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重构产业体系 中山拟按“亩均论英雄”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提升R&D经费支出占比,5年拟拆5万亩低效工业园
[摘要]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提出提升R&D经费支出占比,5年拟拆5万亩低效工业园
10月16日,中山市工信局发布《中山市产业体系重构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为“《方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24年,中山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保持在45%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2.8%。
A
现状产业体系重构亟须推进
中山产业结构总体层次偏低,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没能挑起大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佳、新旧动能接续不畅等问题。
中山是珠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是国家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城市。截至2020年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47.2:51.9,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49.0%、33.4%、16.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1%。
《方案》认为,中山已经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灯饰照明、五金家具、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传统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全市市场主体超过42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2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62家。
但是,中山产业体系也面临一系列问题。《方案》指出,中山产业结构总体层次偏低,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没能挑起大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不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佳、新旧动能接续不畅等问题。
从结构上看,《方案》认为,中山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支撑力度较弱,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研发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人。
就制造业而言,《方案》认为,大多数产业仍处于中低端产业层次主导的发展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核心技术、带动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太少,缺乏大企业大项目,企业在规模、盈利、创税能力等方面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周边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特点,管理方式落后,运营效益不高。
对于近几年中山市推进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方案》认为成效还不显著,传统产业发展势头明显减弱,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现象仍较突出;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服务业中房地产业占据支柱地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不强。
B
目标到2035年产业体系重构取得决定性成果
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成为全球知名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根据《方案》,中山重构产业体系分为近期、远期两大目标。
近期到2024年,目标是产业体系重构取得明显进展,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45%以上,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0%和2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3%,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中山产业体系新支柱;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50%以上,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到2024年,中山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培育一批拥有关键环节核心优势的产业链和主导产业群,力争形成1个产值5000亿元(智能家居)、1个3000亿元(电子信息)、1个2000亿元(装备制造)、1个1000亿元(健康医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级企业超10家、500亿元级企业取得突破,培育一批中国企业500强、广东省企业100强。
远期到2035年,目标是产业体系重构取得决定性成果,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0%、4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创新能力全面跃升,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持续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成为全球知名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到2035年,中山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在优势领域、新兴领域、前沿领域打造更多带动能力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增3至5家千亿级旗舰型企业,培育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更多中国企业500强、广东省企业100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创新要素高效集聚、产业链条完善、充满韧性活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C
措施
计划5年拆除至少5万亩低效工业园
腾挪出工业用地3万亩,打造一批“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发展新载体。树立“亩均论英雄”理念,打造更多“高产田”、“亩产英雄”。
如何重构产业体系,发展的重点包括哪些?《方案》中提出,从构成上看,既包括新兴产业,也包括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及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前沿产业,既具有纵向产业上、中、下游形成的垂直产业链条,也具有横向协作关系即相关产业配套。其中发展重点包括:打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聚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先导产业。
围绕产业体系重构目标,《方案》提出“八大行动”:实施产业结构重构升级行动、主导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产业创新体系重塑行动、产业主体竞争力重塑行动、产业空间重构行动、产业支撑服务体系重构行动、产业政策体系重构行动、产业生态体系重塑行动。
具体而言,在产业结构重构方面,中山要深度融入大湾区新兴产业体系,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重点领域,选准产业链中最可能打造成独特竞争力的关键环节,积极与国内外领军企业对接。同时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围绕灯饰光源、家用电器、五金制品、板式家具等特色优势产业,植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加快产品及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中山制造向中山智造转变。
在主导优势产业链培育方面,要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对有望成为主导的产业,寻找产业链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值得一提的是,《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市级层面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统筹力度,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选取2-3个镇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集聚区,引导重点项目、关联产业集中布局。
在产业空间重构方面,中山其实已经在行动。此次《意见》也对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比如推进工业园区整合优化,对区位相邻相近、小而散的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清理、整合、撤并,实行统一管理,整合提升为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以镇村工业园改造整治提升为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依法回收、承租改造、政府回购、协议置换等方式,对镇村老旧低效工业园进行集中统筹、连片改造。
根据《意见》,中山将以小榄、古镇等镇区先行试点打造一批镇村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示范园区,未来五年拆除整理不少于5万亩低效工业园,腾挪出工业用地3万亩,打造一批“万亩千亿”高能级产业发展新载体。
同时《意见》提到,要树立“亩均论英雄”理念,实施产业用地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形成激励和倒逼机制,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提升亩产效益,打造更多“高产田”、“亩产英雄”。
据悉,此次《方案》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时间,从10月16日持续至10月31日。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
新闻推荐
让产业“芯”中有“数”脚下有路 市委全会提出必须抓住数字经济发展黄金期,打造中山产业新优势
扎根中山10年的广东健康在线信息技术公司开发的“疫情筛查管理平台”为企业和社区疫情防控提供智慧大脑(资料图片)。本报记...