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课怎么上?进课堂瞧一瞧中山35所中小学获“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称号

南方都市报 2020-10-22 06:26

[摘要]中山35所中小学获“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称号

程勋朝老师进行吟诵课例展示。

赵红月老师在上课。

南都讯 日前,中山市2020年吟诵教学课例研讨活动暨“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授牌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大礼堂举行。据悉,中山已有35所中小学获得“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的称号。活动中,首都师范大学徐健顺副教授评价“没想到中山市的老师已经把课上得这么好,这么成熟。”

中山教师进行吟诵课例展示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中山华附承办,特别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徐健顺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梁承穗老师、中山市教育学会陈春艳会长,来自中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的学校管理层及教师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活动。

吟诵展演拉开了活动序幕。四年级同学将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风格相结合演绎了《明日歌》《劝学》,令人耳目一新。由二三年级同学组成的中华经典吟诵社团带来的《春晓》,童声稚嫩,童趣盎然。外语部诗经吟诵社一曲《诗经·采薇》,慷慨悲壮。高三年级范睿和同学一曲雄浑悲壮的《七步诗》,表达历史典故里的深厚情感。

展演结束后,课例研讨活动正式开始。由中山华附中学校区程勋朝老师和古镇海洲第一小学赵红月老师进行课例展示。程勋朝通过《使至塞上》的吟诵教学,运用吟诵知识深入理解诗歌情感及传达的中华文化精神。赵红月老师执教《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运用吟诵技法中平仄、入声、韵尾来分析诗歌意象和意境,达成吟诵方法的习得和立德树人的目标。

课例研讨及说课结束后,由中山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教研组的成员进行主题研讨,针对吟诵教学分年段目标的设定、吟诵的使用时机、吟诵怎样进入课堂等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徐健顺、陈春艳、梁承穗三位专家对课例和研讨活动进行点评,对老师们的疑惑给出了诸多可行性建议。

吟诵或将融入课堂教学

活动还举行了“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授牌仪式。据悉,2020年1月,中山市正式成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试验区”,中山市中小学和班级积极申请成为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实验班。经学校申请—审批通过的程序,中山已有35所中小学获得“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的称号,授牌仪式标志着实验项目的正式开始。

此外,徐健顺副教授作了《以中华文化精神为核心,以中华经典吟诵为基础,构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主题讲座,展示了以信仰为目标、以中华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吟诵为基础、涵盖学前至高中的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梁承穗老师以《乐学减负高效高雅的经典吟诵教学》为主题,结合丰富的一线教学案例,展示了吟诵教学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快乐成长中充满“魔力”的作用,为老师们提供实操性方案。

不少参会学校管理层和教师表示,看到了吟诵对唤醒学生学习古诗文热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与理解力的重要作用,今后将会开始或继续尝试将吟诵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熏陶。

吟诵课堂

先读诵、再吟咏

课例1(小学课堂):海洲第一小学赵红月老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赵红月老师表示,这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吟诵,在吟诵中品悟诗的意境。感受苏轼豪迈的诗词风格,领悟苏轼豁达的人生境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环节分别是教学生吟诵和理解诗意。在学生吟诵环节,赵老师设计了两个梯度,先读诵、再吟咏。她介绍,在试教过程中发现,如果直接吟咏,很多学生还没能很好地掌握平仄,很难按正确的平仄韵律来吟咏,为了降低难度,便于学生参与学习,采用先让学生掌握读诵的办法,了解了平仄起伏,长短韵律后,再引导学生带上节奏,逐渐形成吟咏。而在理解诗意方面,通过用吟诵的声音替换朗读的声音,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感性的体会,进而理解诗意。

“运用吟诵教学法来理解古诗文,这是不同于传统古诗文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传授吟诵技法的同时,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运用平仄、入声和韵尾,潜移默化中起到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诗意的作用,我想这正是吟诵教学之所以会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赵老师说。

通过吟诵,学生更喜欢诗歌

课例2(初中课堂):华师中山附中程勋朝老师《使至塞上》

课堂上班级学生对吟诵有初步的了解,对吟诵有兴趣,能初步运用吟诵知识对诗歌做简单的分析。但是,对古诗的学习仍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和主题理解不到位。

程勋朝老师认为,本堂课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吟诵,运用吟诵知识理解诗歌语言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传达的中华文化精神。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感情,以及作者由孤独压抑的情感到豁达情怀转变的原因。

对此,他采用三种课堂方法:吟诵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及合作探究法。

程勋朝老师认为,通过吟诵,学生更喜欢诗歌;多了一扇理解诗歌的窗户,这是传统诗歌教学中所没有的。此外,通过声韵分析和吟诵,学生理解诗歌更加深刻。

观点

通过吟诵感受古诗文应成为重要学习方法

中山市教研室教研员林晓洁表示,对吟诵回归最有迫切需求的首先是古诗文教学。当前古诗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吟诵的回归初步解决。

她介绍,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古诗文不好教,最主要的原因是难以准确、到位地解读古诗文。虽然有教参,互联网上也有不少解读古诗文的资料,但老师们依然面临一个艰难的判断和选择: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恰不恰当?有时老师们甚至会面对同一篇古诗文的数种完全不同的解读,不知如何取舍。

“吟诵,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林晓洁认为,由于古人作诗先吟后写,教师通过反复吟诵、涵咏,寻找声音高低、长短、快慢的变化,体会印在纸上的文字所不能表达的言外之意,就是尽量地回到诗歌创作出来的那个时候的状态。这样的解读会更贴近原意,再辅以诗歌意象解读和相关历史知识,解读就会更加准确,更加到位。

同时,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最大难点也在理解,而且难度比教师解读诗歌更大。因为学生尚在青少年阶段,缺乏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而教师如果将自己的解读填鸭式灌输给学生,他们只能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理解,也就常常记不住。所以,不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没有兴趣,时常望而却步。

“这时,吟诵就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林晓洁说,声音是学生通往古诗文最直接的道路,且不谈美妙的吟诵可以帮助他们对古诗文产生兴趣并记得更牢固,最重要的是基于声音长短高低快慢的理解是他们能够直接感受和认同的,而这种理解正好就是对古诗文的恰当解读。因此,让学生用吟诵感受古诗文,应当成为重要的学习方法。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通讯员 张俐 葛筱筱 刘苗苗 张嘉尔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新闻推荐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疆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日前正接受中山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卫疆简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