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路再出发 中山第六次获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近年来,中山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育改革,为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确立新的教育优势。图为中山一小学运动会入场仪式。
疫情期间,中山派出4支医疗队共57人前往湖北抗疫。图为中山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
中山纪念图书馆儿童阅读区,小朋友在寻找图书。
伟人故里中山再次迎来历史性的一刻。
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山第六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十五年赶考,万里行程照初心。
2005年10月26日,中山市成为全国首批9个文明城市之一。十五年来,从城市风貌到市民素养,从生活环境到营商环境,从宜居小城到湾区枢纽……经济建设不断进步,创文要求不断提高,老牌子有了新内涵。
九九归一,大道至简。夺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是对“金字招牌”的保卫战,更是社会治理再提升、城市实力再加码的攻坚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
一
上下欲同,新风蔚然。
10月28日上午,在中山举办的2020年全省残疾人旱地冰壶锦标赛上,出现感人一幕:为方便与选手交流,媒体记者不约而同半蹲或跪地采访。很快,这些工作照在中山朋友圈刷屏。
有人点评:放低的姿势,彰显的是文明的高度。
其实,今年以来上“热搜”中山市民并不少。在广州火车站跪地20分钟为陌生男子做心肺复苏的中山护士张雯,爬上六楼救下幼童却因恐高不敢原路返回的“可爱英雄”贾合强,他们上了央视,得到全国人民的点赞:好样的!
偶然之下是必然。
他们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中山市东凤镇穗成村的老党员、退伍军人吴锦和,奋不顾身跳进河中将轻生女子救起;“南粤十大网络正能量榜样”小榄托举哥张昊明,在处置一起跳楼突发事件中,毫不犹豫冲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接住了轻生者;“最美警花”女警罗冬妮,车流中3秒救下幼童……
他们是无私奉献的坚守。“全国最美志愿者”李焕贤,20余年将“小榄爱心助学团”发展到2000多人,为3万多名留守儿童带去暖意;“中国好人”理发师林以忠,5元理发店20年不涨价……
他们是相守相望的亲情。“中华孝亲敬老之星”陈国雄,有18年照顾失明老人;“广东好人”欧锏欢,为残疾丈夫、重病儿女擎起一片晴天……
正是有这么一群人,中山博爱精神才有了内涵;正是有这么一群人,中山志愿精神才有了延续;正是有这么一群人,中山城市气质才有了灵魂。
近年来,中山“好人方阵”不断扩大,“最美人物”不断涌现,“道德模范”频上热搜,他们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者。统计显示,中山历年累计537人登上“中山好人榜”,其中47人登上“广东好人榜”,41人登上“中国好人榜”。
善小而为,合力铸就城市崇德向善之魂。
看见不凡,这座城市让凡人善举当主角。
今年以来,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精神文明办多次致敬平凡善举,把道德模范、志愿代表、城市建设者推上舞台,在全市300多块LED屏中,为他们“亮灯”,让他们成为主角、“明星”、让他们成为全市的榜样、文明的使者。他们之中,有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有见义勇为的英雄,有退休的老志愿者、清洁工、媒体工作者。
在亮屏那一刻,被点亮的,是人性的闪耀,是一座城市对凡人善举最大的尊重。
二
树高千尺,根扎沃土。
天然屏障五桂山,风光秀丽岐江河。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山几乎囊括了国内城市建设领域的所有荣誉。1997年,中山市获“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成为当年摘取这一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项的唯一亚洲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山已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初步走上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的科学发展轨道。
1995年,中山被广东省委定为创建文明城市先行点,到2005年10月26日成为全国首批9个文明城市之一。
当前,文明城市已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手段,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如今,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单纯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区位优势的竞争、资源禀赋的竞争,更是文明程度的竞争和投资环境的竞争。中山获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并在随后的时间实现六连冠,充分显示了伟人故里的市民素质、城市环境和综合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在经济领域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中山市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1996年3月,三乡镇外来女子业余学校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专为外来女工群体设立的没有围墙的业余学校,被《中国妇女报》称为全国首家外来女工业余学校;
1996年6月,优秀外来员工古文平增补为工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在全国首创外来员工任政协委员;
2010年8月30日,来自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农村的谢红芬从中山市公安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户口簿,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积分制将户口成功转入中山市的外来务工人员。这项开全国先河的政策,让更多外来务工人员看到进城的希望。
固堤坝而安黎民。
通过不断推动制度创新,许多来中山务工的建设者,在这里收获了幸福感和归属感。当奋斗的人生能够写出精彩,就能够聚起对一座城市的认同感。
三
博爱之魂,入城入心。
在中山,有这么一条路。每逢元宵,从中山市孙文公园高处望下去,顺着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往前看,花海、花灯和绿植从3.5公里长的兴中道延绵而上,四季如春。
这是一条传承的路。在中间的绿化带,“博爱”等标语随处可见,伴随着新老中山人,见证一年一度的慈善万人行,见证从1988年到2017年延续30年的慈善火炬。
这是一条博爱的路。30多年来,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共筹集捐款超过12亿元,所募集资金参与了医院、学校、安居工程、敬老院等近100个重点公益项目的建设,为数以万计突陷困境的家庭提供了及时有效的综合援助。
博爱之城,谱写大义。每到初春元宵时,当企事业单位、市民和百姓、华侨和外国友人再次出现在熟悉的兴中道上,一条慈善之路便添了一段旅程、多了一份厚重。这个由党委政府引导,红十字会牵头、全民参与的公益模式,曾拿下“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中国红十字会“十大公益品牌奖”、“南粤慈善奖”等荣誉。走过30多年,中山慈善万人行今年在疫情影响下,继续传承大爱,以线下捐赠的形式接力“博爱”精神。
难能可贵的是,中山慈善万人行,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与市民喜闻乐见的民宿活动融成一片。在以往的万人行活动上,舞龙舞狮、秧歌武术等民间传统艺术和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续出台,通过中山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慈善孝爱”“讲信修睦”“以和为贵”等优秀文化,努力以思想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寻求全社会最广泛认同的主流价值取向。
“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香山文化,影响培育了新一代中山人,同化了中山的新移民、新客家,增强对伟人故里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慈善路,30余年不止步;博爱情,万人同行共谱。以全省百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改革开放硕果的中山,同样孕育了新时期中山人精神。
博爱之城,谱写大义;善治探索,再闯新路。
中山博爱路,也必将走出更宽、更深、影响更广的公益模式,诠释新的城市精神。
四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之中;道德力量的传播,融入国民教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之中,融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之中。
创文不是表面功夫。“日常的事情不能突击干,突击的事情不能经常干。”正如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所言,创文的关键是把功夫下在日常、抓在经常。
创文成功不是终点。创文的过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是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利益问题的过程。文明城市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它的指标,包括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创文新义,是让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更加普及,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人更乐”的美好景象更加开阔。唯有一件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创文新义,是努力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是一场从中枢到末梢的社会建设过程,一场始于“里子升级”的治理攻坚战。
六连冠,新起点。
正如点滴之举,成就磅礴之力;众人之策,亦能凝聚非凡之智。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创新思维增活力,老牌文明城市的创文要义,是正视难题、看到短处,是改革开放的大胆试、大胆闯。
■数读
中山创文纵深轴
为民创建
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紧盯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九大专项整治行动,对580多个实地考察点位开展三轮督导检查,发现问题逾2.6万个次。
便民停车
截至今年9月,利用储备土地建设便民停车场4个,车位787个,主城区投入200多万施划了8000多个小汽车、2.5万多个摩托车(电动车)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立行立改
城管部门开展“头雁行走”检查,走街串巷200多公里,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市场监管部门挂点包干主城区20个农贸市场,实行“一人一场”驻守监管全市286个农贸市场,排查整改问题1000多个。
志愿行动
全市志愿服务遍地开花,各镇区、各系统“创文攻坚”志愿服务队累计76万多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间178万多小时。
(以上数据截至今年9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映夏通讯员黄琳)记者日前了解到,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除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体检服务外,还为体检市民提供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