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之心 文化之魂
中山市龙山中学高三(2)班 梁凤芝
从唐诗到宋词,从绘画到书法,从青铜器到兵马俑,这些中国文化的名片,或灵动飘逸,或绮丽绚烂,或古朴厚重,无不体现着中华之美。而时下,在各种风潮的挟带下,人们对美的感知却愈发麻木,人们的审美之心在渐渐缺失。我们没有断层的历史,对美的认识却开始出现断层。天地有大美,人生有大美,人心有大美,只有懂美、审美、尚美,方可永葆文化之魂的生命力。
所谓审美,审者审视,美者美学,即学会感受、欣赏、领悟事物的美。审美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断沉淀着审美。周公创礼乐制度,礼仪的规范与艺术美感的培育开始沉淀中华之美,孔子时更形成了美的传统。审美的基因已融入了中华文明的血脉。所以,望见黄昏美景时,古人会道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先人用物事的创造沉淀了美,用行为礼仪彰显了美,后人需将美以传承,怀尚美之心,提审美能力,去雕琢一个以美为底色的民族灵魂。
美能带给人以视觉美感之享受,净化心中寸土,熏陶气质品味,令人热爱世间万物。“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审美为最高境界”,美学家张世英如是说。观古物,我们能感文明古国的浑厚精致美;读诗词,我们能道辞藻平仄的韵律美;赏书法,我们能品行云流水的艺术美。在接触美好事物的同时,审美能力于潜移默化中提升,诗和远方不遥矣。
教育的普及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水平却似乎有滞后之感。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言:“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一所大学毕业典礼上,有些男同学衣着邋遢,毫无美感可言,学校风貌也将陷入审美低端。四川某县村民,嫌佛像老旧而涂上油漆,佛像原先浑厚古朴感荡然无存,色彩鲜艳的佛像倒显廉价无比。细细思索,当地居民也是出于热心而翻新佛像,却不想覆盖了佛像本身的文明浑厚之美。如木心谈到的“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归根到底,终是当代人对美的麻木,以及美学教育的缺失。
无数低端审美的生活场景折射出:人们虽都长有眼睛,但保留视觉觉醒的人不多,因此,拥有一颗懂美的心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珍贵。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万物皆可爱,如众人皆有审美心,所见之风,所做之事及所造之物皆美好,方能够孕育出经典的文化、艺术的果实,而延古国之美。
只有在一个有美感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趋向于心灵高贵,举止优雅,散发着美好气息。提升审美力,培养懂美心,细听古典雅乐,览阅经典书籍,欣赏大师绘画,久之,这些艺术美终究会沉淀在你的气质里。平凡的生活中也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格调,平常保持衣着整齐,房间装点朴素且雅致,处处皆美好。常与自然亲近,爬山看海,去博物馆感受文明气息,接触真正的美好事物,从而由内而外的提升对美的感知,达到最高境界,即审美境界。
审美是穿起中国文明的一条线。人们的审美情趣,需通过几代人的沉淀,才能提高。我们没有断层的历史,更不应有断层的美,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提升审美力,延续中华美。
指导老师:梁天钧
新闻推荐
“后疫情”时代,中山商业办公市场谋突围 借共享经济瞄准小微创业者,由单一空间租赁向多维度服务转变
记者梁展宏受今年疫情的影响,一方面,不少中山企业、创业团队都在谋求成本更低、更灵活的办公模式;另一方面,在招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