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需要社会多方努力
安宁疗护之圆桌
给失去医学上救治意义、存活期限不超过3~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在控制身体疼痛症状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患者照护,这也许是安宁疗护的终极意义。
如何面对生命最后一程?如何更为体面有尊严地度过生命最后一程?您希望选择安宁疗护吗?
有市民谈到,若需要安宁疗护服务,可大胆提出诉求;也希望部门机构和社会,能创设更好的环境,认同安宁疗护理念。
大力培育相关人才建设安宁疗护体系
慧心社工负责人心理咨询师潘虹廷
从2013年开始,我作为志愿者到医院探访,给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陪伴、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患者再现人生拼图,找到他生命里曾经拥有的故事。就算他离开了这个人间,他的生命故事还会有另一种方式,在家人或者朋友的生命里去延续。后来,我们在院内除了探访,还会组织病人或者家属举办生日会等活动,开展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链接社区资源,给病人更多的情感支持。
需要社会力量参与
临终关怀工作的开展、探索,要基于我们的国情、传统,不能照搬国外做法,虽然他们有先进的技术、经验、政策,但我们还是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去开创、构建符合我们实际的一套做法。
过去我们做的很多工作,没有定义为临终关怀,而是换成安宁疗护这样相对柔和的说法。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发布了《安宁疗护实践指南》,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指南的推出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我们会在某些规范、专业的场所,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
对临终病人身体的关怀、心理的支持,是特别繁重的,需要大量的人力,需要社会力量去参与,单单靠一个政策、一场研讨会是不能完成的。我们特别希望能有一个更大的声音,呼吁、鼓励大家支持这项工作,接受临终关怀这一理念,助力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地。
另外需要多听取民间的意见,了解大家对临终关怀的支持率以及期待,围绕这些期待,未来我们可以怎样去开展工作?怎样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让相关的部门、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更清晰地知道需求。因为死亡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有更多人加入、理解、支持这份工作,临终关怀工作才能有更好的群众基础。
目前缺乏相关人才
就目前而言,影响、制约临终关怀事业最大的因素就是相关人才缺乏。首先需要有人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而做这样的事情,它更多是受价值信念所推动,金钱或物质方面可能还是次要。如果有更多政策去支持,进一步扩大这项工作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能促进人才的培育、积累,形成良好的氛围。
多年过去了,中山在安宁疗护工作方面是不断进步的。医院的肿瘤科、基层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已经在承担着“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的工作。希望政策能给安宁疗护提供专门的资源支持,配备所需的医疗条件,增设相关医疗器具,提升护理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提供专门的场地,方便链接社会资源,方便社会热心人士实施相关疗护活动。
经过多年探访,我能感受到,病人到了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支持理解和尊重。所以我特别希望家属大胆去接受安宁疗护,并且希望得到支持和服务。
线上线下相结合 服务送到患者家
黄春桃 中山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2019年国家级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展开,中山市被确定为全国开展第二批安宁疗护市(区)试点工作城市。经过遴选,火炬开发区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确定为中山市3家试点单位之一。按照通知要求,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要“先试先行”、大胆创新、力争有所突破。
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普通市民对安宁疗护的知晓度不高,社会的普及度不高,大家的接受程度也还不高。现实情况是,目前对安宁疗护了解和理解的人很有限,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叫安宁疗护,不知道除了在医院抢救和回家之外,还有一个选择——进入安宁疗护中心,让患者有尊严地离开。在试点工作通知中,也要求我们加强对安宁疗护的宣传,推进全民科学的生死观教育,树立科学的死亡观。
其实对于晚期患者特别是年长的患者来说,住院甚至进行ICU抢救,有时候不一定是最佳选择。首先患者身体要承担相应痛苦;其次家属无法进去,是看不到的;另外治疗费用也很高,一天上万的抢救费很常见。而在安宁疗护中心,不干预患者的生命进程,但是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让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中相对身心平静。在费用方面,选择安宁疗护也能减轻家属负担,其中产生的医疗费用也是纳入医保的。
不过相关的政策还可以更细化,比如有的城市,对于安宁疗护的护理费用,也有部分纳入医保。中山在推动试点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从实际出发,考虑细化相应政策,也可以让市民的接受程度更高。
另外,作为试点单位,我们还要考虑服务标准的问题。对于服务标准,目前试点市(区)、试点单位都在进行探索,当形成相应经验后,大家可以共同探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作为一家社区服务中心,我们想的是,能不能把服务继续延伸,对于不愿意来中心的患者和家属,我们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治疗和服务送到他们家里。
希望更多人理解并接受安宁疗护
市民 陈女士
我觉得作为子女,在老人最后的日子里,当然希望有更好的陪伴,让老人有质量地度过人生最后一程;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我即将走到生命最后,我也希望是体面有尊严地画上一个句号。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面对,我们缺少对死亡的认知和学习。也许我们知道安宁疗护很好,但却不知道怎么去做,也没有勇气去做。我帮助老人选择了服务,其他人是否会不接受,是否会认为我做得不够没能尽力去延长生命。大部分肿瘤患者家属潜在的意识是让病人活的时间更长,只关注患者生命长度,忽视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我希望社会对安宁疗护能有更多的接受度,或者说相关部门或者团体能对这项服务有更多的宣传和引导,希望社会各界有更多的力量一起来参与推进,让安宁疗护有更高的社会关注度。让大家能够在选择的时候不孤单,有力量支撑,更淡定更从容。
医疗的目的往往是保证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手术和药物等去治疗疾病,其实生命尽头的症状管理才是患者真正的需求。安宁疗护就是让患者生命末期的生活无痛苦、少折磨、不煎熬,死亡过程宁静、有尊严。在生命最后一个阶段,不一定非要通过治疗手段扭转什么,而应该在心态上更积极,让生命最后每一刻都过得有尊严,受到关注,得到爱和尊敬。
04-08版
统筹:王卫 易福红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吕婧 侯玉晓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新闻推荐
《中山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公示,提出将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一核心五重要二十四廊 出门即见绿处处可见景
本报讯(记者李丹丹)中山将完善绿色基础设施,记者昨日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中山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已经进行公示,根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