2+2+N”的共享文化空间建设模式,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和多元共建生态圈,建成主体多元、各具特色、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公共文化实现
“全时空”服务
打开手机,进入“云课堂”,学习水彩画的技法,了解手机摄影的技巧;走进“名家讲堂”,聆听千里之外大家的讲述,隔屏观看网上画展,了解最新文化资讯,文化资源从未像今天这般唾手可得。在数字时代,如何将文化服务精准对接市民需求?近年来,中山各公共文化机构积极融入和利用以微信、抖音为代表的公共传播平台,拓宽文化资讯传播渠道,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传播的新业态、新方式、新机制。开辟微信公众号、抖音号、非遗小程序、VR展厅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差异化内容及多元化表现形式,以其可移动、可互动、跨越时空限制等特点扩大在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整合专业的运营团队,打造优质资源,力图实现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数字化设备均可获得所需知识的全时空服务。
以中山市文化馆为例,“中山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经过六年多运营,已具备资讯速递、数字馆、活动报名等服务,实现了与馆办网站的互联互访,进一步提高信息发布实效性、趣味性、互动性。2020年5月,“中山市文化馆”抖音号开通,将各大类活动在抖音进行活动预约和线上直播,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开通2个月以来发布作品53个,获赞数1.4万。6月初,通过抖音直播间等直播平台举办“首届中山非遗线上购物节”,在线销售30多种产品,直播在线人数最高峰达到26万,总观看人次达367万。市文化馆还开发了中山非遗小程序,开展线上非遗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开展“云游非遗展示馆”活动,拍摄制作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VR全景展示,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成为文创生活馆,增加各类非遗、文博类文创产品。
2019年中山市启动建设统筹中山市公共文化旅游服务资源、统一数字文化标准、建设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云服务平台——“中山文旅云”,如今这一平台已经上线,它将促进不同区域、部门和系统间的数字文化资源交汇、互通和共享,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整合海量文化资源和用户,集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空间展示、社团招募、竞赛互动、艺术鉴赏、艺术培训、智能搜索等功能为一体,让市民像网上购物一样实现自选文化产品或服务进行参与、消费,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解决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知晓率、参与率低等问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责编:陈吉春 视觉设计:蔡文强
新闻推荐
用文化涵养乡村文明 横栏镇六沙村大力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提升村民文明意识,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横栏六沙村村貌。本报记者余兆宇摄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